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世界報刊出文章介紹剛過世的教皇和中國的關係。該報指出,阿根廷裔的耶穌會出身的教皇方濟各曾經向中國伸出手,他希望能夠訪問與梵蒂岡沒有外交關係的中國,但從未實現。在教皇方濟各的推動下,為了改善中國天主教徒的處境,梵蒂岡與北京就主教任命問題達成了協議,但這一協議遭到部分天主教高層的質疑。
法國世界報寫道,2013年3月13日,方濟各當選教皇;第二天2013年3月14日,習近平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席,僅僅相隔幾個小時。教皇方濟各從未掩飾他想與北京建立更緊密關係的願望。但是,由於梵蒂岡與台灣有外交關係,且北京於1951年驅逐了梵蒂岡的大使,兩人從未見過麵。2014年10月,教皇方濟各前往韓國訪問時,獲準飛越中國領空,在教皇方濟各進入中國領空時,教皇通過無線電向習近平發出致辭說,“我向閣下和您的同胞
致以最美好的祝願。我祈求上天保佑您的國家和平安康。”而1999年,時任教皇約翰·保羅二世訪問亞洲的時候,卻沒有獲得中國的許可。
在回程的航班上,一位意大利記者問教皇:“您想去中國嗎?”方濟各回答:“當然了:明天(就想去)!”方濟各還回答說:“我們尊重中國人民,教廷隻要求傳教和工作自由,沒有任何其他條件。”
根據複旦大學哲學係教授耶穌會士魏明德(Benoît
Vermander),曾經有“兩三次”,教皇試圖會見習近平,但都沒有成功。2022年9月14日,教皇和習近平兩人甚至同時出現在哈薩克斯坦首都。教皇是去參加一個跨宗教峰會,習近平則是對哈薩克斯坦進行正式訪問,但兩人並沒有見麵。
顯然,對於教皇方濟各來說,與北京改善關係是有利的。魏明德認為,教皇的目的既是為了改善中國1000萬至1200萬天主教徒的命運,解決羅馬和北京之間有爭議的棘手的主教任命問題,也是為了“不像約翰·保羅二世那樣,以西方神父的身份出現。”此外,教皇方濟各是耶穌會出身,耶穌會士在16世紀就前往中國傳教,因此,耶穌會出身的教皇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感情。
那麽,這是否意味著教皇方濟各已經準備好放棄台灣投向北京呢?
就此,巴黎天主教學院的教授Emmanuel
Lincot說:“梵蒂岡教廷曾多次表示,隻要中國大陸天主教徒的宗教自由得到保障,以及教皇有親自任命主教的權利,梵蒂岡教廷願意為了北京而犧牲與台灣的外交關係。”
但是,魏明德(Benoît
Vermander)則說:雖然“梵蒂岡在台灣僅派駐一名代辦,級別非常低。但是,梵蒂岡是不可能承認北京的。”法國世界報表示,一些人把魏明德看作是梵蒂岡在中國的非官方代表。
魏明德還表示,“盡管前任教皇在任期內已開始勾畫和解,但梵蒂岡和北京於2018年9月22日達成的“臨時協議”仍然是方濟各對華政策中最讓人矚目的內容。這一協議的內容保密,但它涉及主教任命問題。該協議可能規定,北京提名主教,但羅馬教廷擁有否決權。
但是,這一協議並沒有解決所有的問題。隨後,多次爆出主教任命風波。讚成這一協議的梵蒂岡外交中的關鍵人物魏明德指出,許多天主教徒認為,這一協議的代價高昂。
法國世界報也指出,盡管教皇方濟各對中國侵犯人權的行為非常謹慎,人們隻聽到過一次他“為不幸的維吾爾族人祈禱”,但習近平顯然無意賦予教會更多的自治權。自2017年以來,習近平一直堅持宗教“中國化”,這意味著,宗教實際上必須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