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國館

最近,有這樣一個詞火上了熱搜:“老鼠人”。
該詞寓意為整日宅在家,不社交不運動,除了吃飯上廁所,其它時間都躺在床上的當代頹廢年輕人。
在抖音上,無數博主曬出自己作為低能量“老鼠人”的一天。


作為當代“老鼠人”,他們的一天差不多是這樣度過的:
下午2點才起床,喝口水補充能量
2點到4點,狂刷手機,短視頻、微信、各大app來回切換

4點10分,早餐時間
5點到晚上8點,吃完早飯休息一下

8點半,午餐時間
9點到10點半,吃完午飯休息一下
11點,下樓丟個垃圾,洗澡
12點,繼續躺平,玩手機
總之,她們作息“陰間”,通常睡到下午兩三點才起,淩晨兩三點才睡。
性格懶散,不愛社交不愛運動,一天除了吃外賣,上廁所之外,其餘時間都躺在床上玩手機、睡覺。
看似枯燥乏味的視頻內容,沒想到卻引起無數年輕人的廣泛共鳴。
直言這是她們見過“最真實的vlog”。

打開評論區,發現無數年輕人也都確診了 “老鼠人”。
“前兩年就把微信步數功能給關了,步數少到被五步蛇咬了都死不了。”
“原來我是老鼠人,就算下樓倒垃圾都挑半夜沒人的時候下去。”
“老鼠人終於找到組織了!啊啊啊!我還以為我是個奇葩。”
“從醒來上完廁所就一直躺床上,直到必須去吃飯才起來吃,然後又躺回去,我能這樣過一星期。”


近期,網上還流傳著一個“判斷朋友是不是老鼠人”的“燈光鑒別法”:比如在周末聊天時,猝不及防給對方發送一張極其明亮的燈泡圖片。

其他的人類可能會call問號,不知你是何意圖。
隻有整日窩在床上的“老鼠人”會破防尖叫:“可惡啊!怎麽把燈打開了!”
畢竟,作為城市的“老鼠人”,早已習慣在黑暗中生活,猛烈的光亮隻會讓她們覺得刺眼。
“老鼠人”的熱梗,跟5年前“鼠鼠文學”的爆火有異曲同工之妙。
都是作者把自己比作一隻老鼠,前者表達出一種生活狀態,後者則用老鼠的口吻訴說自己的命運和遭遇。
比如“鼠鼠我啊,快三十了,一事無成,要啥沒啥,白活了”。 比如“鼠鼠我啊,長這麽大還沒牽過女孩的手,也交不到女朋友”。

一開始,自嘲“鼠鼠”的大多是一些地位卑微、生活貧困、容貌不佳……這些集缺點和倒黴於一身的屌絲。
後來,B站UP主“抽象帶籃子” 在直播視頻中,以一句“我可能是下水道的老鼠”將梗帶火。

各大app平台,無數的年輕人開始自嘲“老鼠人”。
“我不是後浪,也不是屌絲,我是一個老鼠人,殫精竭慮的活著。偶爾躊躇滿誌的時候,也會望一望外麵天。”

鼠鼠文學梗火出圈後,無論是底層草根,青年才俊還是職場牛馬的年輕人。
當麵臨著職場、情場、生活上的失意、困苦、挫敗時,都會用上那麽一句以“鼠鼠我啊”作為開頭的文案,再配上一個鼠鼠表情包。
自嘲的同時,也以獨特的幽默來調節現實生活中無法喘息的壓力,堪稱現代版“阿Q精神”。


而“老鼠人”爆火的同時,網絡上出現了一批與低能量“老鼠人”形成強烈反差的精力旺盛的老年人。
她們雖然年歲大,腿腳沒年輕人方便,但是精神矍鑠,極度自律,早上七點就起床,從早到晚,忙活不停。

比如網紅博主梅英阿嬤,展示的《90歲自律女生高能量的一天》:

7:05起床,給自己衝了碗雞蛋羹;
7:20給孫子煮糖水蛋;
7:40磨豆漿、洗濾布、過濾豆漿;
8:50做豆漿米粉;
9:30砍芋頭、蒸芋頭;
10:25:洗大水缸、給水缸接水;
11:00煮排骨湯、煮米飯、炒菜;

光是一個上午幹的活,就頂我一個禮拜做的了。
上午吃完午飯後,老奶奶看了一會戲後,下午又開始忙活晚飯。
吃完晚飯,看看美食節目,再出門遛遛彎,喂貓……
晚上九點洗漱完,回到床上休息。

幾乎每條視頻內容,都是保持如此高能量狀態。
極度規律的作息和精力充沛的狀態,看得屏幕前眾多在床上一躺就是一天的年輕人自愧不如!
紛紛感慨道:“老年人像打了雞血,而我像得了雞瘟”;
“奶奶上午做了那麽多事,而我一上午就躺著這一個姿勢。”
“我說我怎麽不自律,原來是沒到自律的年紀啊!”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爆火的一句話:
“滿大街都是朝氣蓬勃的老年人和死氣沉沉的年輕人以及想死又不敢死的中年人。”
而麵對如今年輕人死氣沉沉,老年則精氣神足的社會現狀,機智的網友提出了3個“不明覺厲”的建議。
1、老年人應該去上班,特點,起得早沒瞌睡,坐車還免費,尤其精氣神足,經驗豐富,正是闖的年紀。
2、中年人適合去上學,總是後悔學的不夠,後悔當年沒把握好大學的他,去上學好好再談一次戀愛。
3、年輕人直接送去養老院,啥都不會,還不愛動,給一部手機,一天兩頓飯好管理,等老了沉澱好了再去上班!


如今的社會,在經濟下行,就業職場越來越內卷的情況下,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老鼠人”的陣營中。

眾所周知,近年來各行各業都開始大規模的裁員。因此,在我們身邊,多了很多失業在家的年輕人。
而就業形勢嚴峻下,怎麽努力都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索性躺平在家,每天過著“老鼠人”的生活。


沒有收入來源的她們,為了節省開支每天待在出租屋。
一方麵,躺平在家後,沒有社交就減少了外出吃喝玩樂的花銷。另一方麵,活動量減少,吃得也少。
有網友曬出自己躺平後的開銷,一天隻吃一頓,一個月都用不了300塊。

除了失業的年輕人,還有被996榨幹的社畜。
就業內卷的環境下,很多尚未失業的年輕人也過得不盡如人意。
老板一邊裁員減薪,一邊瘋狂疊加工作任務,每個打工人都化身被996榨幹的社畜。
看似光鮮亮麗的上班族,每天早上七點就拖著疲憊的身軀去上班,在擁擠的地鐵下每個人都被壓成鼠餅。
中午吃著國潮外賣,艱難地上完一天班後,等到晚上八九點才回到自己“下水道”般陰暗的出租房。

隻有等到周末休息的一天,才會卸下人類的偽裝,變回“老鼠”的狀態。

網上有各行各業的人分享工作的辛酸:
“做了5年快遞工作,最忙的時候,一天要處理2000件快遞,接幾百個電話。”
“做電商客服,因為請不到假,感冒生病的我,一手紮著針管,一手拿著輸液吊瓶,奔走在從家到公司的路上,一年回複3028次好的,2367次收到,心裏生出8998次不想幹了。”
“在工廠打螺絲,站著上班,一天站11個小時,流水線不能停,連喝口水、上廁所的時間隻能在中場休息的10分鍾完成,而一天隻有3次中休的機會,常常屎都沒拉完就得夾斷上崗了。”

世上沒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沒有哪份工作不委屈。成年後,大家都是一邊咬緊牙關,一邊負重前行。
生活的重重壓力,繁重工作的摧殘折磨下,她們早已疲憊不堪。
而“老鼠人”吃了睡,睡了吃的狀態,是疲憊生活裏放鬆自己的最好方式。
“老鼠人”的背後,是一群被工作榨幹了精力,一群為了生活奔波忙碌年輕人的無奈轉變。
她們其實也想高能量的活著,周末有空就起來去公園跑跑步,或者去圖書館看看書。
可經曆了工作日超量的決策疲勞、感官過載、情緒折磨後,電量早已超負荷。
剩下的精力,隻夠支撐自己躺在床上刷刷手機,看點不費腦的小視頻、玩會低智小遊戲了。

從鼠鼠文學到老鼠人的文藝複興,從小鎮做題家到脫不下長衫的孔乙己的自嘲。
“頹廢喪文化”的生活狀態下,也折射出當代年輕人在內卷環境中,舉步維艱的求生困境。
明明已經足夠努力,然而生活卻總是不盡如人意。
高中時作為學霸的自己,上了大學後,發現自己無論長相家庭智商都比不過周圍同學。
畢業後發現自己再怎麽拚命工作也根本買不起車房,可不學無術的富二代卻可以開著跑車泡妞。
在老同學老朋友都結婚生子時,自己卻連上一次戀愛是什麽時候都快忘了。

別人是社會的棟梁,是祖國的希望,而自己卻猶如一隻身在繁華城市下水道裏的老鼠。
在一次次躊躇滿誌在外闖蕩碰壁受傷後,不再心懷壯誌,殫精竭慮地活著,隻求在陰暗的角落裏不被打擾。

很多人都不看好年輕人這種“頹廢”、“低能量”的生活狀態,覺得年輕人就該“支棱起來”!
天天看不費腦的小視頻、玩低智的小遊戲,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固然很爽。

但是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人就離廢掉不遠了。
也有人認為,年輕人適當化身為頹廢的 “老鼠人”,也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智慧。
因為適當的頹廢,也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換個角度來說,低能量的這群老鼠人,吃了睡睡了吃,在床上待一天的生活狀態,如果換算到每個動物身上似乎都是一樣的。
換言之,這其實就是生物、也是人本來該有的樣子。
對此,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