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在網上秀恩愛,一不小心就成了賽博案底。
在最純愛的那一年,談戀愛還要開通QQ情侶空間打卡簽到留言,現在藏著掖著就怕被發現非主流黑曆史。
2024年9月,QQ情侶空間宣布將更名升級成親密空間,11月正式下架部分功能,數據需要重新遷移,再多羞恥也終於化作時代的眼淚。
(圖/社交軟件截圖)
是現在秀恩愛不火了嗎?
不是,是現在逮著情侶就薅的賽博戀愛APP太多了,賽道已經細分到連上廁所都有情侶版。當你蹲馬桶的時候,可以呼叫對象一起麵對麵拉屎,此時隔屏相望也能感同身受。
APP還會貼心地記錄一天的上廁所頻率和時間,解決異地上廁所的孤獨感。原來世界上最體貼的陪伴,莫過於“看你看過的風景,呼吸你呼吸過的氣味”。
前有QQ情侶空間的成功,後有無數試圖助力小情侶賽博戀愛的APP崛起,主打一個從告白紀念日到拉屎倒計時全方麵包辦。
除了比較自己和對象哪個腸道更健康,這些APP的用戶圖啥呢?
打著戀愛的名義,
做著違法生意
大概是圖錢吧。
不知什麽時候開始,當情侶曬出情侶軟件的界麵時,你看到的不是甜蜜的合照,而是如同拚多多砍一刀的金額結算界麵。
上麵清晰地寫著高達上千元的金額,以及必不可少的:還剩xx天可提現。也有不少提現成功的,直接曬出了支付寶的收款界麵。原來在戀愛APP裏打卡還能賺錢?
是的,引流的手段千千萬,「戀愛記」APP選擇了最直接的一種:直接送錢。情侶打卡365天送1314元,期間有增加金額和翻倍的任務,最高看到有人到手3135元。
但要知道天下沒有輕易的送錢,戀愛記打卡更像一場賭博。
進入賭場需要繳納9塊9的門票,情侶雙方都要完成當天打卡任務才算打卡成功,任務類似“在9:00到9:30給對方發一句充滿活力的早安”。
(圖/小紅書@愛吃西紅柿番茄)
剛開始很簡單,但完成任務的時限會越來越短,有時候需要你在淩晨五點爬起來,在短暫的4分鍾之內點擊20次“想你”發送給對方,或是在5:50-5:55寫下自己的未來規劃告訴對方。
這和我為了一點窩囊費趕在上班遲到前打卡有什麽不同?
原來愛情和上班相似,講究從早到晚的陪伴感,事無大小最好報備,隔一段時間還得自己給自己畫未來的餅,老板心情也如同情人那般捉摸不透,“希望公司引進,年終獎就這樣發”。
一不小心錯過了打卡,沒有關係,戀愛記貼心地推出了補簽卡。但累計打卡天數越長,需要的補簽卡就越多。1張補簽卡25元,買多優惠,買夠199張1314元正好是領獎的初始金額,“最後打卡成功花了2000多塊”。
本來是個小情侶甜甜蜜蜜的簽到打卡活動,今天你忘簽,明天我忘簽,一看買補簽卡還是筆巨款,一不小心吵了一架,人財兩空。原來戀愛軟件不隻是簡單地增進情感,更是設置障礙以此考驗感情。
(圖/app截圖)
“還不如一個人左右手倒騰。”實際上,該軟件注冊後必須匹配才能進入首頁,隻限異性情侶。
每天打卡簽到的沉沒成本太高,有人就算分手也在繼續堅持和前任打卡,看了那麽多錢比情堅的例子,才懂得情比金堅是多麽難得。
(圖/小紅書@我愛你八十秒)
除了吊著用戶不停地打卡以外,戀愛記還推出了情侶攢錢功能,本質是個共同賬戶,能夠一起存錢、一起取錢。
存錢的時候是很順利的,隻是跟所有存錢罐和借你錢的人一樣,錢交出去了就再難拿回來,戀愛記賬戶每月和每日都有提取額度。
情侶軟件“小恩愛”也有類似功能,甚至還能作為情侶關係的背書,因為“還剩1毛錢取不出來,沒辦法和前男友注銷情侶關係”的大有人在。
最重要的一點是轉出餘額需要對方同意。
(圖/app截圖)
買雙襪子買杯奶茶都算小錢,真不知道要是分手了要清算的時候,一筆筆賬得算到什麽時候。
據說可以放棄存款強製解除關係,誰存的返回給誰。但有人吵到氣頭上解除關係才發現,一分錢沒有返回賬戶,登錄戀愛記卻顯示“解除關係無法進入”。
無數件麻煩的事情堆積,放在小說裏可能是破鏡重圓的契機,但是放在現實的金錢糾葛裏,隻剩下晦氣。
除了能賺錢盈利的功能,這些戀愛APP也有一部分相當侵犯個人隱私的監視功能。
綁定情侶關係後,你可以在雙方的專屬對話框看到對方目前的具體定位,可以知道TA目前的手機電量、什麽時候開始充電、又在電量沒充滿的時候拔電,甚至可以知道TA什麽時候打開屏幕、什麽時候接了電話、一天之內打開軟件多少次。
你甚至可以知道TA是不是在邊走路邊玩手機。
往好處想,你可以監督對方少玩點手機,叮囑對方走路的時候注意看路;往壞了想,除了老板估計也沒人會在意你上班的時候玩了多久的手機,除了警察估計也沒人會一直盯著剛出獄的犯人的行蹤軌跡。
(圖/社交媒體@每天都好困)
原本APP的違法采集信息被明碼標價,你想看還得充VIP。
自己充VIP能看到對方的,也可以花69元買個雙方互相監視套餐,但對方要是在軟件裏關閉相關權限,狀態顯示會出錯。
從此互道晚安再偷偷上網衝浪的自由也煙消雲散,假裝體麵的謊言被戳破,隻剩下赤裸又尷尬的坦誠:“原來你也不睡”。
情侶生意的盡頭,
是不談戀愛的年輕人
在這個信仰事業大於愛情、“愛自己”口號不絕的年代,“戀愛”是一種消遣。
存在於影視劇和言情小說的浪漫情節能有效補充加班損耗的多巴胺,八卦裏誇大的背德關係更是枯燥生活的一劑猛藥。
但這事要真輪到自己談,反而就索然無味、棄之可惜了。
日常007的西二旗大廠情侶還能相約吃一頓免費食堂,加班到十點在園區散散步。異地戀情侶每天打電話都得湊半天的時間,按時報備行程和給領導視頻會議沒差。好不容易在寶貴的休假日見麵一次,還得絞勁腦汁安排項目,最後在搜索框打下“情侶約會可以做什麽……”
《牛馬時期的愛情》。(圖/社交媒體平台@wwwy)
情侶生意和我見過的其他生意不同,任何審美都得暫時靠邊,嚴格遵循女生是粉色、男生是藍色的刻板印象,是我在數學課以外最講究對稱和配套的地方。
跟情侶相關的任何花裏胡哨的功能都要為“曬出來”服務。
比如戀愛記APP除了打卡以外,還有共享相冊、趣味問答、共養寵物等等功能和活動。類似的APP比如「心動日常」,是成年人的過家家遊戲,可以在小屋裏捏一個代表自己的小人,一起養貓養狗看電影,現實:互點外賣的曖昧階段,在戀愛軟件裏:已婚10年老夫老妻。
「時刻守護」以監視對方定位為主,遇到危險方便一鍵聯絡,「戀愛清單」用來記錄情侶必做的100件事,「微光」則是為情侶提供共同觀影的平台,連顯示在一起多少天都要下載專門的「記憶日」APP。
(圖/社交媒體平台)
所有功能千篇一律,唯一不變的是給兩個人找了很多麻煩。看到這裏我才恍然有點明白:原來增進情感的秘笈就是互相找點麻煩。
情侶生意賽道之細致,令人歎為觀止。找情侶頭像、起情侶名字甚至都成為一種互聯網起號的賽道,主打一個硬湊。
就連不是專門做情侶APP的軟件也開始打起了情侶的生意。
高德地圖在去年2月推出了“家人地圖”模式,邀請家人朋友加入地圖,可以展示你每天的行程和電量情況,分享每日步數、運動時長和消耗概況。也不知道除了我的健身教練以外,誰會這麽關心我的運動和消耗。
其中被網友推舉出的最有用的功能,是你可以看到對方的軌跡,然後直接導航到對方所在地。是不是異地戀神器不清楚,但確實有人捉奸成功的。
(圖/社交媒體截圖)
你也可以設置到達或離開某個地點時,給家人報平安,在地圖上看是簡單明了。
聽起來很美好,但現實情況是準確度十分堪憂。
就不說如何讓異地戀情侶放心了,看到對方七點鍾瞬移出現在家兩公裏外的地方,是個正常人都要嚇壞了。
(圖/小紅書@菠蘿罐頭)
連iphone都能被設置出戀愛模式。
點進去一看,發現是要自己動手添加專注模式,又自己命名成戀愛模式,然後一項項地為對象設置專屬小愛心、特別的來電形象,還能在屏幕上互傳紙條。
原來這世界上本沒有什麽戀愛模式,都是戀愛腦走得多了,自己走出了一條路。
而編輯部的胖兔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把甲方設置成特殊對象,這樣就不會錯過消息了。“實際上你本來也不敢錯過甲方的消息。”
上演《霸道甲方愛上我》的苦情倫理大戲。
(圖/app截圖)
有把工作當成談戀愛的,就有把戀愛談得像工作的,在騰訊會議一起看電影也成了小情侶的線上約會項目。
又登上這個熟悉的藍色軟件,曾經被HR麵試、給老板匯報、跟同事對項目的苦澀回憶湧上心頭,名字還是熟悉的部門+姓名,“上班開會,下了班還在開會”。
也有人測評發現騰訊會議畫質不行,選了釘釘,“就是一不小心用了企業釘釘,發起了一場公司會議”。
(圖/小紅書@白開水不加糖)
支付寶更是早就開通了小荷包,支持多人共用賬戶,被情侶用成情侶金庫。但是小荷包的錢隻能轉到餘額,除了銀行卡轉入的錢,其他提現都需要手續費。
親密付、親屬卡也是支付寶開設的多人共用賬戶的功能,但較少以秀恩愛的形式出現在眾人眼前,反而在各類婚戀法律谘詢頻道更為常見。
隨手一搜就是幾天內發布的:“前任花了親密付的3000還能追回嗎?”難怪現在收到兩杯奶茶錢的轉賬,都得謹慎查看是否備注有自願贈予。
愛不愛的另說,離了誰地球都在照樣轉,沒了錢那日子可不好過了。
也不能怪大家戀愛都在網上談,現實裏兩眼一睜就是上班上學,恨不得連對象都在網上找。
調研發現,估計約有20%的美國人參與在線約會,超過30%的美國新婚夫妻是在網上相識的。在澳大利亞,一項2017年對14000對新婚或訂婚情侶的調查發現,其中五分之一是通過在線約會軟件相識的。流行網站eHarmony進行的一項調查預測,到2040年,70%的戀情將通過網絡開始。
網絡婚戀市場龐大,在十幾年前就有人早早下手。隻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戀愛記APP的創始人、CEO付小龍,是個92年的理工男,戀愛記也是他大學時期的創業產品。
2013年12月,付小龍帶著戀愛記團隊參加首屆全國大學生應用開發大賽並成功奪冠,獲得80萬元天使投資。2021年,百合佳緣集團宣布完成對原投資企業“戀愛記”的控股,團隊又拿到1000萬A輪融資,從交友到戀愛的婚戀產業鏈逐漸形成,2023年戀愛記用戶突破5000萬。
再次回到大學宣講,付小龍將自己大學最重要的心得與經驗寫在第一位,重複三遍告訴大家:“不要休學”。
表麵上看,網絡婚戀APP是火了,似乎越來越多人在網絡上交友、戀愛、結婚,但仍有一種觀點認為:把戀愛全部寄托給戀愛APP是“親密關係降級”的體現。
曾經傳統的婚戀進程被拆解成過家家一般的遊戲,名義是在戀愛,但實際上是在做著跟上班打卡並無不同的“愛情任務”。紀念日有鬧鍾提醒,告白成了每日打卡的問候語,活生生的對象被量化成數據、被想象成手機裏的一種角色。
所有人都在用著戀愛APP給定的統一模板,所有人都在談一場相差無幾的戀愛:“這一場和上一場戀愛沒區別,你和我的戀愛也沒區別。”
現代社會的戀愛更自由,浪漫卻也更短暫,或許正如布呂克內所言,“愛死於愛的勝利。”悲劇源於飽足,而非饑渴。巴迪歐也在《愛的多重奏》中提出,舒適和安全是一種威脅,愛應是一場永恒的勞作,“必須創造愛的曆險和傳奇,反對安全和舒適。”
說白了,談戀愛那都是自家的事,戀愛APP用得好可以錦上添花,搞不好有些時候還會火上澆油。
所以沒關係的,就算沒有人陪你用戀愛APP,轉頭還能在朋友圈給自己編輯一條:愛自己是終生浪漫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