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美國第二大交易所運營商,納斯達克交易所周五宣布將追隨美國市場的潮流,將股票交易的時間延長至每個工作日的24小時。
納斯達克總裁Tal Cohen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布題為《市場永不眠,也應如此?》的署名文章,宣布該交易所已經開始與監管機構、市場參與者及其他關鍵利益相關方接觸,旨在實現股票市場的全天候交易。
納斯達克預期,這一變化將在2026年下半年實現。
據媒體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納斯達克會在周五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文件,隻有在獲得監管批準後才能繼續推進這一轉變。
去年10月,洲際交易所集團旗下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計劃將交易時間擴展到每天22個小時,也就是當地時間晚間23點30分至次日淩晨1點30分休息兩個小時。今年2月,SEC宣布批準交易所規則的改動,允許紐交所繼續推動相關事宜。
在上個月發布的博客中,紐交所首席產品官Jon
Herrick透露,交易所正在等待證券信息處理器(SIP)委員會批準這一變動。這個委員會由交易所、美國金融業監管局和行業顧問組成,負責向金融市場傳播包括實時價格和交易信息在內的關鍵市場數據。紐交所預期,在今年的某個時間點將進入“一天22小時”交易階段。
除了紐交所外,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全球市場公司(Cboe)也在上個月宣布,將在獲得監管批準後,將股票交易所的交易時間延長至每周5天、24小時不間斷。
Cohen表示,近年來散戶的崛起極大地改變了全球投資格局。截至2024年6月,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股票總額達到17萬億美元,自2019年以來幾乎翻了一倍。所以作為美股交易所,納斯達克有責任為身處不同時區的股民提供更好的市場接入。
半數上市公司感到猶豫
受到加密貨幣市場的啟發,近幾年來主流美股券商以及Blue
Ocean這類的另類交易係統(ATS)逐步向投資者提供“24小時交易服務”。在紐交所、納斯達克的盤前盤後和正常交易時段外(晚上20點至次日淩晨4點)提供交易服務。
納斯達克發布聲明後,Blue
Ocean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布萊恩·海因德曼對媒體表示,他對納斯達克啟動24小時交易並不意外,驚訝的是他們這麽晚才入局。海因德曼指出,根據紐交所的研究,截至2025年1月,非傳統交易時段的日均交易量已從2021年的約7億股增長至超過17億股。
海因德曼預期,隨著更多交易所啟動24小時交易,這個數字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增加至數百億股。
Cohen指出,雖然全球散戶對於延長美股交易時間的興趣頗大,但上市公司卻感到猶豫。
在納斯達克近期針對上市公司的調查顯示,約有一半的受訪者對延長交易所交易時間持保留意見,主要的顧慮有市場的流動性,以及公司公告或其他行動產生的影響。雖然現在的夜盤交易也是在沒有交易所帶來的監督、透明度的情況下進行,但主流交易所選擇開始“24小時交易”,上市公司會期待能給投資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Cohen也在文章中承認,全天候可能給金融服務業帶來挑戰,必須與合作夥伴共同解決交易信息、風控、確保流動性等一係列挑戰。
與外匯、商品等已經實現“全天候交易”的金融市場相比,美國股票市場的交易時間一直相對較短。自1985年以來,美國股市的正常交易時間一直設定為周一至周五東部時間上午9點30分至下午16點。多年以來,兩大交易所一直提供從淩晨4點開始,到晚上20點的盤前、盤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