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罵戰:澤連斯基更像有意為之 川普其實輸得更慘
杭子牙
2025-03-02 07:54:14
2025年2月28日,美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在華盛頓特區白宮,參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會談時發表講話。(Reuters)
川普(Donald Trump)和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總統罵戰,表麵看起來了,澤連斯基遭川普和萬斯(JD
Vance)圍毆,一直處於被壓製狀態,聯合記者會取消,澤連斯基一行連飯都沒得吃被趕出白宮,川普也惱羞成怒據傳要即刻取消所有對烏克蘭的援助,從這些維度看,澤連斯基好像輸了,川普贏了。
但是同樣從烏克蘭澤連斯基一方,換個角度,卻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結論。
我們知道,這次澤連斯基到美國,除了想說服川普政府繼續支持戰爭,還有一個美方強加的任務是簽署礦產協議。
烏克蘭戰爭打了三年多,幾乎把這個國家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打碎了,男人在戰場上戰死了,女人、兒童很多到了其他歐洲國家,最肥沃最富饒的土地被俄羅斯搶走了,可以說烏克蘭就剩下這點家底了。接下來可能還有戰爭,還有戰後重建,還有三千萬人要吃飯,都靠著這點僅剩的家底了。
如果在沒有得到安全保障的話就把這個協議簽下去,那烏克蘭這三年仗真是白打了。
另外還有澤連斯基個人,如果他簽下這個協議,他在台上還好,一旦他日後下台,或簽完協議又被美國一腳踹下去,那他可就真成出賣烏克蘭國家利益的民族罪人,要被世世代代釘到曆史的恥辱柱上,讓烏克蘭後代世世代代辱罵了。
所以若換了你是澤連斯基,你會不會簽這個協議?至少目前,在來自歐美的安全保障還八字沒一撇的情況下(歐盟和北約都不能加入,維和部隊的事情也還根本沒談),你敢簽這個協議?我覺得這才是澤連斯基現在首要考慮的問題。
而通過這場公開吵架,至少在短期內,算是把這個協議給吵黃了。
而且通過把澤連斯基和川普之間的矛盾在歐洲麵前充分暴露出來,澤連斯基也更緊密的把自己和仍然在支持戰爭的歐洲國家捆綁到了一起。以歐洲和美國現在撕的那個樣子,你想想看,如果澤連斯基到白宮啥話不說就先跪了,把協議簽了,歐洲會怎麽想?
歐洲也不是搞慈善的。歐洲也借了烏克蘭一大筆錢,也想著烏克蘭用礦產資源還債呢。澤連斯基如果到白宮跨嚓一跪,說算了,我聽你美國老大哥的。那現在仍然在支持戰爭的歐洲立馬就懵了,一則,你特麽這不是把我們歐洲耍了嘛?!二則,我們的錢怎麽辦,你拿什麽還?
歐洲如果現在再一撤,一撒手,那澤連斯基就真的雞飛蛋打,真的傻眼了。他現在這一吵,至少穩住了歐洲。
另外在烏克蘭人民麵前,澤連斯基這一吵,你猜他在烏克蘭的支持率會怎樣?那些在前線仍然打仗的將軍士兵們會怎樣看?當然是支持澤連斯基啦。
人民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個體理性在群體非理性麵前屁都不是,這在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一樣。
作為一般具體的烏克蘭人民,從個體理性角度,這場爭吵絕對是最糟糕的事。但是從群體非理性的角度,作為一個集體抽象存在的“烏克蘭人民”是這樣看的:瞧我們的總統多牛逼,東邊頂住了俄羅斯普京的軍事壓力,西邊頂住了美國川普的政治壓力,我們小小一個國家,我們的總統,一個人硬剛俄羅斯和美國,捍衛了我們烏克蘭的尊嚴和利益,我們多厲害!
烏克蘭人在戰場上堅持下去的這股氣,就保住了。
2025年2月28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白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爆發罵戰,在旁的烏克蘭駐美大使馬爾卡羅娃(Oksana
Markarova)被媒體拍到,她右手掐眉心,一臉不忍直視的尷尬模樣。(X@kaitlancollins)
不少在外麵觀戰的局外人會嘲笑澤連斯基,說他跑到白宮去自取其辱,想站著把飯要了。這種諷刺自有局外人的道理,但說實話,這種說法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把自己帶入澤連斯基的角色想想看,這幾年以來,假如換成這些嘲笑澤連斯基的人,有沒有這個抗壓韌性?如果把他們一個人扔到白宮這個虎穴狼窩,有沒有這個硬剛的勇氣?
所以從導致戰爭爆發的複雜背景原因看,澤連斯基確實夠蠢。但是從戰爭爆發以來他的表現看,坦率說他還真的越來越像個總統的樣子。他已經不是原來那個隻會在舞台上演滑稽戲的戲子,而是一個合格的戰時總統了。就他這份在壓力麵前的硬氣,這份韌性,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所以這場罵戰,看似澤連斯基輸了,但若再深度分析下去,還真未必。澤連斯基似乎更像在有意為之。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這場罵戰對美國的傷害更大。罵戰把美國的霸道像戲劇一樣展現在世人麵前,美國的那些盟友小弟看在眼裏,會是什麽感覺?以後誰還敢信這個大哥?
當然,硬氣是硬氣,實力是實力。國際政治是實力政治,這一百年來根本沒變。一百年來人類雖然發明了各種國際關係法律體係,但實力仍是支配國際關係的最底層邏輯。
尤其在這個洶湧襲來的“戰國時代”,實力最後還會決定一切。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麵前,再大的韌性和硬氣,到最後恐怕都得被碾成灰。這就是烏克蘭和澤連斯基的悲情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