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重磅報告:中美競技的18個關鍵產業
吳曉波頻道
2025-03-02 20:17:10
“未來15年,重塑全球經濟的18個關鍵領域將創造出29萬—48萬億美元的收入和2萬—6萬億美元的利潤,對全球GDP增長總量的貢獻率達到18%—34%。”
文 / 巴九靈
從古至今,政治與經濟的博弈,始終是人類社會的競技場。
在商業文明世界中,每個領域也都在上演著“定義權”的卡位戰。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最新發布的《未來的主要“競技場”》報告,將未來15年的全球競爭版圖拆解成了18個關鍵戰場。
數據顯示,預計到2040年,這18個競技場將創造出29萬—48萬億美元的收入,貢獻1/3的全球GDP增長。
實際上,在過去的20餘年間,已有12個競技場展現出了驚人的成長力。2005年,12個行業創造了550億美元的經濟利潤,占全球總額的比例尚不足10%;到了2019年占比飆升至49%,可以說幾乎占據了全球的半壁江山。
伴隨的,是大量的重大投資、創新、價值轉移發生在這些行業,也湧現出一批或黑馬或巨頭的全球化企業。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18個競技場也將是競爭、創新和價值創造的中心,甚至會掀起一場“創造性破壞”浪潮。
在此,我們梳理了麥肯錫報告中的關鍵信息和數據,用6張數據圖和大家聊聊這些重塑世界經濟的主陣地。
何為競技場?
所謂競技場,麥肯錫用兩個關鍵詞對這些領域進行了標記——高增長、高活力。
這不僅意味著它們可以吃掉全球經濟增量的大塊蛋糕,也意味著市場瞬息萬變,新玩家隨時可能顛覆舊秩序。
以如今的12個競技場為例,在2005—2020年間,它們創造了驚人的財富效應: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0%,市值增速更是達到16%,遠超非競技場行業的4%和6%。
同時,這些行業的營收和市值洗牌率均值,分別高達49%和66%,比非競技場行業顯著高出17個百分點和19個百分點。
這其中,最大的洗牌變化出現在由新科技巨頭創造的類別。比如電子商務企業市值占12個競技場總市值的比重,從2005年的0.35%激增至2020年的4.2%。單是阿裏巴巴、亞馬遜和京東這三家電商時代中成長起來的巨頭,就占據了市場資本增長的63%。
類似的情形同樣發生在雲計算、消費互聯網、電動汽車等競技場中。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這12個競技場行業的崛起,普遍受益於數字化浪潮,比如全天候、跨地域的電商生態,從影院/CD向移動端遷移的內容消費,創新的鋰離子電池技術等。
而這些或進化或顛覆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催生了潛力巨大的市場。比如在雲計算、消費互聯網、電動汽車等新興領域,2005—2020年間的複合增速達到13%—33%。
當前的12個競技場:六大特征下的生存法則
探明未來的競技法則,我們不妨從過去已被驗證的競技場中尋找規律。根據麥肯錫研究數據,當今的12個競技領域存在鮮明的六大特點。
①高利潤
2005年,12個行業的經濟利潤占全球總額的比例尚不足10%,到2020年這一比例就大幅上升至49%,其中消費電子、互聯網消費和半導體領域占據領先地位。
麵對諸如2020年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這些競技場的資本回報率仍能保持在28%的高位,使得其經濟利潤能夠持續增長;相比之下,其他行業的經濟利潤總體為負值(資本回報率僅12%)。
②高投資
2005年,美國企業研發支出的62%流向競技場及相關行業,到2020年進一步增加至65%。分行業來看,半導體和電子元器件所占的創新投資份額最大,其次是生物製藥和軟件。
③新生力量
2020年,12個競技場總市值的33%來自2005年的“局外”公司。換言之,這些公司當年尚不存在,或是市值低於35億美元,亦或是存在但尚未成為這些領域的主要競爭者。
④巨頭搖籃
截至2020年,競技場行業總市值的74%由市值超500億美元的巨頭掌控,其中半數來自市值超2000億美元的超級巨頭。而在非競技場行業,這一比例僅為47%和15%。
⑤高集中度
以雲服務、消費電子、消費互聯網、電動車和支付這5個行業為例,2020年頭部十家企業至少占其行業市值和營收的90%以上。
不過長期來看,即便在高集中度下,行業內部競爭依舊激烈。比如在消費互聯網領域,從2012年到2020年,排名前三的Alphabet、Meta和騰訊中,Alphabet的市占率從約50%降至30%,騰訊則由10%增至20%。
⑥全球化突出
競技場企業平均50%的營收來自本土以外,68%的企業海外營收占比超過20%。其中,軟件行業特別典型,2020年行業四大巨頭(微軟、IBM、甲骨文、SAP)近60%的營收來自海外市場。
未來的18個競技場:一場迫近的顛覆式浪潮
對於未來的18個潛在競技場,麥肯錫將其主要分為了三大類。同時,我們根據麥肯錫研究內容,提煉總結了重要領域的增長動能、競爭要素和關鍵變量。
第一類,持續競技場。它們已經位於商業舞台中心,但增長引擎仍未熄火,主要為電子商務、電動汽車、雲服務和半導體四大行業。
這些行業均處於市場滲透率S型曲線的快速增長中期,且將在創新與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持續擴張。
第二類,分拆競技場。我們可以理解為是成熟行業中的“新物種”,主要為AI軟件和服務、數字廣告和流媒體三大行業。
隨著消費互聯網、軟件和視頻與音頻娛樂行業進入S型曲線尾部,上述三個細分行業將通過技術躍遷或模式重構,在未來幾年內實現爆發式增長。
第三類,新興競技場。雖然這些行業在成熟度上存在差異,但都具備高增長和高活力的潛能,處於S型曲線的早期至中期階段。
具體來看,這11個競技場分別為共享自動駕駛車輛、航天、網絡安全、電池、模塊化施工、電子遊戲、機器人、工業和消費生物技術、未來空中交通、治療肥胖症及相關疾病的藥物、核裂變發電站。
此外,麥肯錫還研究了一些“準新興競技場”,雖然增長前景或未來活力尚不明朗,但也蘊藏著重大的發展機遇,比如清潔氫、低碳材料、老年產品和服務、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行業。
作為有誌企業的主“競技場”,這18個行業在未來15年,收入或將增長至29萬—48萬億美元間,複合年增長率達到8%—11%,占全球GDP份額從2022年的4%增長至2040年的10%—16%。
中國優勢:從追趕者到規則重塑者
縱觀各國/地區在當今12大競技場的表現,美國企業占據了除工業電子以外所有領域的主導地位;在工業電子領域,中國則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資本份額。
此外,中國在消費互聯網、電動汽車、電子商務和半導體等領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市場資本占比從22%到30%不等。
細數未來的18個競技場,麥肯錫表示,中國在電子商務、數字廣告、AI軟件和服務、網絡安全、半導體、電動汽車、電池和機器人等領域具備發揮優勢的機會和潛力。
在此,和大家分享幾組數據:
①2024年全球新增4.5萬條生成式AI專利信息,與過去10年總量相當。其中2.7萬條來自中國,以61.5%的占比位列斷層第一。
②DeepSeek橫空出世,登頂App
Store全球下載榜。DeepSeek帶動AI算力效率出現拐點,標誌著中國在全球AI領域從“跟隨者”向“創新者”轉變。
③為了攻克國際製裁和技術“卡脖子”的難關,半導體已經成為了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產業之一。中芯國際首次躍升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2024年三季度收入突破20億美元。
④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工人擁有量)已躍居世界第三位。在全球參與製造人形機器人的100家上市公司中,中國企業占比高達56%。
可見,中國在高附加值領域的優勢和在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展。
用德銀的話來說,2025年,是投資界意識到中國正在超越世界其他地區的年份。
最後,如報告中所言,“未來的贏家不屬於規模最大者,而屬於最敏捷的進化者”。
身處這些競技場的企業家們,在這場商業大航海中,既要看到遠處的燈塔,也要警惕腳下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