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手創立的公司,
超400萬用戶全是假的?
作者:劉玉婷 馮璐
近日,一起備受矚目的欺詐案在美國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正式開庭。
被告查理·賈維斯一度被視為商界“天才少女”——“90後”、17歲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錄取、19歲成立自己的公司、26歲登上《福布斯》“30歲以下精英榜”。
2021年9月,她迎來人生又一高光時刻:美國知名銀行摩根大通宣布收購她所創辦的弗蘭克公司。
然而幾個月後,摩根大通突然聲稱,砸上億美元收購弗蘭克公司是“一大錯誤”,並將賈維斯告上法庭。
如今,賈維斯涉嫌詐騙摩根大通1.75億美元,麵臨證券欺詐、銀行欺詐等多項指控。如果被判定有罪,她或將麵臨長達50年的監禁。
“幽靈”名單
2016年,賈維斯年僅23歲,剛從沃頓商學院畢業兩年,便帶領初創的弗蘭克公司闖入公眾視野。
該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改善美國大學生的貸款申請流程,幫助他們使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財務規劃,並開啟有序的儲蓄和投資計劃等。
賈維斯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拉來了美國阿波羅公司CEO馬克·羅恩等大佬的投資,很快,融資金額便達到2000萬美元。
2021年初,她聲稱弗蘭克公司的用戶規模已達425萬人,“已成為領先且增長最快的大學財務規劃平台”,並幫助“超6000所大學的學生減免學費”。
這引起了摩根大通高層的注意。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認為,他們必須不斷吸收“新鮮血液”,才能在全球金融行業中一往無前。考慮過後,他們打算收購弗蘭克公司。
·摩根大通大樓外觀。
在與賈維斯進行多輪討論後,摩根大通要求弗蘭克公司提供一份用戶名單,其中包含用戶姓名、聯係電話、電子郵件地址、家庭住址和其他信息。賈維斯最初強烈拒絕,認為這會侵犯用戶隱私。然而,為了收購事宜的順利進行,她最終還是提供了用戶名單。
交易敲定後,賈維斯獲得了4500多萬美元,並在摩根大通擔任主管職位,成為不少人眼中金融科技領域最成功的女性創業者之一。
不過,好景不長,摩根大通發現賈維斯提供的用戶名單有問題。
在一次活動中,摩根大通隨機抽取了該名單上的40萬名客戶,給他們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結果約70%的電子郵件被直接退回,隻有約1%的用戶打開了郵件。這立刻引起了摩根大通內部的警惕。
深入調查後,他們發現所謂的“400多萬用戶”並不屬實。賈維斯給弗蘭克公司創建了一個龐大的“幽靈”名單——名單上的400多萬名學生,大部分實際上並不存在,用戶姓名、地址、電話、出生日期全是假的。
摩根大通旋即對賈維斯發起訴訟,指控其在交易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
·2023年,賈維斯(左二)與她的法律團隊一起出席審前聽證會。
“精英”外殼
1993年,賈維斯出生於美國紐約,在當地最富裕的社區長大。她的父親在華爾街頂尖金融機構工作,母親是一名教師,哥哥是著名快餐連鎖公司的高管。
賈維斯從小學騎馬,初高中就讀於每年學費超4萬美元的英語、法語雙語學校,接受著精英教育。
17歲,她被常春藤高校聯盟中的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讀的是最著名的沃頓商學院,主攻金融和法律專業,僅用3年就順利畢業了。
·賈維斯(左)生活照。
剛上大學時,賈維斯就表現出對創業的極大熱情。
2011年4月,她建立了小額信貸金融公司PoverUp,其口號為“點擊鼠標即可消除貧困”,運作模式基於一個在線平台,將學生、小額信貸機構和社會企業連接起來。
該公司宣稱,大學生進行小額捐款後,可為貧困國家的企業家提供資金支持,幫助他們啟動或擴大業務。學生也可以通過該平台選擇不同的資助項目,同時可獲得與小額信貸機構和社會企業合作的機會,包括谘詢和實習。
該公司被美國主流商業報刊評為“11家最酷的大學初創公司”之一。作為其創始人,18歲的賈維斯被評為“2011年商界 100
位最具創造力的人”之一。
自此,賈維斯便開始“自我包裝”,與眾多名流、企業家、社會活動者合照,並發布到社交媒體上,以維持自己光鮮的精英人設。照片中,她穿著幹練,笑容燦爛,看起來一派“成功人士”模樣。
·賈維斯。(資料圖)
一名校友對賈維斯的評價是,“她看起來很好,但總感覺有些不對勁,似乎有些浮誇”。
賈維斯曾對身邊所有人稱,她獲得了10萬美元獎學金,但拒絕領取。然而評選方很快公開“打臉”,表示賈維斯從未入選。
PoverUp的發展,也和賈維斯所說的不同。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並不樂觀,也從未像承諾中那樣向貧困國家的企業家發放任何貸款。該公司的律師曾說:“它有一個非常宏大的想法,但並沒有真正走得那麽遠。”
從沃頓商學院畢業後,賈維斯立馬放棄了PoverUp,轉向了下一家創業公司。該公司的定位為求職平台,旨在幫助剛畢業的學生和雇主更好地進行匹配。
然而,賈維斯的第二次創業依然以失敗告終。在損失數十萬美元後,她解雇了團隊的所有員工。
不久後,她將公司更名為弗蘭克,重出江湖。
賈維斯的三次創業均圍繞大學生展開,邏輯逐步遞進:第一次創業用實習來誘惑大學生;第二次創業試圖為大學生介紹工作;第三次創業則以理財為名為學生提供貸款服務。
“成功從假裝開始”
盡管前兩次創業並不成功,但並不妨礙賈維斯將自己包裝成一個年輕有為、逆境求生的創業者。
靠著這種人設,賈維斯不斷在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媒體上露麵,收獲了無數掌聲。人們的目光聚焦在其光彩照人的一麵上,從未懷疑過背後的漏洞,直到摩根大通戳破她假麵的那一刻。
·賈維斯接受媒體采訪。
在英文中,單詞“Frank”(弗蘭克)的意思是“坦率的”。2017年接受采訪時,賈維斯說“我們隻是想支持誠實、透明的東西”。諷刺的是,弗蘭克公司背後充斥著謊言。
這不是賈維斯的第一次“騙人”。
據弗蘭克公司的早期員工爆料,在公司剛開始運行、幾乎沒有用戶的情況下,賈維斯就向客戶謊稱,平台已經有數千名學生注冊。當員工質問時,她不僅不以為然,還直接解雇了他們,稱“這些人不明白,成功從假裝開始”。
2017年,美國教育部曾指控弗蘭克,稱其誤導客戶認為弗蘭克公司與美國政府有關聯。弗蘭克公司隨後更改官網地址,並明確表示並非美國政府官方合作夥伴。
2020年,美國國會議員稱弗蘭克公司存在誤導學生的風險,並利用客戶數據謀利。教育界人士也對弗蘭克公司頗有微詞:該公司聲稱可以在四五分鍾內幫學生完成助學金申請,但實際上省略的步驟可能在未來對學生造成不利影響。
近日,摩根大通訴訟開庭。檢察官表示,為了拿到摩根大通的巨額收購費,賈維斯鋌而走險,向一名研究數據科學的教授支付了1.8萬美元,編造了一份包含400多萬個假學生信息的名單交給摩根大通。
·2025年2月,賈維斯抵達美國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
盡管賈維斯否認這些指控,並反訴自己被損害了聲譽,但美國司法部仍指控她犯有證券欺詐罪等。
美國泰和泰華盛頓律師事務所主任程紹銘對環球人物記者表示,該案涉及教育和學生貸款,監管責任歸屬仍存在爭議。隨著新興領域的出現,美國現有法律框架顯得相對滯後,而且跨領域的法律較少,美國國會需要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並通過立法來對新事物進行監管。
目前,摩根大通已關停弗蘭克公司官方網站所有服務。
在美國,諸如此類的“精英”商業欺詐案件其實並不少見。耶魯大學法學教授丹尼爾·馬科維茨在《精英陷阱》中寫道,優績主義(即成就決定回報)讓美國常春藤盟校、矽穀和華爾街成為野心勃勃的精英們的競技場,“誘捕”了一批充滿焦慮的偽精英人士。
“他們極度懼怕失敗,並渴望獲得傳統意義上的成功標誌,以扭曲人格為代價來獲得世俗眼中的‘成功’。”馬科維茨對記者說,恰恰正是優績主義吞噬了這些精英。
賈維斯的經曆充分印證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