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4日透露,特朗普很可能會降低對加、墨的關稅,“尋找一種折中方法”。這讓一些分析人士猜測,特朗普可能在耍一個手腕,將指向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貿易大棒“高舉輕放”,並推動美加墨三國共同對華采取關稅措施,搭建阻擊中國商品的“北美要塞”,特朗普的目標仍將重點落在中國。
2月初,特朗普宣布第一輪關稅,但最後中國成為唯一新關稅落地的國家。看目前的消息,這一次不會徹底“赦免”加、墨,但瞄準的側重點仍是中國。由於特朗普非常易變,人們對他究竟要搞什麽鬼存在不同猜測。
老胡認為,特朗普有兩個執念:一是要從世界收盡可能多的關稅,他覺得這樣的稅收最值得;二是要打擊中國,盡最大可能削弱中國經濟的韌性。由於第一個目標的觸及麵非常大,複雜性高,能收多少收多少,這當中他可能做一些調整、妥協。但他的第二個執念會是堅定不移的,而且他的第一個目標可能在某些時候與第二個目標做協調。
加、墨兩國都很怕美國。墨西哥經濟副部長維達爾·萊雷納斯2月底表示,墨西哥可以采取進一步的貿易措施,超越此前已對主要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征收的關稅。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稱讚了墨西哥的這種表態,說這個提議很有意思,還說“他們或許會在我們對中國的關稅方麵與美國保持一致”。貝森特進一步說,“如果美國的兩個鄰國(加、墨)都這樣做,我們可以擁有一個‘北美要塞’,防範中國商品湧入。”
中國是墨西哥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中國多家廠商這些年在墨西哥建工廠,產品除了在墨西哥和其他美洲國家銷售,也有一部分進入美國市場,特朗普政府一直希望堵住這個“漏洞”。另外,中國的希音和Temu等電商在北美都有布局,很多中國發往北美的小包裹隻付較低關稅,墨西哥也是一大中轉站,這些小包裹據稱已經形成規模,特朗普政府同樣想堵住這個“漏洞”。
特朗普已經宣布要搞“對等關稅”,亞洲國家將承受最大壓力,特別是越南、馬來西亞、泰國。這樣實施起來也會對中國產生部分影響,因為亞洲很多國家承接了中國轉移的大量產能,越南甚至被一些美國人描述為“中國+1”。
特朗普政府打2.0版本的貿易戰,中國當然長期會是“第一靶心”。法新社一篇文章認為,特朗普對中國施加的兩項10%關稅低於他競選期間威脅的60%稅率,一些人將此解讀為華盛頓采取了“比預期更為溫和的方式”。但專家表示,中國未來幾年將被特朗普政府視為主要經濟和地緣政治對手,隻是最近幾周,美國的國內問題和烏克蘭戰爭的重大進展掩蓋了這一點。
美國希望通過製造最大痛苦最終窒息中國經濟,但華盛頓的這一終極圖謀注定無法實現,而且博弈過程將伴隨美國同樣的痛苦。這麽多年的一帶一路建設以及2018年以來中國出口多元化和廣泛對外合作的開展,已讓中國的前邊形成了多層緩衝帶,中國經濟已經很大程度上與世界融為一體,想打中國經濟越來越難。要讓中國疼,世界也會跟著一起疼,美國會同樣疼。
中國對美出口聽著量大,一年為5246億美元,但它目前僅占中國GDP的2.3%,是亞洲國家最低的之一,連日本(3.7%)、韓國(7%)對美出口占它們GDP的比例都比中國高。而東南亞國家裏,馬來西亞對美出口占其GDP的12.4%,越南這一比例高達29.7%。特朗普的高關稅會直接影響中國專門出口美國的廠商,但對整個中國經濟的影響已經大幅縮小,特朗普團隊嚴重高估了中國經濟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
據彭博經濟研究計算,特朗普如果將新增加的關稅從目前的20%提高到60%,會讓中國80%的對美出口難以為繼,但那對特朗普將是風險巨大的賭博。中國經濟上有回旋餘地,政治上不會因此形成風險,而美方會因此遭遇什麽,反而更加不確定。
中國掌握著全球製造業最全麵的基礎供應鏈。比如東南亞各國生產服裝,但是很多布料都要從中國進;電子產品可以在世界各地組裝,但是大量零部件需要從中國供應商手裏采購。因此,無論怎麽洗牌,中國製造業在全世界的份額減不了。這些年美國對中國的打壓一直持續,中國的製造業份額在世界上卻越來越高。而且中國在新能源、電動車、無人機、機器人等領域都形成了領先全球的絕對優勢,甚至成熟製程的芯片產量中國也在大步邁向世界前列。
美國和世界對中國製造業存在越來越難取代的剛需,中國掌握了很多領域主要商品的議價權。上一輪貿易戰中,人們對究竟由誰支付美國新加征的關稅部分尚存疑惑和爭議,而這一次,大多數西方分析人士毫不猶豫地斷言,特朗普新征中國關稅部分將主要由美國消費者承擔。因為美國供應商已經很難將中國產品進一步壓價,而他們自己又承擔不了新增成本,除了給貨架上的商品換更高價簽,別無選擇。
還有一點很重要,特朗普毫無信譽,把全世界當成什麽都用來交易的農貿市場,他的政府已被國際社會普遍視為“奸商”,所有國家都會在與華盛頓打交道時防他們一手,各國會捂緊自己的利益,輕易不會跳特朗普團隊設計的地緣政治圈套,心甘情願做他們的工具。
比如,墨西哥為了躲避特朗普的關稅,做了迎合的表態,但即使墨西哥,也會在中美之間小心翼翼,中國的投資對墨西哥無疑是寶貴的。3月5日,墨西哥駐華公使恩瑞肯·艾思卡米亞在回答中國媒體墨西哥是否將跟隨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時,他直言,“這是美國編的,別擔心”。
日韓都是美國看上的“肥羊”,它們在地緣政治上有求於特朗普,但它們同時對會挨特朗普宰有清醒認識,它們正在為如何自我保護絞盡腦汁。歐洲就更不要說了,他們在烏克蘭問題上遭美國出賣,又受到新的關稅威脅,他們不可能在關稅戰問題上不顧自身利益幫美國對付中國。
中國的經濟體量太大了,我們對美國的打擊也會是最有分量的。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最大外國買家,我們最新公布的對美製裁清單,農產品是個重頭,這會讓美國農民很痛苦。2024年中國進口了近200億美元的美國大豆、玉米、棉花等,它們都將受到新關稅的打擊。中國的應對手段攻守兼備,上一輪貿易戰打過來,中國的實力更大了,韌性更強了。
華盛頓的政治精英們想把中國供應鏈驅逐出美國經濟體係,但他們絕對在世界上另造不出來一個與中國同等質量的供應鏈,稍微差一點的也搞不出來。否則的話,特斯拉就不會選用中國零部件,中國的大疆無人機也不會在全世界的天空飛翔了,連美國的許多部門和私人用戶也都變著法使用中國無人機。另外,貿易戰打了這麽多年,沃爾瑪超市的貨架上至今仍有60%產自中國的商品。
中國製造支撐了美國人生活場景的重要一部分,製裁中國就是打美國人自己,就是牽一發動全身,它絕對是給接下來的美國通脹添油加柴的。特朗普如果要一條道走到黑,他唯有帶美國人經曆漫長的痛苦和不便,中間將有無數條溝坎,無數把美國政治中準備背刺的刀子在等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