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月刊:川普早就說了他要幹什麽,華爾街一直不相信,直到”解放日“後才知道搞砸了
大西洋月刊作者詹姆斯·蘇羅維茨基的分析說,投資者對川普關於貿易和關稅的所有言論都不以為然,最終華爾街和美國都會為這個錯誤付出代價。

在上周四股市暴跌之後,有一件事可以確定:華爾街搞砸了。
這場拋售源於川普宣布將對幾乎所有國家加征新關稅。在他備受期待的“解放日”演講前的三個交易日裏,股市穩步上漲,投資者顯然說服自己相信,川普不會做出太瘋狂的舉動。
他們相信理性終將占上風。
結果並非如此,令股市和所有有退休賬戶的人都大失所望。川普這項保護主義計劃,是他通過一項可疑地動用緊急經濟權力而單方麵施行的,在現代曆史中前所未有。
這些懲罰性高關稅不僅針對中國這個明顯的目標——美國正在崛起的戰略對手,還針對越南(大量美國人穿的衣服和鞋子都來自那裏)、孟加拉國,以及我們的盟友,歐盟和日本。
盡管川普稱這些關稅是“對等”的,但事實上根本不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關稅遠高於其他國家對美國征收的關稅。
這為貿易夥伴的報複打下了基礎,可能引發貿易戰。
這一切令投資者震驚,這也解釋了為什麽這次拋售如此劇烈。盡管川普的聲明是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周三收盤時發布的,但市場在盤後交易中就已開始暴跌,當時他仍在演講。
在某種程度上,人們可以理解市場為何毫無預見能力。
川普的行事風格一向反複無常,在過去幾個月裏,他先是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關稅,然後又“暫停”。投資者認為他可能會收斂其更極端的保護主義衝動,這雖然是一種幻想,但也並非毫無根據。
然而最終,投資者不願相信川普會推翻全球貿易秩序,隻能理解為故意忽視川普到底是誰、川普在乎什麽。總體而言,川普對政策興趣不大,但貿易是個例外,一直如此。
他對貿易的看法——貿易逆差是壞事、關稅是好事——在近40年中始終如一。他談論貿易的方式沒有改變,他對關稅的立場也從未動搖。
換句話說,周三發生的並不是出其不意,而是川普做了長期以來一直想做的事。
要理解川普的看法,並不需要多高深的解讀技巧,因為他對貿易的立場非常簡單:如果美國對另一個國家存在貿易逆差,那就說明美國在被“占便宜”——這是他從政以來多次使用的說法。
在現實世界中,雙邊貿易逆差,也就是美國從某國購買的商品多於賣出的商品,可以由很多原因造成,其中很多都並不惡意。比如,美國從發展中國家購買農產品和基礎製造品,而這些國家通常並不需要波音飛機或微軟軟件。因此這些國家通常會用賺到的美元購買美國國債,而不是美國商品,因為這能保障資金安全。
這就造成了貿易逆差,但其中並無任何不正當行為。
但對川普而言,任何貿易逆差都意味著美國被算計了。而川普最討厭的,就是被人算計的感覺。
這一觀點,在政府用來計算所謂“關稅水平”的奇怪公式中也可以看出。在玫瑰園的演講中,川普聲稱這些數字反映的是關稅加上非關稅壁壘(如操縱匯率和限製性法規)的總和。但實際上,數據的來源完全不同。政府所謂的“關稅率”,其實隻是用美國與某國的貿易逆差除以從這個國家的進口額。結果就是,隻要與美國有高貿易逆差的國家,不管實際關稅高不高,都被標記為高關稅國家;而那些貿易逆差小或甚至是順差的國家,即使實際關稅高,也被標記為低關稅國家。
正如前財政部長薩默斯在X上寫的那樣:“這就像把創世論當作生物學,把占星術當作天文學,把小羅伯特·肯尼迪的想法當作疫苗科學。”
川普的這個公式既荒謬又具有誤導性,但完美表達了他對貿易逆差的看法——那就是美國被人坑了。你隻有在認為貿易逆差完全是由貿易壁壘或不正當手段造成的前提下,才會把貿易逆差當作“關稅率”。
而這正是白宮一位官員對這種算法的解釋:“他們的模型建立在這樣的概念上。美國與某國的貿易逆差,就是所有不公平貿易行為和欺詐行為的總和。”
這正是川普的想法。所以,《華盛頓郵報》的報道說,川普親自決定使用這個算法,而不是采用能夠準確識別高貿易壁壘的方式,這就不令人驚訝了。
使用這個公式還有另一個目的:在白宮的模型中,一個國家唯一能“降低”自己的“關稅率”,從而換取川普減免新關稅的辦法,就是大幅縮小與美國的貿易逆差。哪怕這個國家已經取消了所有關稅,如果貿易逆差還在,根據這個荒唐公式,它仍將被認為“關稅高”。
以色列就是例子,以色列可以理解的迅速在周二取消了所有對美關稅,但川普在周三還是對以色列加征了新關稅。因為川普真正想要的,其實不是減少貿易壁壘,而是讓美國對所有國家都沒有貿易逆差。
隻有那樣,理論上他才會覺得美國沒有吃虧。
這聽起來很瘋狂?
確實如此。從經濟學角度看,美國沒有理由追求與每個國家都沒有雙邊貿易逆差;我們也不可能消除所有逆差,而且即使真的做到了,那也會是一場經濟災難——美國人將不得不大幅減少對電子產品和服裝等商品的購買。
但這正是川普一直以來的目標。2017年,他上任第一年,就說:“美國與很多國家存在貿易逆差,我們不能允許這種情況繼續下去。”
川普早就告訴我們他是誰、他想要什麽,華爾街和美國都要為相信他不會這麽做而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