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3月27日報道,前任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本周接受了采訪,表示台積電日前承諾在美國追加投資的1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263億),對重振美國芯片製造業效果甚微。
“除非你在美國設計下一代晶體管技術,否則你在美國就沒有領導地位。”基辛格說。“台積電的所有研發工作都在台灣,他們還沒有宣布要將研發工作轉移。”
台積電於3月3日與特朗普共同宣布,未來四年內台積電將在美國追加1000億美元的投資,提高其芯片產量。不過,台積電方麵也證實,在美國的開發工作僅限於已量產的製程技術,核心研發仍將留在台灣。
此前,白宮方麵還稱讚該投資是美國努力將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重新帶回本土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基辛格無疑是潑了一盆冷水。
不過,基辛格認可特朗普對台灣的關稅威脅,特朗普曾揚言要對台灣地區征收100%的關稅。基辛格評價稱其對美國至少“有一定好處”,因為它給了台積電等芯片製造商更多動力在美國設立工廠。《金融時報》也指出,台積電此次追加投資意在安撫特朗普,回避芯片關稅。
並且,基辛格仍然對美國在人工智能競賽中的地位保持信心,他表示,盡管在芯片製造所使用的尖端工藝技術方麵落後,但美國在許多先進技術領域仍然擁有全球優勢,而這些技術可能會決定未來人工智能的領導地位。
對於近期衝擊全球算力、轟動美國技術專家和投資者的DeepSeek,基辛格並不認為它對美國公司構成了嚴峻挑戰,“DeepSeek是一項優秀的工程,但它並不是核心創新,也不是重大突破。”
基辛格認為,人工智能的成本仍然過高,仍需大幅降低推理成本才能真正應用於人類的各個方麵。
2021年,基辛格“臨危受命”,試圖挽回英特爾頹勢,然而,英特爾未能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與英偉達抗衡,在芯片製造方麵也未能從台積電手裏奪回領先地位。
英特爾在2024年11月底的董事會會議上給了基辛格一個選擇:辭職或被解雇。
2024年12月2日,英特爾宣布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退休並從董事會辭職。基辛格不願透露他是否與英特爾董事們因戰略問題發生爭執,但表示,在實施五年計劃不到四年的時間裏,他就失去了董事們的信任。基辛格說:“五年還沒到,董事會就已經改變了他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