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芯片巨頭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的計劃本周在島內引發擔憂後,總統賴清德周四試圖向民眾保證,此舉將令台灣受益。
全球最大的芯片製造商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簡稱“台積電”)周一宣布,在未來四年裏,它將擴大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業務,生產用於人工智能和其他高科技應用領域的芯片。特朗普總統一直在向台灣施壓,讓其放鬆在先進半導體領域的主導地位,將生產轉移到美國,並警告,如果這一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將征收高額關稅。
但台積電的宣布也在民主自治的台灣引發了爭論和疑慮,那裏的許多人認為芯片行業是當地的重要經濟支柱,也是抵禦中國可能發動的入侵的盾牌,中國聲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台積電的這一承諾將使其在美國的投資計劃增至1650億美元,是公司此前承諾的兩倍以上。
賴清德周四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一起在台北召開了記者會。賴清德在記者會上表示,公司的計劃對台積電
、台灣,以及美國都有好處。
“每一次台積電的布局,除了壯大台積電,讓台積電更有競爭力以外,也讓台灣的協力廠商企業,也得以有機會進入國際,跟國際進行更多的合作交流,也讓台灣的經濟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賴清德在總統府對記者說。他表示,台灣的產業現在能“自信地跨越太平洋,‘東拓’到美洲大陸”。
魏哲家堅稱台積電的決定是出於商業考慮,意思是公司沒有屈服於政治壓力。“我們做過非常多的分析,我跟所有的客戶都溝通過,”他說。“結果發覺台積電目前的擴建計劃在美國不夠,沒有辦法符合他們的需求。”
魏哲家表示,公司增加在美國的投資不會影響其在台灣的生產。
但並非所有的台灣人都對此信服。“當我們今天台積電投入這麽大的資金,而且把最先進的製程都要帶到美國的同時,台灣換到了什麽?”在立法院代表台灣的反對黨國民黨的王鴻薇委員在本周的記者會上質疑道。
台積電的高管此前曾堅稱,公司會把最先進的工廠留在台灣。台積電已在台灣投下巨額資金,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建立了高度專業化的供應商網絡。雖然公司已在日本和亞利桑那州開設新廠,但仍在台灣生產最先進的芯片。
賴清德的政府一直在試圖回應來自特朗普的抱怨,即台灣的國防投入太少,與美國的貿易順差不成比例,並從美國公司手裏搶走了半導體業務。
與特朗普關係的任何裂痕對台灣而言都是一場危機。幾十年來,台灣一直把美國作為其主要的政治和軍事支持者,應對來自中國的潛在威脅上。中國政府聲稱對台灣擁有主權,並表示如果和平統一無望的話,不排除動用武力。
賴清德上個月已承諾增加台灣的軍費開支,讓國防預算達到GDP的3%以上,今年的國防預算占GDP的2.45%。特朗普及其身邊的官員已表示,台灣應該將GDP的5%甚至10%用於軍事。
特朗普周一與魏哲家一起在白宮宣布了台積電的新承諾。特朗普說,這項投資會幫助台積電避免美國對台灣生產的芯片征收關稅。
這項投資將擴大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布局,把在當地的晶圓廠從三家擴大到六家,並增加2.5萬個工作崗位,台積電還將在那裏設立一個製程研發中心。蘋果公司是台積電的最大客戶。台積電也為英偉達、AMD、高通,以及博通生產芯片。
盡管台積電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但它一直回避媒體的關注,公司高管也很少接受記者的提問。台積電首席執行官魏哲家表示他不喜歡這種關注。
“最近生活得有點太緊張了,”他說,“這麽短的時間見了兩位總統,而且還要見媒體屆的朋友,要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