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廠員工大量湧入TikTok找買家 避開中美關稅戰
聯合早報
2025-04-16 13:29:56
正當中美兩國深陷貿易爭端,仰賴出口維生的中國工廠員工正湧入短視頻平台TikTok,目的是向美國消費者拋出一個誘人的消費提示:與其花200美元買一條Lululemon的瑜伽褲,不如花五六美元直接從中國工廠採購,材料和質地還完全相同。
這些工廠都宣稱為Lululemon、耐克(Nike)等美國知名品牌供貨,但它們的員工化身TikTok博主後,非但沒有為國際客戶宣傳,反而是鼓勵美國消費者直接從原產地採購,借此繞過美國的高額關稅,同時還能避免被品牌“割韭菜”。
工廠員工化身TikTok博主
在TikTok廣為流傳的一段視頻顯示,在一家據稱為Lululemon代工的工廠前,一名博主手中拿著瑜伽褲說,這些褲子的出廠價隻需五六美元,而在美國的零售價超過100美元,但兩者的“材質和工藝基本是一樣的”。
在另一段視頻中,一名銷售奢侈手提包的博主則說道:“你為什麽不直接聯繫我們,從我們這裡購買呢?你根本不會相信我們所提供的價格。”視頻還列出供應商官網和聯繫方式,方便使用者直接下單。
有博主在視頻中貼出供應商官網,讓美國用戶直接下單。這段4月11日上傳的視頻至今已獲得140萬個讚。(視頻截圖)
不過,Lululemon一名發言人回應彭博社稱,該公司隻有3%的產品在中國大陸製造,正品僅可通過公司門店、官網及授權合作夥伴購買。
除了奢侈服飾品,還有博主從事傢俱、玩具、家電等製造,但他們都統一宣稱,能以低於美國零售價數倍、甚至數百倍的“白菜價”出貨。
此外,這些博主雖是中國人,但他們都用英語製作視頻,也都使用美元單位,目標群眾顯然是美國使用者。
目前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已達145%,即便美國總統川普撤回對半導體等產品的關稅,但服飾等生活用品沒有被豁免。從5月2日起,美國還將取消對800美元以下小額包裹實施的免稅措施。
美國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Yale Budget
Lab)估算,在關稅措施下,美國服裝的價格短期內可能飆升超過60%,基本藥品價格將上漲約12%,食物價格則預計上升2.6%。
若消費習慣維持不變,這項研究估計,一個美國普通家庭年度生活成本將暴漲約4700美元。
這些從工廠走出來的TikTok博主,或許正是瞄準了美國消費者對生活費急劇上漲的不滿情緒。通過宣揚中國製造價格更便宜、品質更好、訂購過程更便捷的優點,嚐試削弱川普的對華關稅政策,並在貿易戰陰影的籠罩下尋找突破口。
從結果來看,這場行動似乎取得不錯的成果。
截至星期二(4月15日),“中國製造商”等話題已霸佔TikTok的熱搜榜單,相關視頻都累積上百萬、甚至上千萬次的播放量,一些視頻的點讚數更是突破100萬。
有自稱是美國人的使用者在視頻留言區寫道:“在川普的瘋狂關稅下,什麽都會上漲,如今我隻能靠這些中國供應商過活了。”
近兩個月,不少中國工廠員工搖身一變成為TikTok博主,向美國消費者介紹直接從中國工廠訂購奢侈產品的方法,以規避高額關稅。(TikTok截屏)
另一名用戶寫道:“我現在都直接從中國供應商訂購Lululemon的產品。你猜怎麽著?衣服加褲子總共隻花30美元,還有著相同的材質和標誌。”
不過,目前仍不清楚美國消費者直接從中國工廠下單,能否有效避開關稅。
另一個核心問題是,假如這些工廠真的是Lululemon等大廠的供應商,雙方是否簽署了保密協議(non-disclosure
agreements,簡稱NDA)?拍攝這類視頻會否違反協定?又會否影響雙方之間的商業關係?
貿易戰陰影下的中國工廠
中國工廠。(視覺中國)
有分析認為,過往的跨境採購模式,是通過中間商或貿易公司採購產品,但中國工廠此次發起的行動,似乎是在推動採購的“完全民主化”(complete
democratization)。
但對中國工廠員工而言,促使他們即使冒著風險也要化身博主的最急迫危機,恐怕還是中美貿易戰的驟然升級。
當前中美兩國正陷入一場“膽小鬼博弈”,為了避免顯得軟弱,誰都不願率先讓步,導致兩國貿易爭端至今仍看不到緩和跡象。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4月10日預計,這場你來我往的中美關稅戰可能使兩國貨物貿易驟減80%,讓中國浙江、廣東等數以千計出口導向的小工廠成為關稅戰陰影下的受害者。
北京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王躍生向美國《紐約時報》分析,中國東部沿海省份的傢俱、家電、服飾等生產商大多是為服務美國消費者而存在,關稅生效後,這些產品可能麵臨無處而去的窘境。
貿易戰開打後,一些以美國客戶為主的中國服裝廠已暫停運作,等待川普的關稅政策更加清晰;一些工廠經理則忙著拓展市場,要麽選擇進軍歐洲等市場、要麽就是爭取國內客戶。
然而,中國國內經濟複蘇尚未明朗,民眾消費意願低迷;歐洲國家也正警惕貿易戰開打後,低價中國商品大量湧入的可能性,如法國正採取措施防堵中國產品湧入。
一些工廠則更為樂觀,認為中國最終一定能贏得貿易戰。浙江義烏一家玩具攤販王旭雪(音譯)告訴法新社:“如果貿易戰升級……我們應以一種平穩的心態來看待。”
她說:“中國人其實挺團結的,(我們)更能吃苦、更節儉,我們不怕他(川普)打價格戰,我們都很有信心。”
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樂觀心態,是基於現實情況的理性評估,還是基於民族主義情緒的阿Q精神。但在這股民族主義情緒下,TikTok上一些視頻的基調已變得更具挑釁性和嘲諷性。
東倫敦大學中國國際關係講師哈珀就認為,與中國線民此前製作AI圖嘲諷美國政府的風格類似,這些視頻並沒有將美國視為一個威脅,反而是一種嘲諷。
如名為GrumpyChineseGuy(脾氣暴躁的中國佬)的博主4月12日上傳視頻,嘲諷了美國政府和寡頭摧毀了工人階級,卻要他們以此為傲。
他甚至說:“你們(美國人)不需要關稅,你們需要一場革命。”這段視頻已累積逾200萬次觀看量。
然而,精神勝利法終究是短暫的。麵對美國關稅戰的打壓,中國工廠需要作出反擊,但需要的或許不僅僅是唇舌上的反擊,而是能在狹小空間中繼續生存、甚至逆轉勝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