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交易,我的生活就是交易。”
——特朗普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自稱“創造曆史”的特朗普,就在2月的最後一天,又創造了曆史——現代外交的災難史。
在全球電視直播鏡頭前,特朗普以及副總統萬斯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展開激烈爭吵,臉色陰沉的澤連斯基被趕出白宮,連午飯都沒吃上。那份充滿爭議的礦產協議並未簽署,原定的雙方官方活動也全部被取消。
《經濟學人》用一句話,精辟總結了這次外交事件,“2月28日,澤連斯基抵達白宮時,美烏關係脆弱且不確定。當這位烏克蘭總統離開時,美烏關係已支離破碎。”
此前準備的雙方發言演講台 圖源:彭博社
起初,這一切都符合既定的外交禮儀流程。作為東道主的特朗普,在白宮門口迎接澤連斯基,儀仗隊列隊,元首握手。澤連斯基贈送給特朗普一條烏克蘭拳擊手的冠軍腰帶,特朗普則“稱讚”澤連斯基的裝扮。
接著,就是一場安排在橢圓形辦公室的對話以及答記者問活動。活動持續了50分鍾,前40分偶爾有點小摩擦,但整體氛圍友好,可是在最後的10分鍾,形勢直轉之下,演變成混亂、爭吵、指責、不滿。
導火索,是在萬斯說了“特朗普正在通過外交手段解決戰爭”這句話之後。
澤連斯基說,自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美國先後經曆了奧巴馬、特朗普、拜登再到特朗普重返白宮幾個階段,但沒人成功阻止,俄烏在2019年就簽署了協議,他反問萬斯:“你說的是什麽外交手段?”
萬斯發怒:“我討論的是一種讓烏克蘭免於毀滅的外交手段。”隨後,他指責澤連斯基:“我認為你來到橢圓形辦公室,試圖在美國媒體麵前就此事進行爭論是不尊重人的表現。”“你應該感謝特朗普總統試圖結束這場衝突。”
特朗普與澤連斯基在白宮會晤
澤連斯基回應萬斯斷言,並表示美國有朝一日可能會感受到來自俄羅斯的威脅:“你們現在有海洋當屏障,所以現在感覺不到,但將來會感受到的。”
這句話激怒了特朗普,他打斷了澤連斯基的話。“別跟我們說我們會有什麽感受,”他提高嗓門說道,“你現在的處境不利,你手裏的牌不好。”
“我不是在打牌,”澤連斯基先回答道,“總統先生,我是非常認真的。我是戰時的總統。”
特朗普反駁道:“你這是在拿第三次世界大戰作賭注。而且你這種做法對這個國家極不尊重,這個國家對你的支持遠超很多人認為應有的程度。”
萬斯又插話:“在這整個會議期間,你有沒有說過一句‘謝謝’?沒有。”
“我說過很多次了,”澤連斯基說,“甚至今天就說了。”
就這樣,一個主持過真人秀節目多年的美國總統,一個80後的政治素人副總統,一個當過喜劇演員的總統,三者同台,上演了一場外交鬧劇。
這番交鋒暗示了烏、美雙方的兩大矛盾。
其一,烏克蘭要的是美國的安全保障,雙方計劃簽訂的那份能讓美國從烏克蘭獲取經濟利益的礦產協議,更像是一份經濟協議,並沒有提供明確的安全保障,而特朗普多次宣稱,美國無法提供太多安全保障。
其二,特朗普認為,通過他的外交斡旋,能實現和平,但烏克蘭認為,沒有安全保障的安全協議就是廢紙,澤連斯基也反複宣稱,由於已經被單方麵毀約多次,因此並不相信停火協議能保護烏克蘭安全。
期間,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雙眉緊鎖,而烏克蘭駐美大使一會兒扶額,一會兒掐著眉心,目睹著美烏關係衝向最穀底。
圖源:觀察者網
記者們同樣感到震驚,NYT的記者寫道,“在記憶中,沒有哪位美國總統曾在橢圓形辦公室,當著媒體鏡頭,以如此惡毒的方式斥責來訪的領導人,哪怕是美國的對手,更別說是一個名義上的盟友了。”
事後,特朗普說,等這位對美國不敬的烏克蘭總統準備好實現和平時,可以再來。內閣成員們紛紛批評澤連斯基,一位特朗普的共和黨盟友說,“澤連斯基要麽辭職,要麽換個人跟美國談判”。也有媒體說,如果澤連斯基像萬斯一樣學會了拍特朗普馬屁,壓抑著情感,誇誇總統,可能就沒有這場爭執了。
圖源:X
不過澤連斯基在接受福克斯采訪時說,他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麽,也不認為需要向特朗普道歉,但他還是感謝了美國的支持。截至發稿,他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38條感謝貼,感謝美國以及那些支持他的歐洲國家領導以及美國民主黨議員們。
圖源:X
爭吵結束後,波蘭總理立即向烏克蘭發出了聲援的信息:“親愛的烏克蘭朋友們,你們並不孤單。”幾乎所有重要的歐洲領導人都效仿了這一做法。
圖源:X
澤連斯基與特朗普上一次公開“鏈接”,始於2019年7月25日。
這是一通全球矚目的通話:除了祝賀喜劇演員總統成功當選之外,作為同樣出身非常規的政治素人總統,1.0版本的特朗普向澤連斯基施壓,他以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為籌碼,要求澤連斯基調查潛在的競選對手拜登的醜聞,當時拜登的兒子在烏克蘭有生意。
當年9月,兩人通話記錄曝光,特朗普與澤連斯基分別成為了醜聞的主配角。
2019年9月的特朗普與澤連斯基
據NYT報道:烏克蘭總統對特朗普表示感謝美國在國防方麵給予的支持,並強調“烏克蘭準備在接下來的舉措中繼續合作”,特朗普對此回應要求針對拜登案展開調查。
報道還稱,澤連斯基對特朗普調查拜登的要求做出了積極回應,他表示,“這個調查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重建外界對我們的信任。我將會親自跟進此事。”
然而最後,特朗普的計劃未能成功,此事也導致他被眾議院彈劾,不過涉險過關。
事件曝光後,澤連斯基表示:希望與唐納德·特朗普總統進行“實質性”會晤,並強調烏克蘭需要美國的持續支持。
一方威脅用援助換取交易,另一方稱要重建信任、強調美國支持的重要性,曆史誠然總是押著相似的韻腳,但萬事皆有因果。
FT在一篇報道中稱,總統及其支持者對澤連斯基拒絕在2020年總統大選前揭露拜登家族醜聞感到不滿,這讓澤連斯基在六年後的談判中處於弱勢地位。
實質上,澤連斯基也沒能完成烏克蘭每一位領導人的高難度情商課——與美國打交道的一個基本規則:永遠不要激怒任何可能成為總統的人。
雖然特朗普再次當選後,澤連斯基是首批向他表示祝賀的領導人之一,但有件事也讓特朗普耿耿於懷。2024年9月競選期間,他參觀了搖擺州賓夕法尼亞的一家軍工廠,當時陪同他的隻有民主黨人。這成為特朗普一方攻擊他的證據,在這次白宮會談上,萬斯也不忘嘲諷澤連斯基:“你十月去了賓夕法尼亞州為反對派助選!”
2024年9月澤連斯基在賓夕法尼亞 圖源:澤連斯基X賬號
俄烏衝突爆發當天,特朗普在誇讚澤連斯基“勇敢”之後,就幾乎再無同情和聲援之意。相反,這場衝突成了特朗普卷土重來的政治籌碼之一:他罵拜登應對無力,持續質疑拜登為何要花費重金保衛烏克蘭,稱自己當選後將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衝突。
實際上,特朗普也沒能兌現承諾。在那場激烈的爭吵發生前,他的發言中,除了deal(交易),另外高頻出現的詞便是“quickly(盡快)”。
為了“盡快達成交易”,他應對這場牌局的手段卻荒誕且功利。
◎ 首先,他創造了針對烏克蘭的全新敘事。
他拋棄了美國既往的口徑,認為烏克蘭不是受害者,而是罪魁禍首。
他還說,澤連斯基是個“未經選舉的獨裁者”(隨後為了交易,又假裝沒這麽說過),在選民中支持率極低,還哄騙美國為其提供幫助,說服美國投入3500億美元,去打一場根本贏不了的仗。
美國的總統們總是對盟友挑三揀四。二戰時,羅斯福就極其討厭法國的戴高樂。巴以衝突時,拜登就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進行了嚴厲的批評,甚至與澤連斯基的關係,有時候也有緊張的苗頭。但特朗普在譏諷盟友方麵,顯然走得更遠。
最終,這些責備烏克蘭的言論引來媒體辟謠:自俄烏衝突以來,美國援助了1190億美元,而歐洲等國援助了1380億美元;澤連斯基支持率雖有下滑,但還是在50%以上。
◎ 其次,他創造了美國總統前所未有的“行動”。近一個月來,他火速推動了與俄羅斯的關係。他首先與普京進行了長達90分鍾的通話,接著俄、美雙方代表就俄烏衝突、兩國關係等問題進行了首輪談判。這些行動,都將歐洲國家以及烏克蘭排除在外。
俄烏衝突三周年之際,在聯合國大會譴責俄羅斯的投票決議上,美國罕見地跟俄羅斯一起,投下了反對票。
◎ 第三,對烏克蘭,他扮演起了一個“黑幫教父”的角色。
他希望獲取烏克蘭的稀土、石油等資源,作為對美國援烏的補償。他要求烏克蘭簽署一份礦產協議,最開始要價是5000億美元。美國財政部長向澤連斯基提出了該協議,要求烏克蘭將自然資源收益的一半,交給美國。但澤連斯基以安全得不到保障為由,拒絕了提議,他還說,他不會簽署一份要由十代烏克蘭人買單的協議。
烏克蘭的石墨礦 圖源:彭博社
“城下之盟”“黑手黨行為”“勒索”“殖民主義”是美媒對該協議的普遍評價。
最終,美方放寬了協議的部分要求,澤連斯基也明白,烏克蘭迫切需要美國的援助以及它的武器,為了緩和與美國的關係,繼續獲得美國的支持,經過多輪博弈後,他答應了協議的簽訂。
但是在這份協議中,烏克蘭最在意的安全保障,依舊沒有得到真正的保證。
澤連斯基在去美國之前說,這份協議是取得成功還是最終消失,取決於與特朗普的對話。
最後,他親自參與並見證了一場史詩級的外交災難,協議之事懸而未決。接著他飛去了英國,去參加一場國際會議。
白宮爭吵後,特朗普打趣說這會是一檔精彩的電視節目,他說對了一半。
換個思路想,有時候吵架是吵給別人看的,或許澤連斯基當前也在考量,如何爭取將這次吵架的利益最大化。
這次他取得了進展。截至我們發稿前,澤連斯基宣布,在雙方領導人的見證下,烏克蘭與英國簽署了貸款協議——這是一項向烏提供22.6億英鎊貸款的協議,用於加強烏克蘭的國防能力。
澤連斯基在X上表示與斯塔默進行了溫暖的(warm)會麵
《經濟學人》曾如此評價特朗普2.0時代的外交政策:他喜歡把地緣政治比作一場紙牌遊戲。
比如,他談到最近的俄烏形勢時說,俄羅斯軍隊“占領了大片領土,所以他們有牌”;他暗示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拒絕接受不可避免的結果時也會說“他沒有牌”。
但特朗普手裏也沒有多少好牌。
圖源:經濟學人
他所要交易的對象,無論是歐洲、俄羅斯還是烏克蘭,也都有自己“優先級”。
一個月來,他設法結束俄烏的敵對狀態,但雙方都有自己的敘事和堅持,烏克蘭在妥協與抗爭中搖擺,俄羅斯喜聞樂見但又在懷疑中靜觀其變。
與此同時,特朗普也不能否認,美國的強大一部分有賴於盟友的支持,它依賴歐洲的軍事基地來監督和供應非洲和中東的大量軍事行動,它還大量利用來自歐洲和亞洲盟友的情報。
特朗普2.0版本的外交政策實施了一個月,人們感受到了“活久見”,盟友感受到了動蕩,而至少從結果看,到目前為止,相比他們自己吹噓的,特朗普與其支持者所經曆的,更多是挫敗。
這無疑會導致兩種結局:一個為達目的比過去更瘋狂的特朗普,和一個更令人感到越來越不強大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