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消息,OpenAI目前正在推進一輪高達400億美元的融資,這有望成為初創企業史上最大規模的融資之一。然而,若其未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向營利性公司轉型,主要投資方軟銀將有權將融資金額壓縮至200億美元。
這一條款為OpenAI的重組談判增添了緊迫性,而該談判尚需獲得最大股東微軟的批準,並接受加州總檢察長審查。
知情人士表示,軟銀計劃在本輪最多向OpenAI注資300億美元,剩餘部分由包括微軟在內的其他投資者分攤。此前有報道稱,此輪融資對OpenAI的估值或達3000億美元。
融資將分兩階段進行:該公司最初將收到100億美元資金,如果在年底前完成盈利性公司轉型,還可以再獲得最多300億美元。如果未能按時完成重組,第二階段的融資金額將被削減至100億美元。
2023年末,投資者的施壓促使OpenAI被迫啟動轉型程序。當時CEO山姆·奧特曼遭短暫解職,投資者對非盈利架構的風險越發擔憂。OpenAI在2024年秋季的融資輪中曾告訴投資者,如果在兩年內未完成重組,將退還他們的資金。
不過,OpenAI的轉型進程麵臨著重大阻力,它既需應對競爭對手埃隆·馬斯克的法律訴訟,也需爭取微軟的支持,而後者已明確表示不會輕易放行重組方案。
若轉型失敗,OpenAI的財務壓力將進一步加劇。投資者目前之所以持續支持OpenAI,是因其預期當前以可轉換債券形式注入的資金,將在重組完成後轉化為傳統股權。但持續虧損的運營將使後續融資難度陡增。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每年在訓練和運營其人工智能係統、支付頂級研究人員薪酬上虧損數十億美元,並且已經承諾為“星門”項目投入180億美元。同時,軟銀除參與本輪融資外,也單獨為“星門”項目承諾了180億美元資金支持。
此外,OpenAI還需與出版商達成數據授權協議,以獲取模型訓練所需的內容資源。其算力成本與商業談判的雙重壓力,正考驗著這家全球領先AI實驗室的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