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的包宇軒雙手抱頭,一邊自言自語,一邊試圖在一場西洋棋(國際象棋)比賽中擊敗一個人工智能機器人。
但這並不是人工智能展示廳或實驗室——這個機器人在北京一間公寓的咖啡桌上,這裏是包宇軒的居住地。
在它回家的第一個晚上,包宇軒在睡覺前擁抱了他的機器人小朋友。他還沒有給它取名字。
“它就像是一位小老師或小朋友,”小男孩一邊說,一邊向媽媽展示棋盤上他正在考慮的下一步棋。
過了一會兒,機器人又說:“恭喜!你贏了。”
它圓圓的眼睛在屏幕上眨著,開始重新排列棋子,開始新遊戲,同時用普通話說:“我已經見識過你的實力,下次我會做得更好。”
中國正在擁抱人工智能,力爭2030年成為超級科技大國。
今年1月,中國突破性的聊天機器人DeepSeek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而這隻是這項雄心壯誌的首次體現。
為了尋求更多資本,資金紛紛湧入人工智慧企業,加劇了國內競爭。目前,開發和銷售人工智能產品的公司已超過4500家,首都北京的學校將在今年稍後為中小學生開設人工智能課程,大學也增加了人工智能專業的招生名額。
“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我們將與人工人工智能共存,”包宇軒的媽媽閆雪說。 “孩子們應該盡早了解它,我們不應該拒絕它。”
她熱切希望兒子能學習西洋棋和圍棋——這個機器人都可以幫忙。這讓她相信,800美元的標價是一筆很好的投資。它的創建者已經計劃添加語言輔導程式。
這或許正是中共在2017年宣布人工智能將成為國家進步的“主要驅動力”時所希望的。目前,中國經濟正在放緩,正努力應對其最大貿易夥伴美國征收關稅的打擊,國家主席習近平目前正大力押注這一領域。
北京計劃在未來15年內投資10兆人民幣(約1.4兆美元),與華盛頓爭奪先進技術的領先地位。目前舉行的兩會上,人工智能再次獲得了資金支持。前幾天,美國進一步加強了先進晶片的出口管製,並將更多中國企業列入貿易黑名單,中國剛剛在1月成立了600億元人民幣的人工智能投資基金。
但DeepSeek證明中國公司可以克服這些障礙。這讓矽穀(硒穀)和業內專家感到震驚——他們沒想到中國會這麽快就趕了上來。
龍的競爭
經過六個月在各類比賽中推銷自己的國際象棋機器人,湯米·唐(Tommy Tang)已經習慣了這種反應。
包宇軒的機器人正是來自這家公司:元蘿卜(SenseRobot)。該公司提供多種功能的產品——中國官方媒體稱讚其在2022年推出了高級版本,並在比賽中擊敗了國際象棋大師。
“家長會詢問價格,然後問我來自哪裏,他們以為我來自美國或歐洲,他們似乎對我來自中國感到驚訝,”唐先生微笑著說,“當我說我來自中國時,總是會有一兩秒的沉默。”
他的公司已經銷售了超過10萬台機器人,目前已經與美國大型連鎖超市好市多(Costco)簽訂了合約。
中國工程成功的秘訣之一是年輕人。
2020年,全中國有超過350萬名STEM專業(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大學科領域總稱)相關學生畢業。
這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多——而北京渴望利用這一點。習近平上周對黨的領導人表示:“建設教育、科技和人才強國,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上海鯨魚AI技術有限公司(一家生產人工智能玩具的公司)副總裁呂佩章表示,自1970年代末中國向世界開放經濟以來,它“經曆了積累人才和技術的過程”。
“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擁有很多工程師,他們非常勤奮。”
在他身後,一隻用各種顏色的磚塊砌成的恐龍活靈活現。它是由一個七歲小孩在智能手機上編寫的程序進行控製的。
該公司正在開發玩具,來幫助三歲以下的兒童學習程序設計。每包磚塊都附有一本代碼手冊。然後孩子們可以選擇他們想要建造的東西並學習如何建造。最便宜的玩具售價約40美元。
“其他國家也有人工智能教育機器人,但就競爭力和硬件而言,中國做得更好,”呂先生堅稱。
他補充道,DeepSeek的成功使其執行長梁文鋒成為了民族英雄,“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帶來了100億元的廣告宣傳效果”。
“它讓公眾知道人工智能不僅僅是一個概念,它確實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它激發了公眾的好奇心。”
包括DeepSeek在內的六家本土人工智能公司,如今被網路昵稱為中國的六條小龍,其他五家分別是宇樹科技(Unitree
Robotics)、杭州雲深處科技有限公司(Deep Robotics)、強腦科技(BrainCo)、遊戲科學(Game
Science)和羣核科技(Manycore Tech)。
其中一些最近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人工智能博覽會,中國最大的幾家人工智能公司在博覽會上展示了各自的先進技術,從搜救機器人到可以後空翻的機器狗,這些機器狗在參觀者中間穿梭。
在一個熙熙攘攘的展覽廳裏,兩隊機器人在一場足球比賽中展開激烈較量,兩隊隊員穿著紅藍色球衣。機器在相撞時倒下了——其中一台甚至被人類操作員用擔架抬出了場地,而人類操作員熱衷於繼續開玩笑。
DeepSeek推出後,開發人員中興奮的氣氛顯而易見。26歲的工程師俞靜吉說:“Deepseek意味著讓全世界知道我們。”
“追趕狀態”
然而,隨著世界了解到中國人工智能的潛力,人們也擔心這會讓中國政府了解其用戶的情況。
人工智能對數據的需求極大——數據越多,它就越聰明。
西方國家及其盟友以及這些國家的許多專家認為,DeepSeek、小紅書或TikTok等中國應用程式收集的數據可以被中共存取。有些人指出該國的《國家情報法》就是證據。
但包括擁有TikTok的字節跳動在內的中國公司表示,該法律允許保護私人公司和個人資料。盡管如此,由於懷疑美國用戶在TikTok上的數據可能最終落入中國政府手中,華盛頓決定禁止這款廣受歡迎的應用程式。
同樣的擔憂——隱私問題遭遇國家安全挑戰——也困擾著
Deepseek。韓國禁止下載DeepSeek,台灣和澳洲也禁止在政府設備上使用該應用程式。
中國公司意識到了這些敏感性,唐先生很快告訴BBC,對他的公司來說“隱私是一條紅線”。北京也意識到,這將是其成為人工智能全球領導者過程中的一個挑戰。
《北京日報》在評論中指出:“DeepSeek的迅速崛起引發了西方一些人的敵視反應,”並補充道,“中國人工智能模型的發展環境仍然高度不確定”。
但中國的人工智能公司並沒有被嚇倒。相反,他們相信節儉的創新將為他們贏得不可否認的優勢——因為DeepSeek聲稱它可以以極低的成本與ChatGPT相媲美,這震驚了整個產業。
因此工程上的挑戰就是如何用更少的資源生產更多的產品。
“對我來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唐先生說。他的公司發現,用於移動棋子的機械手臂生產成本極高,售價高達4萬美元左右。
因此,他們嚐試使用人工智能來幫助工程師的工作並增強製造流程。唐先生聲稱這已將成本降至1,000美元。
“這就是創新,”他說,“人造機械現已融入製造過程。”
隨著中國大規模應用人工智能,這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國家媒體已經展示了遍地機器人的工廠。今年1月,政府表示將推動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發展,以幫助照顧快速老化的人口。
習近平多次表示,“科技自力更生”是中國的重要目標,這意味著中國希望製造自己的先進晶片,以彌補可能阻礙其計劃的美國出口限製。
中國領導人知道他將麵臨一場持久戰。
《北京日報》最近警告稱,DeepSeek時刻還不是“AI速勝”的時代,因為中國仍處於“追趕狀態”。
習近平主席正在大力投資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先進技術,為中國最終贏得AI開發這場馬拉鬆賽事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