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立陶宛公共廣播公司LRT發布消息,稱四名美國士兵在立陶宛進行軍事訓練期間失蹤。
【4名美國士兵在立陶宛軍事訓練期間失蹤】
此消息得到了美國陸軍方麵的證實,美方表示,這四名美國軍人參與訓練演習時乘坐的“大力神”裝甲車被發現淹沒在水中。目前,美國陸軍、立陶宛武裝部隊和民事部門正在展開救援行動。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暗示稱,這四名美國軍人已經遇害。但美國陸軍表示尚未確認其下落。
報道稱,四名軍人均隸屬美國陸軍第三步兵師第一旅,他們是在進行戰術訓練時失蹤的。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名美國士兵出事的地點,距離白俄羅斯邊境隻有不到10公裏。
當前,白俄和北約的關係十分敏感。長期以來,白俄羅斯一直是俄羅斯在歐洲方向上最重要的戰略夥伴。無論是能源供應、軍事協同,還是政治上對抗西方,白俄與俄羅斯的關係都是“唇亡齒寒”式的互依互存。
尤其是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白俄羅斯選擇與俄羅斯站在同一陣線,更是讓其成為了西方眼中的“問題國家”。
【美國以及北約很可能就士兵失蹤事件向白俄發難】
早在去年的時候,白俄總統盧卡申科就曾透露稱,白俄情報部門已經獲得準確的消息——北約有襲擊白俄羅斯的具體計劃;如今雖然美俄已經就俄烏停火一事開始接觸,但雙方在關鍵問題上並未達成一致,北約對俄羅斯的忌憚和敵視依舊存在。此次美軍在立陶宛進行軍事訓練,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為了震懾俄羅斯和白俄。
在這種情況下,這四名失蹤甚至“遇害”的美軍士兵,很可能會成為引發衝突的“導火索”,甚至還有人稱這很可能是“盧溝橋事變”的翻版。
曆史上,盧溝橋事變爆發前,日本也曾以所謂的“失蹤士兵”作為借口,向中國發動侵略。盡管此類事件的背景和形式有所不同,但相似之處在於,失蹤事件可以被用作開戰的理由,尤其是在複雜的國際政治環境下,任何小的火花都有可能引發大規模衝突。
但這種推測是否成立呢?考慮到目前的局勢,重演“盧溝橋事變”的可能性其實很小。特朗普上台後,之所以極力促進俄烏停火,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從歐洲戰場中脫身,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亞太領域。與白俄發生衝突,並不符合特朗普當下的利益。
但這並不意味著白俄就曾從這件事情中“全身而退”。在北約以及美國眼裏,與俄羅斯以及中國都走得很近的白俄,無疑是十分“礙眼”的。
不久前,剛剛第七次連任白俄羅斯總統的盧卡申科,在就職典禮上當著全世界的麵對中國大誇特誇。
他表示,白俄羅斯如今擁有眾多朋友與盟友,包括俄羅斯、中國、獨聯體國家、上合組織成員以及金磚國家夥伴等。其中,在提及中國時,盧卡申科罕見地使用了“偉大”一詞,而對俄羅斯則稱其為“兄弟般的國家”。
此外,盧卡申科還特別強調,白俄羅斯將繼續深化與中俄的合作,進一步鞏固三方關係。
在此背景下,美國有可能會借助美國大兵失蹤一事做籌碼,借機對白俄實施更嚴厲的政治、經濟製裁,甚至可能會采取一些“灰色手段”來幹擾白俄的內部穩定。
畢竟曆史上,美國慣用的“顏色革命”手法並不陌生,近年來在白俄羅斯國內也多次出現西方勢力試圖煽動反政府情緒的跡象。此次白俄總統大選期間,“顏色革命”的苗頭也屢屢冒出。
總的來說,這4名美軍士兵的失蹤,雖然暫時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但其所涉及的政治敏感性和地緣政治背景,注定讓這一事件不可能簡單平息。
未來幾個月,白俄是否會因這次事件成為更大衝突的導火索,還需要我們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