據朝中社和朝鮮中央電視台報道,首艘“朝鮮版宙斯盾艦”下水典禮於4月25日在南浦造船廠舉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攜女兒出席並發表講話。
4月25日,朝鮮人民軍海軍新型驅逐艦下水典禮舉行。圖/朝中社
這是朝鮮首次向外界公開其新型5000噸級驅逐艦的完整麵貌。在此之前,朝鮮海軍擁有的最大主力艦,還是20世紀70年代建造的“羅津”級護衛艦,排水量約1600噸。因此,朝鮮官方將此稱為“海軍現代化新時代到來”的曆史性事件。
今年3月,朝鮮媒體曾披露金正恩視察該級戰艦建造工作。當時,韓國軍方分析認為,該級艦距離建成服役、形成戰鬥力“還需要幾年甚至10年時間”。令人震驚的是,僅僅一個多月後,該級艦首艘竟已下水。
朝鮮勞動黨中央負責軍工的書記趙春龍在典禮上稱,南浦造船廠“僅用400多天”就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大艦建造。金正恩稱,該艦最快將於明年初正式服役。這意味著,朝鮮海軍現代化發展的速度,遠遠超過外界此前的預料。
“崔賢”號戰力幾何?
4月25日是朝鮮革命第一支武裝力量誕生的重要紀念日。朝鮮新型驅逐艦下水的慶祝活動,從當天早上到深夜,持續了整整一天。
上午,金正恩攜女兒乘火車抵達南浦造船廠廠區,再轉乘俄羅斯總統普京贈送的專車來到典禮現場。包括金正恩妹妹金與正在內的多位朝鮮高級官員亦攜兒童參加活動。
朝鮮國防相努光鐵進行“切斷下水纜”的常規儀式後,軍艦汽笛聲響遍軍港。金正恩攜女兒登上新艦,先來到前甲板眺望遠方,隨後到後甲板為“無限忠於領袖的軍事活動家典範、共和國武裝力量的元老、百戰老將、抗日革命戰士”崔賢的紀念像揭幕並獻花致意。
4月25日,朝鮮人民軍海軍新型驅逐艦下水典禮舉行。圖/朝中社
崔賢是朝鮮家喻戶曉的遊擊隊指揮官。金正恩下令,將該級曆史性的新型驅逐艦命名為“崔賢”級,首艘艦定名為“崔賢”號。之後的講話中,金正恩表示,雖然崔賢生平“沒有和水兵結過緣”,但希望通過這次命名,將其勇猛與誌氣滲透到新一代水兵精神中。
金正恩還表示,以後建造的新型驅逐艦都將以朝鮮革命史上“鼎鼎有名的猛將”來命名。這改變了朝鮮以往用地名命名軍艦的傳統,但與2024年新型潛艇被命名為“金君玉英雄”號的做法一脈相承。講話中,金正恩點名了金策、安吉、崔賢、薑健四位“真正的將軍”。外界分析認為,這意味著朝鮮未來3艘“崔賢”級驅逐艦的命名也已經確定。
“崔賢”級長什麽樣?在它正式下水之前,外界所知甚少。2024年9月,西方智庫通過衛星影像數據,在南浦造船廠首次發現該型艦的建造動向。當年12月,朝鮮中央電視台首次披露金正恩視察該艦建造進度的照片。“崔賢”號下水之際,朝鮮中央電視台播放的新聞紀錄片顯示,該艦在建造過程中采用了一些偽裝措施,使外界難窺其真麵目。
不過,該艦的基本情況和韓美分析人士此前的推測相同:滿載排水量為5000噸左右,與俄羅斯海軍現役“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級護衛艦相近。2015年以來,朝鮮建造過幾艘1500噸級新型護衛艦,但相比韓國海軍正在服役的多型號3000噸級護衛艦,差距不小。如今,“崔賢”號終於實現“彎道超車”。
4月25日,朝鮮人民軍海軍新型驅逐艦下水典禮舉行。圖/朝中社
從影像看,“崔賢”級不僅在排水量上達到國際主流水平,武器布局亦參考了國際主流做法:在主炮和艦橋之間及艦橋後共設有4處垂直導彈發射井。艦橋外壁預留了安裝相控陣雷達的空間。艦橋後有多處近防炮、防空導彈裝置,外形與俄羅斯海軍的常用武器非常相似。
這一布局總體和美韓海軍的主力“宙斯盾驅逐艦”相同,“崔賢”級也因此被韓國媒體稱為“朝鮮版宙斯盾艦”。不過,“宙斯盾艦”之所以知名,是因為安裝有“宙斯盾”係統相控陣雷達。這種雷達的性能與其模塊數量成正比,但“崔賢”號預留的雷達區域,僅為“宙斯盾艦”雷達體積的一半。因此,韓美媒體多認為,該艦實際的雷達探測距離和精度未達國際一流水平,很難形成有效的防空能力。
此外,在金正恩為艦尾的崔賢像揭幕時,從視頻畫麵可以看出,艦尾僅有直升機坪,而未預留直升機機庫門。未來,該艦是否會配置艦載直升機,尚待觀察,而這將影響該艦的反潛能力。
不過,朝鮮建造“崔賢”級,本來就並非如“宙斯盾艦”那樣,用來負責艦隊的防空反潛工作。在下水典禮講話中,金正恩強調,“崔賢”級“搭載攻擊手段即超聲速戰略巡航導彈、戰術彈道導彈等最大限度地強化對地打擊作戰能力的武器係統,能夠進行多用途水上作戰”,“大幅增強海軍對地麵作戰的直接幹預能力”。
金正恩提到的“戰略巡航導彈”,很可能指朝鮮最新研發的箭矢-2型戰略巡航導彈。該型導彈於2021年首秀,為射程2000公裏的對地導彈。2023年,在金正恩出席的一次海軍演習中,朝鮮海軍一艘1500噸級護衛艦成功發射了該型導彈。
關鍵在於,該型導彈可以搭載核彈頭。有分析認為,對朝鮮而言,建造新型大型軍艦,真正重要的是讓朝鮮增加一種核武器平台。這也符合朝鮮自2022年以來不斷加強核武器部署多元化、提高遭遇“一次核打擊”後生存能力的發展戰略。
今年3月視察造艦工程時,金正恩曾特別指示:“海軍核武裝化是迫切的時代任務、國家核戰略武裝力量建設的核心要求。”
“大艦隊”有多大?
4月25日,在典禮上發表完長篇講話後,金正恩意猶未盡,又和女兒手挽手來到“崔賢”號下,向上仰望。當晚,朝鮮人民軍海軍特設晚宴,朝鮮中央藝術團體還進行了祝賀演出。演出結束後,金正恩又和海軍退役將領及功勳老戰士一一握手。
朝鮮中央電視台在報道中,對金正恩講話的部分片段播放了原聲。金正恩感慨,在朝鮮過去的海戰曆史中,人民軍海軍由於兵力和裝備水平上敵我力量懸殊,在抵禦外敵的戰鬥中“付出太多代價”。如今,雖然為研發建造“崔賢”號“下了很多功夫,也有過不少困難”,但最終實現了“巨大的軍事經濟意義”。
大型艦艇建造成本高昂,與“崔賢”號噸位相當的俄海軍“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級護衛艦,單艦建造成本就達到5億美元。因此,韓國海軍前高級官員樸基敬曾指出,朝鮮可能隻會建造部署一兩艘5000噸級軍艦,作為東海、西海兩大艦隊的旗艦。
但現在,金正恩給出了不同的規劃。除了已下水和正在建的兩艘“崔賢”級驅逐艦之外,金正恩在典禮上部署明年繼續建造該級戰艦,並“盡快建造作戰能力更強更大的巡洋艦和各種護衛艦,目前正在最終審核艦艇總體設計”。
水麵艦艇建造計劃隻是朝鮮海軍強化的“兩個信號彈”之一,金正恩在典禮上還提及了另一枚信號彈:核動力潛艇建造。2023年9月,朝鮮曾高調宣傳“金君玉英雄”號“核潛艇”下水。但那艘潛艇隻是能搭載核武器的常規動力潛艇。當時,金正恩表示,朝鮮潛艇建造要兩條路一起走:一邊將常規動力潛艇改造為能搭載核武器,一邊要真的推動研發核動力潛艇。
2025年3月,朝鮮官方首次披露了正在建造“核動力戰略導彈潛艇”的照片。雖然隻是在背景中露出艦體一部分,但韓聯社援引專家分析稱,從人的比例上看,該型潛艇比朝鮮目前裝備的3000噸級常規動力潛艇“大很多”。
朝鮮為何需要如此規模的艦隊?金正恩用“白雲蒼狗的海洋天氣”形容朝鮮周邊安全環境的變化。他強調人民軍海軍要能“趕赴世界任何水域,主動地製止敵國的侵略”。所以,“遠洋作戰艦隊通常被認為是帝國主義侵略的代名詞,但現在我們要建設遠洋作戰艦隊”。
從水麵艦艇到潛艇,朝鮮的軍工發展路徑一脈相承:先通過讓現有護衛艦、潛艇搭載巡航導彈,讓海軍具備發射核武器的能力,並試驗這些水上、水下平台的可靠性;然後通過建設真正的大型軍艦和核潛艇,獲得真正有生存能力的海上核載具。“崔賢”號下水,正是金正恩宏大計劃的第一步。
不過,朝鮮海軍走向真正的核武裝化,還有很長的路。此外,朝鮮也不具備服務大型艦艇的保障設施。2024年9月,金正恩曾特別做出指示:“建設與我國擁有的大型水麵水下艦艇相適應、可搭載最新型大型艦艇的海軍基地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