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加征10%或15%新關稅 並對25家美企實施限製 https://t.co/r7jD7n1tod中國星期二(3月4日)迅速回擊美國新一輪關稅,宣布將對一係列美國農產品和食品加征10%或15%關稅,並以國家安全為由對25家美國公司實施出口和投資限製。這使得世界兩大經濟體美中之間的貿易戰加劇,距離全麵貿易戰又近了一步。
—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March 4, 2025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周宣布對中國額外加征的10%關稅於3月4日格林威治標準時間上午5時1分(北京時間下午1時1分)生效。美國近期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稅率累計已達到20%,旨在回應中國在遏製芬太尼這種阿片類藥物流入美國方麵的不作為。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星期二公告,自2025年3月10日起,將對原產於美國的“雞肉、小麥、玉米、棉花加征15%關稅”,並且將對“高粱、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水果、蔬菜、乳製品加征10%關稅”。
中國財政部的公告指責美國政府,稱“單邊加征關稅”的做法“損害多邊貿易體製,加劇美國企業和消費者負擔,破壞中美兩國經貿合作基礎”。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已就美國加征新關稅的舉措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追加起訴,並稱“美方單邊征稅措施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中方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將根據世貿組織規則,“堅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該發言人在另一份聲明中宣稱“中國是世界上禁毒政策最嚴格、執行最徹底的國家之一”,批評美國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再次對中國加征關稅是“甩鍋推責、一錯再錯”,呼籲美方盡快回到通過平等對話妥善解決分歧的軌道。
分析人士表示,北京仍希望與特朗普政府展開談判,以達成停止貿易戰的協議,但雙方以牙還牙、針鋒相對的報複性關稅,有可能升級為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全麵性貿易戰。
“目前這些措施仍是比較有節製的。我認為,這種報複表明中國仍然保有耐心,沒有采取‘掀桌’的行動,盡管最近事態有所升級,”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琳(Lynn Song,音譯)對彭博社表示。
美國新一輪關稅是在對中國數千種商品的既有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的。其中一些產品在去年美國前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大幅提高關稅時已經首當其衝,包括對中國半導體的關稅增加一倍至50%,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增加四倍至100%。
美國新加征的20%關稅將適用於幾種此前未受影響的主要消費電子產品,包括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視頻遊戲機、智能手表、揚聲器和藍牙設備。
此外,25家被中國實施出口和投資限製的美國公司中,有10家美企因向台灣出售武器而被北京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包括特科姆公司(TCOM, Limited Partnership)、搖杆舵公司(Stick Rudder Enterprises LLC)等。
北京並未像前一次報複特朗普政府2月4日征收關稅時那樣懲罰任何家喻戶曉的美國公司。
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告,15家被列入出口管製管控名單的美國實體包括萊多斯公司(Leidos)、尼羅斯科技公司(Neros Technologies)、護盾人工智能公司(Shield AI, Inc.)、通用原子航空係統公司(General Atomics Aeronautical Systems, Inc.)等。
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星期二在例行記者會上依然態度強硬地表示:“中國人民從來不信邪、不怕鬼,從來不吃‘霸道霸淩’那一套。施壓、脅迫和威脅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
“美方如果別有所圖,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或者別的什麽戰,中方將奉陪到底,”林劍說道,並稱中方“奉勸美方…趁早回到對話合作的正確軌道上來”。
貿易戰陰影籠罩中國兩會
中國領導階層星期二(3月4日)齊聚北京召開年度最大規模的政治會議,在中國本已放緩的經濟背景之下,強調經濟維穩並尋求應對美國最新一輪關稅措施的方案。
這一係列閉門會議被稱為“兩會”,是中國“橡皮圖章”式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同時舉行的政策討論場合。
會議的投票受到嚴格控製,所有法案在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審批後才會通過。
中國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大會發言人婁勤儉星期二表示,會議將於3月5日上午開幕,3月11日下午閉幕,會期七天,共有三次全體會議。人大會議期間,國務院有關部門還將分別就外交、經濟、民生主題舉行三場新聞發布會。
此外,中國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大會新聞發言人劉結一表示,會議於3月4日下午3點在中國人民大會堂開幕。據法新社報道,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和其他黨內高層出席。政協會議閉幕時間為3月10日上午,會期六天。
這場政治會議將難得地揭示北京如何規劃實現其經濟增長目標,分析人士預測,該目標可能定為5%,並同時麵對不可預測的美國。
會議召開前,婁勤儉坦言,中國的經濟運行,麵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他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世界經濟政治不確定性上升……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
不過婁勤儉表示,他對中國經濟抵禦這些逆風的能力充滿信心,他稱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
會議開幕之際,美國加征的額外關稅正式生效,中國也於星期二宣布了反製措施。
外界也將關注中國是否會推出刺激措施來提振國內需求,這對於抵消受關稅影響的出口下滑至關重要。
經濟為焦點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星期三(3月5日)預計在全國人大開幕會議上發表講話,預計將公布經濟目標。
法新社調查的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北京將設定約5%的經濟增長目標,與2024年持平。但觀察人士指出,考慮到中國當前麵臨的經濟逆風,這一目標相當具有挑戰性。
分析人士預計,政策製定者將擴大“以舊換新”計劃的範圍,該計劃允許消費者用舊家電及其他物品置換新品。
此外,中國還在努力應對長期的房地產行業危機和高青年失業率,這些問題削弱了人們對經濟的信心。中國經濟曾長期維持雙位數增長,但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一直難以實現全麵複蘇。
上個月習近平罕見地與中國科技巨頭舉行會談後,投資者還將關注中國是否會進一步支持私營企業。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表示,政府官員們將試圖向外傳遞積極的信號,即中國“仍然狀況良好”。
然而他認為,會議期間可能不會宣布具體政策,因此對市場的影響可能“有限”。
“過去,全國人大會議更偏向製定議程。現在是更多的信息傳遞和政治宣傳,”吳木鑾說。“現在,這是一人政治。”
應對難以預測的美國
此次會議將受到密切關注,外界希望從中觀察中國如何應對美國這個最大貿易夥伴與戰略競爭對手日益難以預測的行為。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者莊嘉穎(Ja Ian Chong)說:“人們將關注習近平將如何應對特朗普政府帶來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
瑞銀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對法新社表示:“我們預計中國將增加政策支持,以應對來自美國的更大外部衝擊。”
中國還將於本周公布年度國防預算。
分析人士預計軍費將有所增加,因為南中國海和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日益加劇。
“我預計中國將在增強軍事實力方麵進一步投資,特別是在導彈、飛機和軍事人工智能領域,”莊嘉穎表示。
多年來,中國的國防預算增速一直快於其經濟增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