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年入10億!山東大叔賣生菜,幹到亞洲第一

年入10億!山東大叔賣生菜,幹到亞洲第一

文章來源: 最華人 於 2025-03-15 07:30:5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對於種菜,中國人有著刻在骨子裏的執著和熱情。

山東大叔馬鐵民,“死磕”種菜20年,把種菜這件事做到了極致。

● 馬鐵民

你也許沒聽過他的名字,但他種的菜,你十有八九吃過。

遍布全國的肯德基、麥當勞,它們使用的生菜,有60%都是馬鐵民提供的;漢堡裏每兩片生菜葉,就有一片出自他的菜地。

他的結球生菜暢銷全球,遍布迪拜、荷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據著韓國50%的市場和新加坡90%的市場。

人們叫他“亞洲生菜大王”,靠著一棵棵小小的生菜,他一年狂攬10個億。

他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國內的農民很苦,農業不賺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生產相對落後。”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帶動更多的農民科學種植,賺更多的錢。

外企與農戶的“紛爭”

馬鐵民說:“很多人讀書是為了跳出農門,而我讀書,是為了做一個農民。”

馬鐵民是山東人,1976年出生於山東萊西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農業院校的老師。

在父母的影響下,他從小就對農學有著很深的興趣。

他考入西北農業大學,學的是農學專業,畢業後回到老家,在青島一家外企從事農產品貿易工作。

月工資上千塊,在那個年代,足以碾壓大部分的同齡人。

● 馬鐵民

馬鐵民在公司負責對接農戶,簡單來說,就是把蔬菜種子發給農戶,指導他們按照標準進行種植;成熟後公司回購,加工包裝出口到海外。

本來是一件合作共贏的事情,可實際執行起來,卻讓馬鐵民相當頭疼。

外企對蔬菜品控要求嚴格,從播種到采收的各個環節都執行國際標準;而農戶們對標準化種植接受程度低,更傾向於依賴自己的經驗。

比如胡蘿卜,公司要求露出土的部分,必須用土掩蓋,以防被太陽曬黑,導致顏色不均。

農戶們卻覺得,太陽曬過並不影響口感和味道,能吃就行。

其次,許多農戶會直接往地裏撒農家肥,認為這是天然肥料,種出來的蔬菜綠色健康。

但現代農業認為,未經專業處理的動物糞便,很可能含有致病菌和重金屬,對農產品造成源頭汙染。他們甚至會專門驅鳥,以防鳥類糞便帶來汙染。

還有,一些農戶為追求畝產量,臨近采收時會澆一遍水,讓蔬菜看起來更鮮亮、口感更脆。

而按照現代農業的要求,采收前必須嚴格控水,以保證蔬菜質量,防止褐變或腐爛。

馬鐵民在外企工作了3年,這3年的經曆,給他的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讓他第一次接觸到標準的現代農業,深刻地認識到了科學種植的重要性。

那時他就想,自己一定要有塊地,完全按照國際標準來種菜。

孤注一擲,辭職種菜

2002年,26歲的馬鐵民辭掉外企工作,他賣了自己的婚房,又跟父母借了一筆錢,總共湊了40萬,踏上了自己的種菜之路。

周圍人不理解,覺得他放著風風光光的高薪工作不幹,卻冒著這麽大的風險,跑回村裏種地,一定是瘋了。

馬鐵民沒有在意別人的目光,他承包了260畝土地,又聯係了兩個在外企工作時認識的客商,雙方達成口頭供貨協議後,馬鐵民便開始了種植。

他種了番茄、西藍花、青刀豆、結球生菜等7個品種的蔬菜,每天泡在菜地裏,監測作物的長勢和變化,完全按照國際化種植標準和技術要求操作。

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蔬菜長勢良好,如果一切順利,預計能有70萬元的銷售收入。

然而世事無常,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直接將馬鐵民的事業推向了深淵。

那段時間,餐館大麵積停業,農產品大量滯銷。

馬鐵民辛辛苦苦種的蔬菜賣不出去,之前聯係好的兩個客商也食言了,拒絕來收購。

馬鐵民急得焦頭爛額。

他每天天不亮就把蔬菜拉到市場上賣,他跟市場裏的人說,他的菜是標準化種植的,可人家根本不理會,反而覺得他的菜賣相不好。

眼瞅著大片大片的蔬菜就要爛到地裏,馬鐵民隻能厚著臉皮,挨個給手機通訊錄裏的人打電話,詢問有沒有需要蔬菜的。

天無絕人之路,恰巧,有個前同事正在負責給肯德基采購結球生菜。

所謂結球生菜,又叫球生菜、圓生菜,與普通生菜相比,它水分含量更高,口感脆爽多汁且略帶甜味,非常適合製作沙拉或漢堡。

肯德基對原材料要求嚴格,對生菜的葉片厚度、形狀、顏色等都有統一的要求,那位前同事正苦於找不到合格的生菜。

馬鐵民力邀對方來自己的蔬菜基地考察。

對方在看到馬鐵民種的結球生菜後,非常驚喜,這些生菜不僅完全符合肯德基的要求,出成率還比其他供應商高出了6%-8%。

對方當場決定,全部收購馬鐵民的100多噸結球生菜。

就這樣,馬鐵民為生菜找到了銷路。

那一年,馬鐵民種植的7種蔬菜,結球生菜成了唯一賺錢的品種,其他6種蔬菜全部血虧,總共虧了20多萬。

也是從那時起,馬鐵民意識到,企業要想生存,光靠過硬的產品質量是不夠的,更要有好的銷售渠道。

於是第二年,他果斷放棄其他品種的蔬菜,開始專心研究種植結球生菜。

把生菜做到極致

在為肯德基供貨的過程中,馬鐵民發現了對方的一個“痛點”。

肯德基每天都要製作漢堡,一年四季需要用到大量新鮮的生菜,但國內沒有任何一家供貨商,能夠做到全年供應生菜。

也就是說,他們需要在不同的季節,跑到不同的地區尋找采購生菜。

馬鐵民就想,如果自己沿著地理緯度,把現在的種植模式複製到全國多個地區,利用各地區不同的生菜成熟季,實現365天全年供應呢?

這個想法非常大膽,馬鐵民是個雷厲風行的實幹家,他說幹就幹,從南到北跑了全國40多個城市。

從2004年到2006年,他在福建、上海、山東、河北選址,建起了首批4個生菜種植基地。

生菜嬌弱,需要非常精細化的管理,生長周期約3個月,適宜生長溫度25℃,倘若溫度高於30℃,就容易出現紅斑、燒心燒邊等症狀。

所以,馬鐵民的4個種植基地中,山東、上海負責春秋兩季;到了夏天要往北走,由河北張家口基地負責夏季生菜供應;到了冬天天氣轉冷,則由福建基地保證冬季的生菜供應。

每個基地播種、育苗、種植、采收時間各不相同,在業內首次形成了一個覆蓋全年的“生菜供應鏈”。

彼此完美互補,天天都有新鮮的生菜可以采收。

過程說起來容易,實際做起來困難重重。

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不同,生菜的生長管理、水肥控製也都不盡相同,每開辟一個基地,都像是在打一場硬仗。

有一次在內蒙古,馬鐵民租下了一塊地,一連打了9口井,卻一滴水都沒見著。

幾百畝生菜苗眼瞅著就要渴死,他隻能從村裏雇人,從兩公裏外的河裏取水。

他們挑著扁擔、掛著水桶,用最原始的方式,組成了一個浩浩蕩蕩的農民挑水大軍,把幹涸缺水的荒地,硬生生澆灌成了可以育苗的良田。

那些年,馬鐵民奔波在各個基地間,吃住都在菜地的窩棚裏。

選種播種時,要測試種苗的抗熱性、抗寒性;

生菜長起來,溫度低了要覆地膜,溫度高了又要精量施水控溫;

采收用的刀具、工作服、塑料筐等,也要嚴格殺菌消毒,采收2小時內必須進行預冷,使菜心溫度降到1—4℃;

運輸則使用冷藏車,保證生菜最佳的新鮮度……

馬鐵民說:“食品安全最重要的是源頭安全,如果源頭出了問題,後麵再先進的技術和加工、再漂亮的包裝,都無法挽回前麵的問題了。”

憑著優良的生菜質量,馬鐵民在業內闖出了名聲,他在2006年成立凱盛浩豐農業有限公司,並陸續在全國建立了12個種植基地。

他把小小的結球生菜,幹到了產量亞洲第一,種植技術、研發水平、年出口量均穩居全國第一。

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12年亞洲沙灘運動會,再到2018年上合峰會,馬鐵民帶領的凱盛浩豐,多次被指定為蔬菜專供基地,還有3個品類蔬菜被端上了國宴餐桌。

它代表了中國蔬菜供應商的最高水平。

肯德基、麥當勞、賽百味、海底撈、家樂福等行業巨頭,都是它的客戶,還走出國門,遠銷中東、南亞、東南亞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智慧農業,科技種植

站在行業頂層,馬鐵民從未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他多次赴國外學習深造,將現代化的農業種植理念引入國內。

從2015年起,馬鐵民帶領團隊,跟中國建材集團合作,共同開發了“智慧玻璃溫室”。

集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前沿技術於一體,對農業生產進行全程的智能化控製。

智慧玻璃溫室內,布局了數以千計的傳感器、控製器,實時收集溫、光、水、氣、肥各項數據。

並根據收集到的數據分析出最優解,下達澆水、施肥、控製光照等指令。

與傳統溫室相比,智慧玻璃溫室種出的蔬菜不僅品質好,產量也高出了3-4倍。

除了生菜,馬鐵民在其他蔬菜領域也在發力。

他創立精品蔬果品牌“一顆大TM”,主打“0人工激素、0重金屬汙染、非轉基因”,憑借過硬的品質,進駐盒馬、大潤發、百果園等品牌連鎖店。

2023年“雙十一”期間,“一顆大TM”20萬盒番茄,上線僅一個小時便被搶購一空,展現了極強的品牌力和競爭力。

馬鐵民認為,人們過去講農業,隻講農戶的生產端,這其實並不全麵;農業不能隻講生產,還要學會講品牌、學會講營銷。

他在努力打造一個“新農業”的圖景,助力中國農業的創新發展。

鄉村振興,農民為本

馬鐵民的種植基地裏,雇傭了大量的農民員工。

他手把手教他們標準化作業,教他們如何洗手、不能在田裏亂扔東西,告訴他們汙水和垃圾會帶來病菌、病菌會帶來害蟲。

他希望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把現代化的種植方式根植進農民的思想裏。

一直以來,馬鐵民都在利用自己企業的品牌優勢和技術優勢,帶動農民實現增收致富。

村民李祥霞,家中原有7畝地,年收入僅為1.4萬元左右。

如今,她將土地流轉給凱盛浩豐,自己也進入凱盛浩豐工作。

土地流轉金加上工資,一年能拿到6.7萬元,是過去的4倍還多,邁上了一個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台階。

而像李祥霞這樣的村民,還有很多。

20多年來,馬鐵民建立協議合作基地8萬餘畝,帶動1萬多農戶實現標準化農業生產,助力超10萬人增收致富。

2015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馬鐵民受邀登上觀禮台。

這是國家對他的至高肯定。

堅持做智慧農業,研究科學種菜,馬鐵民用一顆顆小小的生菜,搭建起自己龐大的農業帝國,也為無數農民帶去了實惠和機遇。

他始終堅信,鄉村仍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在現代化的農業加持下,年輕人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一定大有可為。

當越來越多的農戶致富奔小康,當中國生菜開始占領亞洲市場,這個山東“新農人”用20年證明:土地從不辜負深耕者。

為這位“生菜大王”的逆襲史點讚,致敬每一個在土地上創造奇跡的中國人。

● 參考資料:

[1] 大眾日報|新農人馬鐵民:“雲”上做農業

[2] 中國青年報|馬鐵民:總有一天春天來了,花就開了

[3] 回瀾聽濤|“新農人”的田園新詩——專訪馬鐵民

查看評論(0)

24小時熱點排行

川普獲高規格禮遇!阿聯酋派出正妹「甩發舞」
“在上海,飛機比鳥還多”
一路都是假的,但一路暢通無阻
交出5000億"投名狀",黃仁勳摘掉美國芯片"緊箍咒"
柴靜:沒有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24小時討論排行

留學生無人機偷拍美航母 簽證吊銷關押15月後驅逐
特朗普在國內睚眥必報,中東之行卻展現寬容一麵
“4+4”沒那麽壞,但被“董小姐”搞砸了
印度S-400操作員陣亡!“梟龍”出手打爆防空神話?
DeepSinking!DeepSeek使用率暴跌 低過腰斬
最新研究成果,馬克思不但是中國人,還是回族!
哈佛大學校長「自願減薪25%」,控告白宮刪預算
加州變天了!非法移民不再享有免費醫療
阿聯酋兩排女性跳“甩發舞”迎接 特朗普大讚“我喜歡”
華男殺害女室友後冒充死者 騙走死者母親46.3萬美元
馬斯克再放豪言:每個人都會想要他們的個人機器人
中國留學生在美兼職開公交 每周10小時 月薪5600元
職場“海王”終於被抓了 上海灘“騙薪神話”的崩塌
伊朗:準備用永不製造核武 換美國解除經濟製裁
江西官場出現“主動交代潮”,兩大主因不容忽視
S媽透露汪小菲明天結婚 淩晨發文喊話:善待孩子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年入10億!山東大叔賣生菜,幹到亞洲第一

最華人 2025-03-15 07:30:50

對於種菜,中國人有著刻在骨子裏的執著和熱情。

山東大叔馬鐵民,“死磕”種菜20年,把種菜這件事做到了極致。

● 馬鐵民

你也許沒聽過他的名字,但他種的菜,你十有八九吃過。

遍布全國的肯德基、麥當勞,它們使用的生菜,有60%都是馬鐵民提供的;漢堡裏每兩片生菜葉,就有一片出自他的菜地。

他的結球生菜暢銷全球,遍布迪拜、荷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據著韓國50%的市場和新加坡90%的市場。

人們叫他“亞洲生菜大王”,靠著一棵棵小小的生菜,他一年狂攬10個億。

他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國內的農民很苦,農業不賺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生產相對落後。”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帶動更多的農民科學種植,賺更多的錢。

外企與農戶的“紛爭”

馬鐵民說:“很多人讀書是為了跳出農門,而我讀書,是為了做一個農民。”

馬鐵民是山東人,1976年出生於山東萊西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農業院校的老師。

在父母的影響下,他從小就對農學有著很深的興趣。

他考入西北農業大學,學的是農學專業,畢業後回到老家,在青島一家外企從事農產品貿易工作。

月工資上千塊,在那個年代,足以碾壓大部分的同齡人。

● 馬鐵民

馬鐵民在公司負責對接農戶,簡單來說,就是把蔬菜種子發給農戶,指導他們按照標準進行種植;成熟後公司回購,加工包裝出口到海外。

本來是一件合作共贏的事情,可實際執行起來,卻讓馬鐵民相當頭疼。

外企對蔬菜品控要求嚴格,從播種到采收的各個環節都執行國際標準;而農戶們對標準化種植接受程度低,更傾向於依賴自己的經驗。

比如胡蘿卜,公司要求露出土的部分,必須用土掩蓋,以防被太陽曬黑,導致顏色不均。

農戶們卻覺得,太陽曬過並不影響口感和味道,能吃就行。

其次,許多農戶會直接往地裏撒農家肥,認為這是天然肥料,種出來的蔬菜綠色健康。

但現代農業認為,未經專業處理的動物糞便,很可能含有致病菌和重金屬,對農產品造成源頭汙染。他們甚至會專門驅鳥,以防鳥類糞便帶來汙染。

還有,一些農戶為追求畝產量,臨近采收時會澆一遍水,讓蔬菜看起來更鮮亮、口感更脆。

而按照現代農業的要求,采收前必須嚴格控水,以保證蔬菜質量,防止褐變或腐爛。

馬鐵民在外企工作了3年,這3年的經曆,給他的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讓他第一次接觸到標準的現代農業,深刻地認識到了科學種植的重要性。

那時他就想,自己一定要有塊地,完全按照國際標準來種菜。

孤注一擲,辭職種菜

2002年,26歲的馬鐵民辭掉外企工作,他賣了自己的婚房,又跟父母借了一筆錢,總共湊了40萬,踏上了自己的種菜之路。

周圍人不理解,覺得他放著風風光光的高薪工作不幹,卻冒著這麽大的風險,跑回村裏種地,一定是瘋了。

馬鐵民沒有在意別人的目光,他承包了260畝土地,又聯係了兩個在外企工作時認識的客商,雙方達成口頭供貨協議後,馬鐵民便開始了種植。

他種了番茄、西藍花、青刀豆、結球生菜等7個品種的蔬菜,每天泡在菜地裏,監測作物的長勢和變化,完全按照國際化種植標準和技術要求操作。

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蔬菜長勢良好,如果一切順利,預計能有70萬元的銷售收入。

然而世事無常,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直接將馬鐵民的事業推向了深淵。

那段時間,餐館大麵積停業,農產品大量滯銷。

馬鐵民辛辛苦苦種的蔬菜賣不出去,之前聯係好的兩個客商也食言了,拒絕來收購。

馬鐵民急得焦頭爛額。

他每天天不亮就把蔬菜拉到市場上賣,他跟市場裏的人說,他的菜是標準化種植的,可人家根本不理會,反而覺得他的菜賣相不好。

眼瞅著大片大片的蔬菜就要爛到地裏,馬鐵民隻能厚著臉皮,挨個給手機通訊錄裏的人打電話,詢問有沒有需要蔬菜的。

天無絕人之路,恰巧,有個前同事正在負責給肯德基采購結球生菜。

所謂結球生菜,又叫球生菜、圓生菜,與普通生菜相比,它水分含量更高,口感脆爽多汁且略帶甜味,非常適合製作沙拉或漢堡。

肯德基對原材料要求嚴格,對生菜的葉片厚度、形狀、顏色等都有統一的要求,那位前同事正苦於找不到合格的生菜。

馬鐵民力邀對方來自己的蔬菜基地考察。

對方在看到馬鐵民種的結球生菜後,非常驚喜,這些生菜不僅完全符合肯德基的要求,出成率還比其他供應商高出了6%-8%。

對方當場決定,全部收購馬鐵民的100多噸結球生菜。

就這樣,馬鐵民為生菜找到了銷路。

那一年,馬鐵民種植的7種蔬菜,結球生菜成了唯一賺錢的品種,其他6種蔬菜全部血虧,總共虧了20多萬。

也是從那時起,馬鐵民意識到,企業要想生存,光靠過硬的產品質量是不夠的,更要有好的銷售渠道。

於是第二年,他果斷放棄其他品種的蔬菜,開始專心研究種植結球生菜。

把生菜做到極致

在為肯德基供貨的過程中,馬鐵民發現了對方的一個“痛點”。

肯德基每天都要製作漢堡,一年四季需要用到大量新鮮的生菜,但國內沒有任何一家供貨商,能夠做到全年供應生菜。

也就是說,他們需要在不同的季節,跑到不同的地區尋找采購生菜。

馬鐵民就想,如果自己沿著地理緯度,把現在的種植模式複製到全國多個地區,利用各地區不同的生菜成熟季,實現365天全年供應呢?

這個想法非常大膽,馬鐵民是個雷厲風行的實幹家,他說幹就幹,從南到北跑了全國40多個城市。

從2004年到2006年,他在福建、上海、山東、河北選址,建起了首批4個生菜種植基地。

生菜嬌弱,需要非常精細化的管理,生長周期約3個月,適宜生長溫度25℃,倘若溫度高於30℃,就容易出現紅斑、燒心燒邊等症狀。

所以,馬鐵民的4個種植基地中,山東、上海負責春秋兩季;到了夏天要往北走,由河北張家口基地負責夏季生菜供應;到了冬天天氣轉冷,則由福建基地保證冬季的生菜供應。

每個基地播種、育苗、種植、采收時間各不相同,在業內首次形成了一個覆蓋全年的“生菜供應鏈”。

彼此完美互補,天天都有新鮮的生菜可以采收。

過程說起來容易,實際做起來困難重重。

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不同,生菜的生長管理、水肥控製也都不盡相同,每開辟一個基地,都像是在打一場硬仗。

有一次在內蒙古,馬鐵民租下了一塊地,一連打了9口井,卻一滴水都沒見著。

幾百畝生菜苗眼瞅著就要渴死,他隻能從村裏雇人,從兩公裏外的河裏取水。

他們挑著扁擔、掛著水桶,用最原始的方式,組成了一個浩浩蕩蕩的農民挑水大軍,把幹涸缺水的荒地,硬生生澆灌成了可以育苗的良田。

那些年,馬鐵民奔波在各個基地間,吃住都在菜地的窩棚裏。

選種播種時,要測試種苗的抗熱性、抗寒性;

生菜長起來,溫度低了要覆地膜,溫度高了又要精量施水控溫;

采收用的刀具、工作服、塑料筐等,也要嚴格殺菌消毒,采收2小時內必須進行預冷,使菜心溫度降到1—4℃;

運輸則使用冷藏車,保證生菜最佳的新鮮度……

馬鐵民說:“食品安全最重要的是源頭安全,如果源頭出了問題,後麵再先進的技術和加工、再漂亮的包裝,都無法挽回前麵的問題了。”

憑著優良的生菜質量,馬鐵民在業內闖出了名聲,他在2006年成立凱盛浩豐農業有限公司,並陸續在全國建立了12個種植基地。

他把小小的結球生菜,幹到了產量亞洲第一,種植技術、研發水平、年出口量均穩居全國第一。

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12年亞洲沙灘運動會,再到2018年上合峰會,馬鐵民帶領的凱盛浩豐,多次被指定為蔬菜專供基地,還有3個品類蔬菜被端上了國宴餐桌。

它代表了中國蔬菜供應商的最高水平。

肯德基、麥當勞、賽百味、海底撈、家樂福等行業巨頭,都是它的客戶,還走出國門,遠銷中東、南亞、東南亞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智慧農業,科技種植

站在行業頂層,馬鐵民從未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他多次赴國外學習深造,將現代化的農業種植理念引入國內。

從2015年起,馬鐵民帶領團隊,跟中國建材集團合作,共同開發了“智慧玻璃溫室”。

集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前沿技術於一體,對農業生產進行全程的智能化控製。

智慧玻璃溫室內,布局了數以千計的傳感器、控製器,實時收集溫、光、水、氣、肥各項數據。

並根據收集到的數據分析出最優解,下達澆水、施肥、控製光照等指令。

與傳統溫室相比,智慧玻璃溫室種出的蔬菜不僅品質好,產量也高出了3-4倍。

除了生菜,馬鐵民在其他蔬菜領域也在發力。

他創立精品蔬果品牌“一顆大TM”,主打“0人工激素、0重金屬汙染、非轉基因”,憑借過硬的品質,進駐盒馬、大潤發、百果園等品牌連鎖店。

2023年“雙十一”期間,“一顆大TM”20萬盒番茄,上線僅一個小時便被搶購一空,展現了極強的品牌力和競爭力。

馬鐵民認為,人們過去講農業,隻講農戶的生產端,這其實並不全麵;農業不能隻講生產,還要學會講品牌、學會講營銷。

他在努力打造一個“新農業”的圖景,助力中國農業的創新發展。

鄉村振興,農民為本

馬鐵民的種植基地裏,雇傭了大量的農民員工。

他手把手教他們標準化作業,教他們如何洗手、不能在田裏亂扔東西,告訴他們汙水和垃圾會帶來病菌、病菌會帶來害蟲。

他希望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把現代化的種植方式根植進農民的思想裏。

一直以來,馬鐵民都在利用自己企業的品牌優勢和技術優勢,帶動農民實現增收致富。

村民李祥霞,家中原有7畝地,年收入僅為1.4萬元左右。

如今,她將土地流轉給凱盛浩豐,自己也進入凱盛浩豐工作。

土地流轉金加上工資,一年能拿到6.7萬元,是過去的4倍還多,邁上了一個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台階。

而像李祥霞這樣的村民,還有很多。

20多年來,馬鐵民建立協議合作基地8萬餘畝,帶動1萬多農戶實現標準化農業生產,助力超10萬人增收致富。

2015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馬鐵民受邀登上觀禮台。

這是國家對他的至高肯定。

堅持做智慧農業,研究科學種菜,馬鐵民用一顆顆小小的生菜,搭建起自己龐大的農業帝國,也為無數農民帶去了實惠和機遇。

他始終堅信,鄉村仍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在現代化的農業加持下,年輕人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一定大有可為。

當越來越多的農戶致富奔小康,當中國生菜開始占領亞洲市場,這個山東“新農人”用20年證明:土地從不辜負深耕者。

為這位“生菜大王”的逆襲史點讚,致敬每一個在土地上創造奇跡的中國人。

● 參考資料:

[1] 大眾日報|新農人馬鐵民:“雲”上做農業

[2] 中國青年報|馬鐵民:總有一天春天來了,花就開了

[3] 回瀾聽濤|“新農人”的田園新詩——專訪馬鐵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