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分析家拉特娜認為,川普對等關稅的目的,是為管理美國債務、重塑美國工業基礎、爭取美國在全球新秩序中的地位。圖為一列貨運火車行經加拿大蒙特婁,加國也是美國開征關稅的對象之一。(歐新社)
川普總統在2日宣布對等關稅後,全球無數人忙著了解自己國家稅率多少、影響哪些產業,同時專家從不同角度剖析這項關稅的真正目的。曾效力國會、安永等公司的政策分析家拉特娜(Tanvi Ratna)在福斯新聞網撰文指出,川普對等關稅不隻是一種保護主義措施,還是更廣泛策略的一部分,企圖心遠超過一般人想像,現在的問題是,沒有人確知它是否奏效。
目的1:解決美債
拉特娜說,這套高風險的對等關稅,目的是為管理美國的債務而累積影響力和資源,重塑美國的工業基礎,並重新協商美國在全球秩序中的地位。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大多數人不太了解的問題──美國政府在2025年,必須為到期國債再融資9.2兆美元,其中約6.5兆美元將於6月到期。
根據財政部長貝森特的說法,利率每下降一個基點(0.01%),政府每年就可節省約10億美元。自4月2日宣布征收對等關稅以來,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已從4.2%降至3.9%,下降30個基點。如果這一數字成立,就意味著可節省300億美元。因此,維持低殖利率不僅是合理的政策,也是國家財政的需要。
但美國處境困難,通貨膨脹尚未完全冷卻,聯準會仍擔心降息太快,所以問題變成:如果沒有聯準會的幫助,如何降低殖利率?這就是對等關稅策略有趣的地方。
通過征收全麵關稅,美國政府所創造的經濟不確定性,恰恰促使投資人轉向長期美國國債等更安全的資產。當市場受到驚嚇,資本就會撤出風險和股票資產,並湧入安全資產,主要是10年期美國國債,這一點就正如我們在前幾日所看到的場景。這種降低風險的需求導致殖利率下降。
然而,即使是更便宜的債務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美國赤字仍然巨大,這就有必要削減開支。據報導,在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和馬斯克的支持下,川普政府的目標是削減40億美元日常開支,如果他們的建議轉化為實際削減並獲得國會批準,到2025年底,赤字將減少1兆美元。
至此,美國有兩大支柱:降低借貸成本、緊縮支出,但還有第三個、可能是最重要的支柱:經濟成長。
目的2:重建美工業
關稅成了點火開關。通過提高進口價格,為美國生產商創造了空間,其目的不是懲罰貿易夥伴,而是讓國內產業再次煥發生機。
拉特娜說,征收關稅的確會使美國國內物價上漲,川普政府完全知道這一點。事實上,政府現在正在是預先承受痛苦,希望在2026年11月的中期選舉之前,實現明顯的就業成長和工廠活動。
同時,關稅本身將產生收入,預計第一年達到甚至超過7000億美元,這為美國政府創造了更多財政空間,使其能夠減稅並繼續在社會安全、醫療補助和其他項目上支出。
目的3:拚全球秩序
更有趣的是地緣政治方麵情況。拉特娜認為,對等關稅並不是憑空而來,它們的設置與美國刻意重塑全球聯盟同時進行。也就是說,美國正悄悄疏遠北約,重新調整與歐洲的關係,並開通與波斯灣國家和俄羅斯先前凍結的外交管道。
為什麽這麽做?因為冷戰後的貿易秩序不再符合美國的利益,導致了美國的赤字、離岸外包和戰略依賴。現在,關稅成為杠杆,優先事項與美國一致的盟友將獲得救濟,其他國家則麵臨更高成本。
當然,中國是這套策略的內核參與者。多年來,經濟學家一直認為,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且產能過剩扭曲了全球貿易,關稅是迫使中國進行清算的一種方式,且可能迫使人民幣升值。
其他國家也未能幸免。歐洲可能會被要求就烏克蘭問題出錢,印度可能麵臨大幅削減關稅壓力,加拿大和墨西哥可能會麵臨與芬太尼和邊境執法相關的要求。這些並不是隨機的措施,而是利用貿易政策作為迫使各國坐上談判桌的手段。
拉特娜在文末指出,這整套策略就是設計來破壞的,存在著嚴重的風險:一旦通膨卷土重來,或未能讓產業回流美國,其負麵影響可能很嚴重。無論人們是否同意,對等關稅政策都是美國30年來最雄心勃勃的財政和工業重建政策之一。唯一的問題是:它能奏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