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自由撰稿人莉迪亞·斯溫斯科在博客中分享了一段驚人經曆:失業期間,她僅憑9000美元存款,用一年時間遊曆了15個國家,日均開銷控製在25美元(約合180元人民幣)以內。從玻利維亞的鹽湖到泰國的夜市,從馬來西亞的雨林到巴西的海灘,她的旅程證明,即便預算緊張,環球旅行也非遙不可及。
低成本住宿:青年旅社成首選

斯溫斯科的省錢之旅始於住宿選擇。她放棄了酒店,轉而入住每晚不到10美元的青旅多人間。這類住宿不僅價格低廉,還常包含簡單早餐。她提到,與各國背包客交流旅行經驗,成為旅程中意外的收獲,“既省錢又能拓寬視野”。
靈活行程:隨遇而安省開支

斯溫斯科強調,減少計劃能有效控製成本。她很少提前製定詳細路線,而是根據當地消費水平調整行程。例如,選擇物價較低的國家停留更久,如東南亞和南美地區。她建議旅行者優先探索“生活方式悠閑、物價親民”的目的地。
自炊與街頭美食:舌尖上的節儉

為節省餐飲費用,她常從當地市場采購食材自己烹飪。若想體驗地道風味,則選擇夜市或路邊攤。“一碗泰式炒粉或巴西烤肉卷,花費不到3美元,卻能嚐到最本土的味道。”她表示,此舉既能控製預算,又能深入感受市井文化。
陸路交通:慢旅行的深度體驗
火車、長途巴士和渡輪是斯溫斯科的主要交通工具。她尤其推崇巴士旅行:“透過車窗觀察市鎮村莊的日常,比飛馳而過的航班更能觸摸到國家的靈魂。”此外,她堅持步行探索城市,既避免打車開銷,又能強健體魄。
免費資源與人際網絡
免費徒步導覽成為她解鎖城市文化的鑰匙。由當地向導帶領的這類活動,常能發現旅行指南未標注的隱秘景點。此外,友善的態度為她贏得意外機遇——旅途中結識的朋友多次主動提供免費住宿,“一個微笑可能換來一張沙發,甚至一段終生友誼”。
挑戰與收獲並存
盡管日均25美元的預算讓斯溫斯科不得不精打細算,但她認為這段經曆“疲憊卻值得”。這種旅行方式要求極強的適應力:忍受青旅的嘈雜、長途巴士的顛簸、偶爾的飲食不適。但與之對應的是,她收獲了常規旅行難以企及的文化洞察與人際聯結。
斯溫斯科的故事為預算有限的旅行者提供了實用範本。從選擇平價住宿到擁抱不確定性,從利用本地資源到構建人際網絡,她的經驗表明,隻要策略得當,環遊世界未必需要巨額資金。這種“減法旅行”不僅考驗經濟規劃能力,更重塑了人們對旅行本質的理解——真正的探索,或許始於放下對舒適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