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2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到訪白宮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在橢圓形辦公室爆發激烈爭吵,震驚了國際社會。
3月3日,德國《明鏡》周刊爆料,烏克蘭內部官員甚至私下討論認為澤連斯基“像個孩子”,情緒化、不考慮後果。同一天,有可能成為下一任德國總理的弗裏德裏希·默茨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場憤怒的爭吵是美國人預先計劃好的“伏擊”。
▲弗裏德裏希·默茨
多名烏官員受訪時稱:
澤連斯基思維“像個孩子”
認為願望強烈就能實現目標
澤連斯基此次訪美意在與美國敲定一項稀土礦產協議,並試圖鞏固特朗普對烏克蘭的支持。然而,事情並未按計劃發展。三人在媒體前爆發激烈爭吵,特朗普和美國副總統萬斯雙雙批評澤連斯基,指責他未能有效應對俄烏衝突,對美國提供的援助缺乏感激之情。最終,澤連斯基被“請出”白宮。
▲2月28日,特朗普與澤連斯基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晤 圖據視覺中國
3月3日,德國《明鏡》周刊刊文披露了烏克蘭內部對澤連斯基的尖銳看法。多名前任和現任官員在接受采訪時匿名透露,他們認為這位領導人的思維“像個孩子”。一名前工作人員稱,“他的想法也是如此。”一名基輔高級官員補充說:“直到今天,他的世界觀仍像小學生。”
報道回顧了澤連斯基的政治軌跡:2019年,針對解決頓巴斯衝突等諸多複雜問題,他提出“簡單化的解決方案”並借此上台。2022年底,他在美獲美國國會熱烈掌聲後“信心大增”,甚至開始覺得自己可以責備西方盟友不夠積極。2023年7月北約峰會前,他公開發表對抗性言論,批評北約未明確邀請烏克蘭加入的時間表,稱其“荒謬”,此舉曾引發美國不滿。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當時就表示,美國人民“理應得到基輔領導層一些感恩”。
一名曾與澤連斯基共事的消息人士向《明鏡》透露:“他就像個孩子,認為隻要足夠強烈地想要某樣東西並相信它,就會得到它。”該刊認為,澤連斯基的目標是通過行動證明自己是“主角”,卻不計後果。然而,隨著俄軍在頓巴斯推進,他如今“已經沒有角色可扮演了”,“看起來無力且脆弱。”
默茨談白宮爭吵:
是美國“故意升級”的結果
歐洲最重要的任務是努力挽留美國
2月24日淩晨,德國聯邦選舉委員會公布德國聯邦議院(議會下院)選舉初步計票結果,基督教民主聯盟與基督教社會聯盟組成的聯盟黨得票領先於其他政黨。選舉委員會預測,聯盟黨主席、總理候選人弗裏德裏希·默茨將被提名為德國下任總理。默茨就澤連斯基與特朗普在白宮發生的激烈爭吵發表看法認為,爭吵是美國“故意升級”的結果。
▲默茨 圖據視覺中國
3月3日,默茨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場衝突並非“自發反應”,而是美國“故意升級”的結果。“我反複看了那段互動。”默茨說,“在我看來,這顯然是橢圓形辦公室會議中有意為之的升級。”他還指出,這與近期美國外交政策的一係列動作存在“某種連續性”,包括萬斯上個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激進演講。當時,萬斯呼籲歐洲“自己站出來”管理防務,並抨擊歐洲價值觀,震驚了與會領導人。
默茨坦言,他對特朗普、萬斯與澤連斯基之間“對話的語氣”感到“相當驚訝”,雙方互嗆“無助於解決問題”。他強調,歐洲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盡一切努力讓美國留在歐洲”,尤其是在特朗普及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頻頻警告歐洲不能再依賴跨大西洋聯盟或美國軍隊駐紮在歐洲大陸來保障安全之後。
默茨還在社交媒體上向澤連斯基喊話:“無論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都與烏克蘭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