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門口多名離職員工叫車來載物品。(圖/新浪財經)
據《新浪財經》報導,該封郵件指出,“微軟將調整其全球策略布局,並將於2025年4月8日起正式停止在中國區的營運,相關決定意味著,我們微軟專案團隊的相關工作,也將同步終止”。該郵件並非由微軟官方發布。
公開資料顯示,微創軟體成立於2002年,是微軟在華投資的第一家合資公司。 23年來,微創與微軟關係密切,現任董事長唐駿是曾有“打工皇帝”之稱的微軟(中國)前總裁,而執行長張維也曾擔任微軟(中國)總裁助理。
業界普遍將微創視為“微軟在華外包公司”。官網顯示,微創軟體總部位於上海,在全球設有36處交付中心,分布在中國、美國、歐洲和日本,擁有來自74個國家的10,000餘名員工,服務了全球2500餘客戶。
部分員工表示,這場突如其來的裁員風暴,可能波及微創上海和無錫近2000名員工,“早上還打卡上班,中午就被裁了”、“早上剛接了幾個Case,係統就突然登不上去了,才知道自己被裁員”。
另一位來自微創軟體上海公司Azure專案的員工表示,自己所在的整個負責Azure專案的團隊,也在當天遭遇“全員裁撤”。
▲微創裁員信件。(圖/新浪新聞)
對於裁員的原因,多名被裁員員工認為,其歸因於美國近期對跨境數據的監管加強。
另一名員工李德表示、“今天早上剛打卡上班,就聽到了消息,我們公司負責微軟專案的幾百人,我知道的都被裁了。”
他還指出,大多數員工獲得“N+1(即工作年限加一個月的工資)”賠償方案,一小部分員工可能被調往海外部門,但選擇的標準、要求都不得而知,且由於海外團隊接收能力有限,絕大部分人恐難被妥善安置,“我在這邊做了一年多,雖然賠償方案還能接受,但實話說,太突然了,先前業務確實有縮減的跡象,也有一些裁員傳聞,但沒想到來得這麽快。”
趙湖認為,雖然這次裁員表麵上是微軟與外包合作方之間的業務調整,但其實反映的是一個更深層的趨勢“中美戰略競爭加劇、數據安全監管趨嚴”,正促使外資科技公司係統性地重新評估其在中國的“用人策略與數據合規機製”。
報導指出,對被裁員員工們來說,更現實的問題是,“短期內,中國市場很難快速吸收如此大規模失業的技術支援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