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特朗普總統威脅要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征收關稅,稱這些國家需要采取更多措施阻止毒品和移民流入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官員帶著圖表和視頻趕到華盛頓,詳細介紹了他們為加強邊境管製所做的努力。
加拿大設置了他們的“芬太尼沙皇”,投入了新的資源來打擊有組織犯罪,墨西哥則向邊境派遣了軍隊,並將販毒集團成員移交給美國。因此,特朗普暫停了對美國北美鄰國的關稅,為期30天。
中國從未做出過此類表態,而且,在特朗普看來,也沒有采取任何重大舉措來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國。因此,特朗普在2月4日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征收10%的關稅。上周,總統表示,他將於3月4日在中國所有現有關稅的基礎上再增加10%。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特朗普提高關稅的舉動使中方妥協的可能性降低,因為習近平不想讓人覺得他在向特朗普屈服。
— 紐約時報中文網 (@nytchinese) March 4, 2025
“我們眼看著機會溜走,等待的時間越長,敵意就越多,雙方達成協議的時間就越少,”華盛頓研究機構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說。https://t.co/tQl8T4zpJa
特朗普正在迅速改變美中貿易關係。而中方在試圖評估特朗普,確定他到底想從中國這裏得到什麽時,則要謹慎小心得多。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和國務卿魯比奧等特朗普的顧問已經與中國同級官員通了電話。但特朗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之間的通話尚未實現。
這種情況凸顯了外國領導人在與特朗普這樣不可預測、不按常理出牌的總統打交道時的窘境,特朗普在幾乎沒有事先通知或準備的情況下就對貿易條款做出了重大改變。
知情人士表示,中方不願主動發起對話,因為他們不想被視為在懇求,而且,在充分認識爭論相關的諸多因素之前,他們不想急於做出讓步。中國官員、學者和其他與政府關係密切的人選擇進行私下談話,試圖確定特朗普的動機,同時提出兩國之間可能達成的貿易協議的各個方麵,以評估美國人的反應。
為特朗普政府提供對華建議的中國問題專家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說,“根據我與中國人打交道的經驗,他們在談判的最初幾輪中會懷疑有什麽隱藏的陷阱,或者其他需要謹慎的理由。”
中方表示願與美方共同努力,采取互利措施。但據一位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的人士透露,他們一直努力在美國尋找他們認為可靠的溝通渠道。
他們還試圖評估政府最近采取的一些措施的意義,比如一份提議嚴格限製兩國之間投資的備忘錄。在簽署備忘錄幾天後,特朗普的公開言論與該備忘錄相矛盾,稱他歡迎中國的投資。
“我認為中國人正處於等待和傾聽的模式,”多年來與企業合作以了解中國人的薄邁倫(Myron Brilliant)說,他最近剛從中國旅行回來。“他們正在聽取各種意見,他們正在開始谘詢,他們還沒有按下恐慌按鈕。”
“他們有意願、有興趣與特朗普政府達成協議,但中國不希望這樣的協議有什麽先決條件,而是希望它的範圍更加明確,”薄邁倫說,他在谘詢公司DGA-奧布賴特·斯通布裏奇集團擔任高級顧問。
據六名以上知情人士透露,2月下旬,包括前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內的一個代表團在華盛頓會見了一些智庫的代表。
幾位知情人士表示,在會晤和晚宴上,中國代表團表示希望兩國能夠達成和解,並提出了可能達成貿易協議的想法,包括大量購買美國農產品和中國在美國的投資。
他們呼籲將中國視為平等的合作夥伴,並批評拜登政府過去采取的出口管製等“遏製”中國的措施。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說,中國代表團還威脅稱,如果美國進一步征收關稅,中國可能會撤回為打擊芬太尼貿易而製定的一套執法方案,其中包括可用於起訴中國公司的信息。他們承認,中國經濟麵臨困難,更多的關稅可能會造成損害。
現任和前任顧問以及其他熟悉特朗普想法的人說,他已表示有興趣與習近平達成一項範圍廣泛的協議,其中可能涉及中國的采購和投資,以及在核安全等問題上的合作。
但特朗普也認為,中國沒有購買足夠的產品,違背了他在2020年與中國簽署的協議。同時他也會毫不猶豫地通過征收關稅來加大對北京的壓力,並將關稅視為談判中的籌碼。
特朗普曾表示,他與習近平的關係很好,希望中國人到美國投資。今年2月,當被問及是否會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時,特朗普回答說,“有可能。”
“我們與中國達成過一項很好的貿易協議,”他說。“問題在於,拜登並沒有敦促他們遵守這個協議。”
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在接受福克斯新聞“周日早間期貨”(Sunday Morning Futures)節目采訪時表示,中國非但沒有停止芬太尼的生產,反而給製造原料的人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補貼”。
“中國人需要停止這種謀殺美國人的行為,”他說。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斯科特·肯尼迪說,特朗普上台以來威脅要對中國征收的關稅已經與他在第一屆政府期間征收的關稅大致相當。2018年,特朗普對超過3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征收7.5%至25%的關稅,這些關稅目前仍然有效。
“現在還早,”肯尼迪說。“這應該被視為征收關稅的底線,而不是上限。”
迄今為止,北京在報複方麵一直很謹慎,以數量更有限的關稅來回應特朗普的第一波關稅攻勢。但它已經發出信號,表示願意走得更遠,可能會利用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來施加壓力。
包括崔天凱在內的中國代表團在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訪問聯合國期間來到紐約。據一名消息人士透露,雖然王毅沒有繼續前往華盛頓,但中國大使館幫助安排了崔天凱在美國首都的會晤。
包括前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方星海和經濟學家朱民在內的共產黨高級官員也前往華盛頓,會見了一些智庫界和政府成員。
中國人似乎在為政府尋找最好的聯絡點。在上一屆特朗普政府中,總統的女婿賈裏德·庫什納和私營部門人士都是重要的中間人。最近,中國人一直在探討埃隆·馬斯克——他通過特斯拉在中國擁有廣泛的商業利益——將在特朗普政府中扮演的角色。
中國人私下表示願意開始談判達成協議,但他們希望可以直接接觸特朗普。
華盛頓研究機構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說,“似乎有一種感覺,北京在把發生的事情歸咎於溝通渠道不暢。”
中國學者和智庫官員已經開始就貿易協議提出各種想法。據一名直接了解該提議的人士透露,其中一項提議是讓中國在電動汽車、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等領域大舉投資,這可能為美國創造約50萬個就業崗位。這位知情人士說,中國企業將願意向美國合作夥伴授權技術,並在合資企業中持有少數股權,以減輕國家安全方麵的擔憂,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舉動。
另一個試探性的提議是從美國購買農業、航空航天、能源,甚至可能是技術方麵的商品和服務。中國還建議購買更多美國國債,並且重點提出了特朗普最近表達的一個擔憂——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在內的少數幾個國家正在創建一種新的儲備貨幣,威脅到美元。中國提出,北京可以放棄這一努力。
中國外交官和學者表示,北京也可能幫助美國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達成協議,並協助烏克蘭重建。
作為回報,中國建議,美國應致力於穩定兩國經濟關係。這可能意味著避免進一步的關稅和技術控製,並允許中國在美國進行更多投資。
鑒於美國對與中國建立更緊密關係的國家安全擔憂,目前尚不清楚雙方能否在這些問題上達成一致。一些分析人士表示,特朗普提高關稅的舉動使中方妥協的可能性降低,因為習近平不想讓人覺得他在向特朗普屈服。
“我們眼看著機會溜走,等待的時間越長,敵意就越多,雙方達成協議的時間就越少,”孫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