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已確認,中國通過類似三峽大壩這一龐大基礎建設項目將減緩地球的自轉。美國宇航局稱,人造基礎設施可以對地球自轉產生微小的改變。美國宇航局確認中國通過一龐大項目將減緩地球自轉 https://t.co/jPC5YZ3Na4 pic.twitter.com/lNtjHWEpne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March 6, 2025
根據法國科學月刊科普雜誌《科學與生活》指出,美國宇航局已確認,中國通過這一龐大項目將減緩地球的自轉。美國宇航局稱,人造基礎設施可以對地球自轉產生微小的改變。地球自轉也受到氣候變化的人為影響,因為它影響了地球上陸地區塊的分布。
建築物越來越高 越來越龐大
杜拜的哈利法塔、上海中心大廈,甚至麥加皇家鍾樓酒店:似乎人類的天性就是建造越來越豪華、越來越高、越來越具有未來感……也越來越重的基礎設施,至少中國三峽大壩是這樣的,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大壩。有學者指出,中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三峽工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
它位於中國中部的湖北省,於2003年至2012年間分階段投入使用。耗時近十八年。根據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 (CNES) 的說法,它實現了三個目標:“通過其龐大的規模來彰顯中國的新實力,通過生產國家發展所急需的電力來控製一條危險的河流,最後,通過促進麵向沿海,增強內陸發展來重新平衡領土的動態。
世界最大水力發電站
仍然是根據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的數據指出,到 2020 年,中國將成為水力發電量和產量最大的國家。然而,盡管有這些承諾和雄心,它隻能滿足該國3%的需求,而不是10%。
然而,它很可能對整個地球的規模起著非常特殊和意想不到的作用,即減緩地球的自轉。
這一理論是由美國宇航局在2005年發表的一篇文章提出的,文章指出2004年的地震和海嘯本身影響了地球的自轉。 美國宇航局位於馬裏蘭州格林貝爾特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 Benjamin Fong Chao 博士解釋道:“任何涉及大規模運動的全球事件都會影響地球自轉,從季節性天氣甚至到駕駛一輛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