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正在不斷升溫。周一,中國將開始對美國部分農產品征收關稅,以報複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出台的對華關稅措施。
1月20日重新入主白宮後,美國總統特朗普以未能阻止非法移民和芬太尼等毒品湧入美國為由,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等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發起一係列關稅攻勢。二月初對中國產品全麵征收10%關稅之後,特朗普上周又將關稅上調至20%。
中國政府也立即做出回應。中國財政部指責華盛頓“破壞”多邊貿易體係,並宣布了反製措施。其中包括周一開始,對美國數種農產品征收10%至15%的新關稅。其中來自美國的雞肉、小麥和棉花將麵臨較高的關稅,而大豆、高粱、豬肉、牛肉、水產品和蔬菜等將麵臨的關稅則相對較低。
分析人士稱,中國政府的報複性關稅主要目的是要傷害特朗普的基礎選民,但同時中方也在保持克製,以便為日後簽署貿易協定留有餘地。
目前,中國領導層正在努力提振疲軟的經濟,而同美國的貿易戰一旦激化,無疑是雪上加霜。內需不振、房地產危機以及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都是令北京頭痛的棘手問題。在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去年曾創新高的中國出口業可能也將遭受重創。
專家們表示,近期中美一係列關稅動作的影響尚未全麵顯現,但輪船貨運量已經出現了下滑勢頭。周五中國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頭兩個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2.3%,低於預期,同去年12月10.7%的增幅形成巨大落差。
保銀資本(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貿易戰帶來了出口下行風險,財政政策需要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目前正在北京舉行的“兩會”期間,中國總理李強在闡述未來一年政府的經濟戰略時也承認“外部環境日趨複雜嚴峻。”中國總理李強還表示,未來一年官方的經濟增長目標是“5%左右”,同去年持平。但考慮到中國經濟麵臨的種種挑戰,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一目標顯得過於樂觀。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普理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寫道:“如果財政支出很快回升,將可以在短期內抵消關稅對經濟增長造成的衝擊。然而,考慮到更多的不利因素,我們仍不確信財政刺激能起到長期的提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