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禁止向日本出口重要的稀土金屬,震驚了世界。驚慌失措的日本企業高管出現在電視上,警告說這些關鍵原材料即將耗盡。
當時這場由領土爭端引起的禁運隻持續了七個星期。但它改變了這些金屬的全球供應鏈。禁運結束後,中國強行控製了其豐富的礦產資源。北京的高層官員根除了腐敗,打擊了走私者,將該行業置於國家控製之下。
這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尤其是日本和美國。這兩個國家是中國稀土金屬的最大消費國,從汽車到智能手機再到導彈,稀土金屬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兩國政府都起草了如何減少對中國依賴的詳細計劃。日本基本上落實了自己的計劃,如今可以從澳大利亞采購稀土。
美國卻非如此。即使在15年後,該國在稀土金屬加工方麵仍幾乎完全依賴中國。因此,美國的汽車製造商、航空航天公司和國防承包商處於弱勢。
中國對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感到憤怒,暫停了某些稀土以及由這些稀土製成、價值更高的磁鐵的所有出口。
這些磁鐵形體雖小,功能卻強大,它們不過手指上的戒指大小,但磁力是傳統鐵磁鐵的15倍,是一種廉價的、經常被忽視的電動機部件。它們被用於電動車和燃油車,以及機器人、無人機、海上風力渦輪機、導彈、戰鬥機和許多其他產品。
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政府,美國都未能找到一種替代方案來取代對中國供應的依賴。
美國華盛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重要礦產專家米洛·麥克布萊德表示:“15年來,政策製定者幾乎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解決對中國稀土,特別是稀土磁鐵的依賴風險。”
他說,稀土是“過去幾屆政府討論過的所有礦物中最具戰略意義的礦物”。
中國政府2010年對日本實施的禁運遭到了中國有組織犯罪集團的破壞,這些犯罪團夥與地方官員勾結,控製了中國中南部地區的大部分稀土產業,將中國稀土年產量的一半偷運出境。
當時禁運結束幾周後,中國政府采取了整治行動。根據國家安全指令出動的政府部隊襲擊了江西省龍南附近的山穀,那裏是世界上大部分重稀土礦的產地。他們查封了私人經營的礦山,並在中國南方逮捕了數以千計人。該行業的監管從地方政府轉移到了北京。
這些稀土礦後來被收歸國有,合並為一家國有公司——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上周,在當地政府不知情的情況下,我們訪問了這座山穀,並且沒有在那裏發現曾經看守那些中國南方稀土礦的暴徒的蹤跡。
中國最近發展了自己的磁鐵工業,而不是把材料運到日本的磁鐵工廠。中國政府已投入大量資金,在龍南附近的贛州建設先進的磁鐵工廠。
中國現在生產世界上90%的磁鐵。上周,贛州兩家最大的磁鐵工廠正在擴建。
在2020年的一次講話中,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表示,西方的供應鏈繼續依賴中國,這對中國的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參觀贛州最先進的磁鐵工廠的幾個月後,他表示:“要拉長長板,鞏固提升優勢產業的國際領先地位。”他呼籲“拉緊國際產業鏈對我國的依存關係,形成對外方人為斷供的強有力反製和威懾能力”。
2010年的禁運事件後,日本也采取了影響深遠的行動。其製造商開始儲備足夠的稀土庫存,以滿足時間長達兩年的自身需求。他們還開始把目光投向海外。
在日本政府的財政支持下,大型企業集團住友商事幫助扶持了澳大利亞礦業公司萊納斯的發展,該公司開采和提煉的輕稀土占日本需求的60%,輕稀土與少量重稀土混合後可製成稀土磁鐵。該公司正準備今年夏天在馬來西亞開始為日本製造商提煉重稀土,盡管初期產量很小。
日本最大的磁鐵製造商——Proterial、信越化學工業和TDK公司——已經將部分生產從日本轉移到了中國,以獲得可靠的稀土供應,同時也向勞動力成本較低的越南轉移。但它們也在日本保持了相當規模的產量。
美國的稀土磁體產業始於20世紀80年代通用汽車公司在印第安納州北部的一個子公司。但後來該工廠關閉並將業務轉移到了中國和新加坡。
2010年的禁運之後,日本的日立金屬公司(2023年更名為博邁立铖)於2011年至2013年在北卡羅來納州建造了一家稀土磁鐵工廠,以回應奧巴馬政府的擔憂。
日立金屬的這家工廠擁有數十名員工,其成本高於贛州正在興建的大型綜合工廠。事實證明,美國公司不願為美國生產的磁鐵支付額外費用,於是轉而向中國供應商采購。日立金屬於2020年關閉了這家工廠,設備也被封存起來。
如今,美國唯一一個活躍的稀土礦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帕斯山。它的運營方MP材料公司計劃年底在得克薩斯州的一家工廠開始稀土磁鐵的商業生產。但即使滿負荷運轉,該工廠一年的產量隻相當於中國一天的產量。
中國工廠每年向該國的電動汽車和海上風力渦輪機製造商供應成千上萬噸稀土磁鐵,而這兩個行業都曾經遭到特朗普的批評。
像磁鐵生產的情況類似,美國的稀土開采的曆史也並非一帆風順。從1965年到1995年,帕斯山稀土礦生產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稀土。1995年,中國開始以各種方式向全球市場出口低成本稀土。
該礦於2002年關閉,部分原因是加州越來越嚴格的環境法規。一項耗資15億美元的升級工程始於2010年,但直到2017年,開采才恢複,然後該礦不得不將礦石運往中國,在那裏的低成本精煉廠進行加工。直到現在,該礦才開始對其大部分產出進行精煉。
區劃和環境法規使得在美國開稀土礦困難重重。NioCorp發展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克·史密斯說,在美國開一座稀土礦需要29年的時間。該公司已經獲得了在內布拉斯加州建一座礦的施工許可。
“你可能要花上整個職業生涯的時間,才能使一座礦建成投產,”史密斯先生說。
相比之下,中國的礦山可以快速開采,而且不需要經過同樣嚴格的監管審批。
所有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與銅等其他礦產相比,稀土的全球市場規模很小。
很少有美國公司願意在稀土領域進行大筆投資,因為正如日立公司所經曆的那樣——客戶更喜歡中國獲得政府扶持的產業所生產的更為廉價的產品。
“美國企業一直不願冒險,”曾在奧巴馬政府負責關鍵礦產政策的戴維·桑德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