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與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征收的“對等關稅”即將於美國東部時間4月9日淩晨0時01分生效。自他上周宣布此輪關稅舉措以來,盡管多國領導人都發聲譴責,但隻有中國正式宣布了反製措施,其他國家要麽在“胡蘿卜”和“大棒”之間舉棋不定,要麽已打算用零關稅換特朗普收回成命。
美國“政客”新聞網高級外交事務記者納哈爾·圖西(Nahal
Toosi)5日在該網站撰文稱,她原本預計受特朗普關稅影響的各國政府將迅速進行集體反擊,但現實恰恰相反。圖西發問道,為什麽呢?難道外國官員們不擔心這種混亂、謹慎的全球反應太過軟弱,以至於無法說服特朗普改變路線,甚至可能鼓勵他采取更強硬的政策嗎?
一些外交官、經濟學家和前美國官員給了圖西答案:因為世界各國不擅長集體行動,而且許多國家認為,如果他們避免了升級與特朗普的鬥爭,他們將更有機會獲得更多的利益。有人用經典的“囚徒困境”來解釋當前各國的選擇,即當麵臨兩難境地時,個體往往會趨向於背叛集體、做出更利己的決定。
多國領導人爭相向特朗普示好
如果各國政府聯合起來,巧妙地對美國經濟進行戰略打擊,讓美國感受到痛苦,會讓特朗普三思而後行嗎?“這是個不錯的理論,但不太現實。”一位外國外交官表示,每個政府都有自己的國家利益,他們不相信其他國家不會借機在背後捅自己一刀。
在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後,歐盟也宣布了反製措施。當地時間7日,歐盟外交事務委員會在盧森堡舉行部長級會議,就下一階段對美貿易磋商製定策略。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委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在會後宣布,歐盟4月15日起將實施第一輪對美反製關稅,5月15日起實施第二輪。
但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對美國的反製應該針對哪些產品、動用哪根“大棒”,內部意見不一。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等國主張不排除任何選項,而愛爾蘭和意大利等國因相關產業受關稅衝擊較大,對升級貿易緊張關係持謹慎態度。
當地時間4月7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盟總部召開媒體記者會。 視覺中國
“歐盟委員會計劃對多種美國產品征收高達25%的關稅,他一手拿著‘橄欖枝’,一手拿著反脅迫工具。”“政客”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
EU)7日稱,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當天在布魯塞爾明確表示,歐盟正在為美國工業品提供“零對零”關稅方案,希望首先與美國進行談判。
圖西稱,許多國家仍在努力研究特朗普關稅的細節,但他們已經接受了特朗普將以某種方式向世界征收關稅的事實。因此,他們也在尋求談判以達成比其他國家更好的協議。
“我不能成為最後一個與特朗普達成協議的人,因為如果我是最後一個,那麽我就會吃虧。”一位匿名外交官說,“如果我是第一個達成協議的人,那麽這可能是最有利的事情,與其他國家相比,我會過得更好。因此我的貿易受到的損失會相對較少。”
正是出於這一考量,不少國家領導人近一周爭相通過安排電話會議、派遣代表團前往華盛頓、提出零關稅等方式討好特朗普,以避免被征收關稅。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除了歐盟7日取消對自美國進口的汽車和工業品征收關稅外,以色列總理當天也在白宮會議上親自向特朗普請願。越南最高領導人上周在電話中就對特朗普提出不對美國商品征收關稅,印度尼西亞準備派遣高級代表團前往華盛頓“與美國政府直接談判”,就連非洲東南部的小國萊索托也組織了一個代表團前往華盛頓,抗議對其輸美產品征收關稅。
該報稱,特朗普團隊對此給出了令人捉摸不透的信號。特朗普表示,關稅將一直持續到美國貿易逆差消失為止,但同時,他們似乎又很享受外國政府為阻止關稅而想方設法迫切地討好他們。
一位前特朗普政府官員稱,一些外國官員給他的感覺是,盡管關稅高得離譜,但比他們預期的要溫和。這位前官員表示,受影響的國家覺得他們可以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悄悄地進行談判,他們會做出一些讓步,可能是在貿易方麵,可能是在國防方麵,也可能是在其他方麵,然後特朗普就會改變。
“中國表現得像個例外是有原因的”
圖西認為,考慮各國應對特朗普關稅的選擇,加拿大和墨西哥是兩個有趣且重要的案例。特朗普此前已對兩國征收了一些關稅,但他們沒有出現在特朗普上周宣布的關稅名單中。此前,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宣布對美國汽車征收25%的關稅,作為對特朗普關稅的反製。墨西哥尚未采取報複行動。
特朗普4月8日發帖援引美國財長的采訪稱,目前已有70個國家希望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 社交媒體截圖
圖西覺得,加拿大和墨西哥現在與其他國家聯手采取報複措施是危險的,因為這可能會導致特朗普進一步提高對他們的關稅,更好的選擇可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談判以獲取更多豁免,同時等待特朗普下台。
圖西接著解釋道,美國在貿易以外的領域也對許多國家具有影響力,特朗普並不害怕模糊界限,即使是與加拿大這樣的北約盟友。特朗普甚至會因為看似完全不相關的貿易爭端而威脅放棄安全合作。
“到目前為止,中國表現得像個例外是有原因的。”圖西指出,中國雖然是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但與墨西哥和加拿大不同,中國也是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中國知道自己手裏有很多牌可打,這可能是他敢采取反製措施的原因。
對於特朗普2日宣布的“對等關稅”,中國4日“11箭齊發”迅速堅決地予以反製,包括自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
這讓特朗普“破大防”,4日在其自創的社交媒體平台“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咆哮。當地時間7日,特朗普又威脅稱,如果中國不取消34%的報複性關稅,將對中國加征50%的額外關稅。他的威脅得到了中國商務部的堅決反對。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8日表示,美方對華加征所謂“對等關稅”毫無根據,是典型的單邊霸淩做法,中方已經采取的反製措施是為了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完全是正當之舉。美方威脅升級對華關稅,是錯上加錯,再次暴露了美方的訛詐本質,中方對此絕不接受。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圖西稱,特朗普並不相信那些“如果他做出瘋狂舉動,天就會塌下來”的預言,因為他此前的瘋狂行為並沒有讓天塌下來,至少沒有完全塌下來。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期間做的許多離譜的事情,都沒有給美國帶來嚴重後果。他實施簽證限製和旅行禁令時,幾乎沒有國家對美國人采取嚴肅的對等措施。他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並沒有讓中東陷入戰火。他決定讓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因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朗製裁,沒有促使德黑蘭立即製造核彈。圖西指出,這讓特朗普覺得,他可以不受懲罰地嚐試甚至破壞任何體係。
圖西表示,但所有這些決定都是有代價的,或許要幾年後,特朗普這些舉動的後果才會顯現出來。當各國爭論如何應對特朗普關稅時,最痛苦的可能不是特朗普,而是他的共和黨同僚們,尤其是那些有能力阻止和撤銷這些關稅的國會議員們。他們遲早會感受到足夠的選民壓力以及他們正在減少的儲蓄,會采取行動反對總統。
“即使這一天會比預期的要早到來,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特朗普貿易戰的最大代價之一就是其他國家對美國作為全球貿易穩定、可靠支柱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