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選舉約一個半月後,德國聯盟黨和社民黨快速完成了組閣談判。以《德國的責任》為標題的協議草案在柏林發布時,幾位首席談判代表身上都散發著嚴肅的氣息。
十多年來,從沒有一次組閣談判用時這麽短,以往用時均是此次的兩倍甚至更多。
候任總理默茨說:“我們是在全球政治局勢日益緊張的情況下進行聯合政府談判的……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外許多勢力不是與我們合作,而是與我們作對。”“烏克蘭戰爭勢頭有增無減。普京沒有表現出結束戰爭和銷毀武器的意願,與此同時,經濟的不確定性也在大大增加。”
他還補充道,美國政府最近的決定“引發了新的動蕩”,“我們還不知道國際形勢會朝著哪個方向發展。但正因為如此,我們今天要傳達的信息才更加明確:我們希望並將幫助德國改變世界”。
兩個原本被稱為“人民黨”的議會大黨,如今加起來也隻不過是個議席剛剛過半的執政聯盟。另一邊,在野黨仍在虎視眈眈,無不期待他們撐不下去。其中,作為最大的在野黨,選擇黨更是直接放話“我們將圍獵他們”,“下次輪到我們上台”。在野黨的攻擊不僅限於組閣協議的實際內容,也包括黨派鬥爭裏常見的離間手法:一名選擇黨成員在談判取得突破當天發布了一幅漫畫,畫中,社民黨籍的克林拜爾一臉得意地牽著一條狗,模樣是聯盟黨籍的候任總理默茨的臉。
4月9日,德國柏林,德國聯盟黨和社民黨成功達成聯合政府協議後召開記者會。圖/視覺中國
“政治轉變”
競選期間,默茨許諾要“政治轉變”。如今,140多頁的組閣協議中,出現了幾點很明顯的議程變更:
首先,麵對世界格局的變化,協議確定了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它應協調綜合安全政策的關鍵問題,製定戰略和戰略遠見,對局勢進行聯合評估,從而成為聯合政治決策的機構。”除總理外,安全委員會還應囊括外交部、國防部、內政部和經濟部,但即使其他部門以跨部門的形式參與進來,眾多線索仍將匯集到總理府。此外,還將設立國家局勢中心。這意味著總理的權勢很可能會得到加強。
靈感來自阿登納。這位德國首任總理兼領外交部長達四年,直到1955年。在外交和安全政策成為核心挑戰的時期,總理自然要將這些問題攬在自己身上。競選期間,默茨點出了他眼中的三大挑戰:全麵升級的烏克蘭危機、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和美國的不可靠。在總理府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將有助於清楚表明主張。
朔爾茨領導的“交通燈”政府期間,別國常抱怨德國有兩種外交政策:一種來自綠黨領導的外交部,另一種來自社民黨領導的總理府。外交部一直在和總理府搶奪控製權,主張“外交政策應由外交部主導”。在最近一次演講中,默茨說“歐洲夥伴從柏林得到不同答複的時代——取決於他們打電話給總理府、聯邦外交部還是財政部——必須成為過去”。為了解決權限爭議,執政聯盟幹脆就在政府內部劃定明確的界限並公之於眾。一係列關於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安排無不說明,外交與安全將是候任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交通燈”殷鑒不遠,聯盟黨把外交部留給了自己,而不是像更通行的做法那樣交給執政夥伴,以免過於“大度”,最終損害總理對執政至關重要的領域的掌控。
內政問題上的轉變同樣體現了緊迫感。克林拜爾解釋:“我們很清楚,未來我們無法承擔一切”,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需要”一個方針明確的政府。許多曾經令人珍視的項目,如今在預算整合的壓力下得取消了。例如發展援助被認為帶來的好處太少而要被削減,今後至少要“以價值和利益為導向”來提供決定。
在經濟領域,特朗普的關稅戰給歐洲帶來的衝擊極大。默茨對路透社表示:“國際股票和債券市場的形勢十分嚴峻,而且有可能進一步惡化”,“對德國來說,恢複競爭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這必須成為聯盟談判的核心”。
以“啤酒墊報稅”為起始靈感的稅收改革原本就是默茨想做的,以減輕企業負擔並希望通過稅收優惠刺激投資。兩黨對過於冒進的環保政治也開始糾偏,供暖法被廢除。默茨毫不掩飾地表明,這是“對我們國家的解放性一擊”。能源密集型企業將享受更優惠的工業電價,稅費和電網費也將降至歐洲最低水平。這將使每千瓦時電價至少降低5美分。在“技術開放”的口號下,為農民提供的柴油退稅重新啟動。企業購買價格不超過10萬歐元的電動汽車也將被提供稅收減免。旨在確保為德國市場在國外生產的產品符合特定的勞工和環境標準的《供應鏈法》將被取代,其規定的報告義務“將被立即廢除並完全取消”。
並不令人意外的轉變,還有在移民及難民政策上選擇更加強硬的路線,包括強化邊境管控,簡化遣返程序,設立更多的“安全第三國”,增加遣返數量,家庭團聚移民將暫停兩年等。
撕扯的基本盤
組閣協議草案公布後,默茨直言“我需要一個假期”。然而,累到在發布會上臉色蒼白的默茨和克林拜爾都隻能在取得階段性成果後短暫地休息一下。因為兩邊都有黨內的聲音需要安撫,有不少人認為己方為對方犧牲太多。
在競選期間,默茨向年輕一代承諾:“你們也將有機會生活在自由、和平、繁榮和設備齊全的福利國家中。”競選後,默茨參與推動了在國防和基礎設施項目上花費100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4萬億元)新開支的決定,其中包括用於德國綠色轉型的1000億歐元。為此產生的債務,則將由子孫後代來償還。
長達15年之久的緊縮政策一舉扭轉,在國外受到讚許,但這種過於戲劇化的轉變使很多選民感到被欺騙。此外,組閣試探性會談中還做出了價值數十億的養老金決定,醫療和護理費用也在提高。在保守派選民看來,這是犧牲未來納稅人的利益。基民盟地方領導人在私人會談中表示“都不敢打開看我的郵箱”。
兩黨各自基本盤的撕扯,也曾使談判一度陷入僵局。組閣協議宣布的前兩天,默茨還對社民黨表示“若你們執意加稅,聯盟政府無從談起”。經過斡旋,雙方各退一步。社民黨放棄加稅,作為回報,聯盟黨同意推遲降低企業稅,保留附加稅,並把2031年前的養老金水平定為48%。
聯盟黨內,多數人並不質疑與社民黨結盟的戰略。畢竟默茨排除了與選擇黨結盟的可能,沒有其他選項了。但最傷人的是默茨在大選後立即采取了與他之前在競選過程中所宣揚的完全相反的做法:支持社民黨長期以來所倡導的債務支出,違背了他長期以來所宣揚的保持財政緊縮的承諾。再加上很多默茨原本的支持者認為,與社民黨的談判未能達成明確的保守政策立場,將激起黨內基層的不滿。他們認為“這是一場政治災難,讓許多堅定的基層成員深感失望”,基民盟有“屈從於左翼主流”的趨勢,“如不立即糾正,您(默茨)不僅會危及基民盟的形象,還會摧毀人民對您的信任以及基民盟成員對您的承諾”。基民盟理事會成員、青年組織主席溫克爾在接受《南德意誌報》采訪時說,如果沒有兌現政治承諾,“國家將遭受巨大損失”。
相似的情況也出現在社民黨那邊。和聯盟黨程序不同的是,社民黨成員都可對組閣協議進行投票。迄今為止,拜仁、下薩克森和石荷州的青年團領導層已明確表示拒絕協議,並呼籲其成員在資格投票中投反對票。反對意見主要集中在取消公民津貼、員工在工作時間方麵權利的削弱以及沒有財富稅及遺產稅改革上,他們認為草案“不適合解決核心政治問題和我們社會中的巨大不公”。
組閣協議草案提交僅幾天後,一些關鍵項目就再遭質疑。默茨表示,商定的針對中低收入者的減稅政策“並非固定不變”。另一邊,社民黨則決定不為高收入者提供稅收減免。協議表達了雙方良好的意願,但未確定的議題隻能留待後續磨合了。
“大聯盟”
由聯盟黨和社民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常被稱為“大聯盟”,簡稱GroKo,因為這是聯邦議院中兩個最大的、都被稱為“人民黨”的議會黨團合並的執政。德國曆史上迄今為止已有四次“大聯盟”,其中三次在默克爾政府。現任總理朔爾茨也曾是“大聯盟”的核心成員:他在第四屆默克爾政府中出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
第一次“大聯盟”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末。此前,聯邦聯盟政府常以“黑黃組合”的形式出現,但執政黨間實力差距懸殊。1965年大選僅一年後,經濟危機爆發。自民黨因預算之爭退出執政,由基民盟籍艾哈德領導的“黑黃聯盟”政府垮台。這一年,社民黨還是在野黨,正在後來成為總理的勃蘭特領導下進行性質上的轉型,見機隨即提出願意救場。基民盟籍的庫爾特·格奧爾格·基辛格繼任總理。社民黨也首次進入聯邦政府,勃蘭特任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隨後,1968年,學生運動席卷德國,社會反思風潮來臨。此時,在野黨隻剩小小的自民黨,基辛格更因曾參加過納粹黨被一名女記者當眾掌摑。這些都使得第一屆“大聯盟”因其運作和組成,備受正在積極要求民主的左翼知識分子批評。
1967年,德國總理庫爾特·格奧爾格·基辛格(右)與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勃蘭特。圖/德新社
雖然基辛格因其納粹曆史被稱為“褐色總理”,也常被認為是最不光彩的一任總理,但第一屆“大聯盟”卻罕見地通過執政黨議席在90%以上達到了穩定,成為德國政治史新篇章的起點。社民黨首次執政,並成功為以後執政攢下了經驗與聲譽。勃蘭特贏下1969年大選,其外長經曆也為他在總理任上奠定今日德國外交風格做了鋪墊。盡管“大聯盟”的組建往往被認為是權宜之計,但在政治治理層麵,它在傳統的“大拖小”模式外蹚出一條新路,構成了由兩個差距不大、各自代表中右和中左的政黨組成的穩定操盤模式。
單就意識形態而言,聯盟黨與自民黨更接近。因此第一次“大聯盟”36年後才有了第二次。主導了三次“大聯盟”的默克爾認為:“大聯盟才能穩定執政,也才能為這個國家帶來改變。”她的第一屆即從此開始,現任總統施泰因邁爾也是當年組閣談判裏的關鍵人物。2005年默克爾以微弱優勢擊敗施羅德,但除了與社民黨組合之外,沒有其他兩黨組合就可以達到議席多數的選項。默克爾第一任政府副總理明特費林說:“權力格局發生了變化,民主合法化的權力分配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默克爾第一任政府就這樣成立,帶領德國度過了金融危機。2013年,默克爾第三次勝選,經過與自民黨搭檔的四年以及與綠黨的短暫接觸後再次選擇與社民黨組閣。“GroKo”成為2013年度熱詞,反映了一種政治風尚。
但在“大聯盟”抵達高點的同時,環保政治也悄然聲名鵲起,權力格局再次發生了變化。默克爾第三任政府副總理加布裏爾在上台初曾回應疑慮:“默克爾並不是蛛網中的黑寡婦(毒蛛),等著社民黨出現然後把我們一口吞掉。”
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社民黨在2017年大選中支持率下降約5%,被普遍認為是參與“大聯盟”導致辨識度下降的附加效應。選舉結果出爐當晚,黨主席舒爾茨對支持者說“今晚也標誌著我們與基民盟和基社盟合作的結束”。聯盟黨首選與自民黨和綠黨進行“牙買加聯盟”談判的嚐試,但隨著自民黨退出,談判宣告失敗。身為第二大黨的社民黨不得不重回談判桌。盡管時任社民黨青年團領導人發起了“不要GroKo”運動,但最終聯盟黨和社民黨還是在壓力下達成了組閣。漫長的過程預告了日後的不易:默克爾第四任政府在2017年大選6個月後的2018年春天才艱難就職。
“愛情易逝,土地永存”
如今,距離默克爾最後一屆“大聯盟”政府落幕不過四年,兩個大型議會黨團聯盟已變成了一個不再那麽大的聯盟。談判開始時,社民黨的支持率位列第三。而組閣協議草案公布時,聯盟黨支持率在即時民調中已被選擇黨反超。這是第一次聯盟黨在民調中被一個比自己還右的政黨超過。
2005年11月,德國社民黨與基民盟達成聯合協議。默克爾(右)任德國第一位女總理。圖/視覺中國
有人質疑“大聯盟”的稱謂是否還有合理性。默茨本人也提出了幾個建議:一個是強調務實合作、充滿濃濃“打工人”味道的“黑紅工作聯盟”,還有一個是強調為政治注入新鮮空氣的“新起點與複興聯盟”。另外的政治陣營裏,則傳來不乏諷刺的聲音:自民黨的丟爾提議“債務聯盟”諷刺高額債務;綠黨的朗提議的諧音梗“黑腐”,尖刻地把默茨在金融集團貝萊德的履曆與黑腐病聯係起來;不甘於即將淪入在野陣營的現任綠黨籍副總理哈貝克則提出“小聯盟”。基民盟秘書長林內曼不乏幽默地提出“幹就是了聯盟”,表明行動力,也是對這場“口水仗”的回應。
從更長的時間軸來看,聯盟黨和社民黨本來各自持有自洽的主張。它們以往的強盛恰好來自雙方都是彼此最大對手的事實而並非趨同,在此基礎上的聯合執政則是通過以民意支持為基礎的你追我趕達成共識。前總統武爾夫曾總結:在大聯盟中,必須做出本不情願的決定,“吞下大蛤蟆,但既不被它們哽住,也不被它們噎死”。
在國內外壓力下,兩黨領導層逐漸建立了一種關係,談不上親密,卻因為彼此需要而攜手共進。克林拜爾曾猛烈攻擊過基民盟候選人,以至於“克林拜爾化”成為聯盟黨內用以形容肮髒競選手段的特定俗語。而社民黨也對默茨充滿警惕,畢竟默茨在大選前夕借選擇黨之力通過了一項有關移民的提案,還大罵“左翼怪人”。但此刻,他們深知繞不開彼此。
在大選日,默茨借克林拜爾生日之名向對方表達生日祝福,克林拜爾也回電默茨祝賀勝選。在協議商討過程中,默茨和克林拜爾開始以“弗烈德利希”和“拉爾斯”互稱。對作風老派、曾公開說過對政治同僚向來隻以“您”和姓相稱的默茨來說,習慣的改變不僅是努力靠近的嚐試,更表達了一種不同尋常的默契。
默茨在草案發布會上說:“我們希望成為一個比過去做得更好的國家”,而這就需要做出“勇敢的、有時令人不舒服的”決定。克林拜爾也說,談判的45天將對德國在麵對“真正曆史性時代”的挑戰時的角色做出評估,這一想法“就像一條線”貫穿始終。幾位首席談判代表也毫不避諱地稱,這是一場“政治聯姻”。不過,正如基社盟黨魁索德爾引用一句拜仁農諺總結的那樣:“愛情易逝,土地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