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月28日赴白宮會晤美國總統川普,原本要商討美烏稀土礦產協議,會談過程爆發口角,收場難看。(路透)
川普與澤倫斯基在白宮會談,不歡而散。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設法促成俄烏終戰,說服烏克蘭簽署稀土礦產協議以換取烏方“還債”並籌募重建基金。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周五(2/28)赴白宮拜訪川普,2人卻當著媒體直播鏡頭吵給全球看,留下國際外交場合罕見一幕。此事對於美烏盟誼、美俄解凍前景有何影響?莫斯科怎麽看?歐洲怎麽因應?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彙整4位歐洲關係專家給出冷靜的建議。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邀請曾任美國國務院歐洲事務助理國務卿的俄羅斯專家佛裏特(Daniel Fried)、大西洋理事會歐亞中心非常駐研究員謝德(Leslie Shedd)、歐亞中心非常駐資深研究員惠特摩(Brian Whitmore)、歐洲中心非常駐資深研究員黎卓(Rachel Rizzo)評論並提供建議。
協議無果 對美國沒好處
川普與澤倫斯基這場以大吵收場的會談,檯麵上兩大爭點在於俄羅斯總統普京違反協議的前例、澤倫斯基是否對美國夠尊重、夠感激。佛裏特直言,這場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史無前例的元首爭吵,症結並非雙方是否行禮如儀,“問題在於,與烏方決裂似乎無法促進美國的國家利益”,其次是美國自身對於礦產協議、對於支持烏克蘭、對於歐洲國家在烏克蘭與歐洲防禦的整體貢獻等事務,缺乏一致立場。
澤氏應道歉、找保守派媒體宣傳
無論誰該為這場鬧劇負責,曾任美國國會議員與總統候選人高級顧問的謝德建議澤倫斯基趕緊道歉,而且要找《紐約郵報》、《華盛頓觀察家報》等多家美國保守派媒體進行一輪“改變大眾觀感”宣傳。不過,澤倫斯周五離開白宮後,當晚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專訪時拒絕向川普致歉,謝德認為這一點會讓修複兩人關係變得更困難。謝德建議澤倫斯基仍應嚐試複談礦產協議,理由之一在於“加強激勵美國支持烏克蘭”,因為“在烏克蘭擺脫戰爭與俄國進一步侵略之前”,美國無法拿到礦產。
開心的是莫斯科
曾任駐莫斯科特派記者的惠特摩指出,川澤吵翻必定讓俄羅斯官員樂不可支,俄媒已經大加鞭笞訓斥澤倫斯基,“這一切都讓克裏姆林宮更接近目標,那就是美俄越過烏克蘭去討論烏克蘭的未來”。惠特摩指出,這也讓普京希望美方解除針對俄羅斯諸多製裁的目標更加可能實現。他認為俄烏戰爭關鍵變數,很多專家都指出俄國經濟很糟而且明年會陷入危機,這對莫斯科發動侵略戰爭會是阻力,然而“美烏每次吵架都會讓普京得利,隻要西方自己人有爭執,普京就會更加趾高氣昂。進普京的局,川普是要冒險的。”
穩住國會支持者
美國國會共和黨籍議員有不少人力挺烏克蘭,但麵臨基層支持者抨擊的窘境。
接下來怎辦?
澤倫斯基見了川普之後,已與歐洲領導人如法國總統馬克龍、北約祕書長呂特等人交談,接下來還會出席倫敦的歐洲峰會。黎卓表示,川普認為歐洲無法端出真正的解決方案,接下來的談判恐已排除歐洲,“此刻就能真正看出歐洲的能耐了,能否真正擔起責任、為烏克蘭提供長期安全保障、派遣地麵部隊以助實現持久和平?歐盟官員與成員國之間意見分歧,會不會破壞歐盟應有的領導能力與角色?”
佛裏特認為華府也有棘手問題待解,“這次大吵像是一次更深的決裂,不僅與烏克蘭決裂,而且是與美國從杜魯門到裏根時代長期主張的『自由世界』戰略決裂”。不過,佛裏特認為川普喜歡“迂迴曲折”,此事可能還有轉折,澤倫斯基除了公開向美國的長期支持致謝,更可以明確支持川普為了實現“停火與保證烏克蘭安全”所做的努力;至於白宮這廂,他建議川普團隊說明“敦促澤倫斯基非為普京利益,而是要促成包括保證烏克蘭安全在內的和談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