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化學教授的噩夢似乎終於結束了。眾議員一個關注中國威脅的委員會去年發布一項報告後,一些美國大學盡管提出異議,但也開始終止與中方的合作。
— 紐約時報中文網 (@nytchinese) March 7, 2025
議員們還對在美國校園裏學習理工科的大量中國留學生表示擔憂,他們有時使用的言辭被批評為在製造恐慌。https://t.co/8rx14gXscS
距離陶豐(英文名Franklin)被聯邦調查局特工從他位於堪薩斯州勞倫斯的家中帶走已經過去了五年。作為特朗普時代旨在打擊中國經濟間諜活動的計劃下被捕的第一位教授,陶豐被控在擁有終身教職的堪薩斯大學進行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時隱瞞了他與一所中國大學的關係。
去年7月,他打贏了官司。聯邦上訴法院推翻了對他的最終定罪。他的妻子彭鴻在接受采訪時回憶說,她以為丈夫終於可以回到他的實驗室,他們一家也許可以多少恢複到正常生活的樣子。
但堪薩斯大學並沒有讓他複職。
陶豐是中國公民,持有美國綠卡,現在他起訴前雇主不當解雇。他指控堪薩斯大學替聯邦調查人員對他進行非法監視,並在刑事訴訟結束前將他解雇,違反了學校自己的教職工紀律處分政策。
“這所大學讓自己參與到了製造恐慌和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政治迫害中,”陶豐的律師今年1月在向堪薩斯州的一家聯邦法院提交的訴狀中寫道。
堪薩斯大學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陶豐的經曆表明,在司法部正式結束特朗普時代的“中國行動計劃”三年多後,其影響仍在華裔教授和研究人員中發酵。
在“中國行動計劃”實施的三年時間裏,聯邦調查局在大學或研究機構發起了十餘宗檢控,其中大部分是針對華裔學者。但這些訴訟中沒有一起涉及經濟間諜、商業機密或知識產權盜竊的指控。
批評者認為,該計劃基於族裔對科學家進行針對性打擊,並且模糊了違反信息披露政策與間諜等更嚴重罪行之間的界限,屬於執法過當。許多針對華裔學者的起訴最終以失敗告終。
然而,人們越來越擔心,在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內,“中國行動計劃”可能會卷土重來。
國會目前正在考慮一項撥款法案,為司法部的一個旨在清除中國間諜活動的項目提供撥款,包括在學術界。大約一周前,共和黨立法者再次提出一項立法,通過在司法部設立一個“CCP行動計劃”來防範中國間諜活動——CCP指的是中國共產黨。
該法案的共同發起人、佛羅裏達州參議員裏克·斯科特在一份聲明中說:“拜登總統魯莽地終止了特朗普總統在第一個任期內製定的中國行動計劃。現在,特朗普總統重新開始行動,讓共產中國為其榨取美國利益的行為承擔全部責任。”
中國政府一直試圖竊取美國技術,包括通過招募海外科學家來實現,這是一項廣泛共識。
根據眾議院一個關注中國威脅的委員會去年秋天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國與美國資助的研究人員和大學之間的合作也有助於推動北京在高超音速技術與核武器、人工智能以及半導體等領域的進步。
一些美國大學對該報告的部分內容提出了異議,但它們也開始終止與中方的合作。今年1月,密歇根大學終止了與一所中國大學的合作關係。
議員們還對在美國校園裏學習理工科的大量中國留學生表示擔憂,他們有時使用的言辭被批評為在製造恐慌。
“不同的是,在美國的中國學生不是在學習古希臘史——他們在這裏學習的是STEM以及國家安全問題,”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共和黨主席、參議員詹姆斯·裏施在1月份說。“不管願不願意,他們每個人都是中共的代理人。”
批評人士說,資源本可以更好地用於根除真正的中國間諜威脅。此類項目還可能加速人才外流,從而對美國國家安全產生適得其反的後果;而這些人才對於保持美國在與中國的競爭中擁有科技優勢至關重要。
總部位於紐約的倡導組織亞裔美國人學者論壇的執行董事吉塞拉·佩雷斯·草川說,“是有一些真正的威脅需要解決,但我們不應該在這個問題上使用大錘,而應該使用手術刀。”
2022年一項針對華裔學者的調查發現,在之前獲得過聯邦資助的受訪者中,有45%的人表示他們今後會避免申請此類資助。在采訪中,許多人表示他們擔心這可能會讓自己遭受不必要的種族定性。
自2017年以來,中美兩國研究人員之間的學術合作數量也在下降。有人擔心,像眾議院共和黨人在去年秋天的報告中建議的那樣,對未來的研究合作實施全麵限製,可能會使美國科學家無法接觸到中國已經領先的領域,比如材料科學、高超音速技術和納米技術。
俄亥俄州立大學公共政策教授卡羅琳·瓦格納曾就科研安全問題向政府提供建議,她說,鑒於科學研究的開放性,阻止中國獲得某些技術的努力最終可能被證明是“短視的”。
聯邦資助的機構和大學最近已經采取措施,對於學者需要披露哪些關係進行了澄清,瓦格納表示,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
她說:“鑒於所有的相關機製都已到位,我不確定現在是否還有必要實施‘中國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