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一年賺萬億,投資者還是不滿意
財經天下WEEKLY
2025-02-28 21:38:23
DeepSeek火熱了一整月,也將英偉達的股價帶得跌宕起伏。全球AI芯片龍頭的“金身”是否已被打破,隨著財報公布,總算有了一個階段性的答案。
2月27日,英偉達發布了2025財年第四財季及全年財報。在第四財季,英偉達營收達到393.31億美元,同比增長78%;淨利潤為220.91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80%。
對於第四季度的增長原因,英偉達表示得益於市場對Blackwell芯片的強勁需求,以及AI技術的快速發展。
縱觀全年,英偉達2025財年營收為13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472億元),同比增長114%;年淨利潤為7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84億元),同比增長145%。
無論是全年還是單季度,英偉達的營收、利潤增長依然力壓同行。但過去兩個月,DeepSeek的影響力幾乎重塑大模型產業邏輯,也讓英偉達股價大幅震蕩。
1月27日,英偉達單日下跌17%,市值一夜蒸發5900億美元。進入2月,緩過神來的大廠重新開啟算力投入,英偉達股價又在兩周時間內,從116.66美元拉升回138.85美元。
盡管英偉達財報表現已超預期,卻也沒讓見慣了“增長神話”的投資者們完全滿意。
截至2月27日收盤,英偉達股價暴跌8.48%,單日蒸發超過271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2萬億元。英偉達總市值回落至2.93萬億美元,再次跌破3萬億美元。
AI龍頭的這次暴跌,帶動了海外大型科技股的股價全線下滑。當日,特斯拉跌逾3%,亞馬遜跌逾2%,穀歌跌逾2%,Meta跌逾2%,微軟跌逾1%,蘋果跌逾1%。
美國《財富》雜誌曾指出,幾年來英偉達已經讓投資者習慣了這樣一個世界:每季度財報業績都會超出預期,但隻要表現不夠驚喜,股價就會遭受重創。
接下來,英偉達還能穩住在芯片市場上的統治根基,繼續講好一個算力王者的神話故事嗎?
01、增速降到兩位數
從財報來看,英偉達主要有四個營收來源:數據中心、遊戲、專業可視化、汽車,後兩者目前占比較小,營收貢獻主要依賴於數據中心業務和遊戲業務,尤其數據中心業務最為亮眼。
作為收入的首要來源,2024年英偉達的數據中心業務再度迎來業績狂飆,全年營收1152億美元(約8364億元人民幣),占總營收比重的88%,同比增長93%。而在過去兩年,其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80%和60%左右。
數據中心營收的持續上漲,主要得益於英偉達Blackwell架構芯片的大量出貨。英偉達CFO披露,Blackwell在第四季度貢獻了約110億美元的營收,占比超過25%,也是公司有史以來增速最快的產品。
黃仁勳對於Blackwell的表現,同樣不吝溢美之詞:“市場對Blackwell芯片的需求令人驚歎——增加訓練時的算力會讓模型更智能,增加深度思考時投入的算力會讓答案更智能。”
英偉達的Blackwell
AI芯片,是英偉達在2024年GTC大會上正式發布的下一代AI計算架構,也被英偉達稱為“AI超級芯片”。
和上一代相比,Blackwell
AI芯片主要用來解決當前大模型訓練和推理中的算力瓶頸問題。特別是在推理場景中,相比上一代Hopper
100,其推理吞吐量可提高25倍,成本下降到5%。
據媒體報道,微軟、亞馬遜、穀歌和Meta均已向Blackwell服務器下了超100億美元的訂單。
不過,Blackwell芯片的高研發成本,也給英偉達帶去了壓力。數據顯示,英偉達2025財年研發支出為129.14億美元,遠超其2024財年的86.75億美元。這也讓英偉達第四財季的毛利率下降為73%,環比下降3%。
對此,英偉達解釋稱,“這是由於更新的數據中心產品更複雜、更昂貴所致”。而另一方麵,一個令投資者更為不安的消息在於,英偉達最新單季營收環比增速已經開始放緩。
早在2024年6月,就有分析師對英偉達的賣出評級基於一個簡單的案例:英偉達股票被高估,而收入增長正在放緩。而這次財報數據,又再一次印證了增速下滑的事實。
2024財年第四財季,英偉達的營收曾達到265%的曆史峰值。而2025財年第四財季,英偉達營收同比雖大增78%,但增速卻降到了兩位數。
考慮到英偉達的高市值,是建立在高成長預期、高利潤率之上的,目前68倍左右的動態市盈率,意味著未來十年,英偉達都要保持30%以上的利潤增速才能消化估值。市場也需要英偉達不斷提供下季指引,不能再出現DeepSeek這樣的市值蒸發慘劇。
02、“英偉達聯盟”正在分化
過去十年,英偉達的成功建立在“算力即權力”的定律上。如今,伴隨著大模型參數增長放緩、稀疏計算、模型蒸餾等多項重大技術創新,英偉達的算力神話,已遭到了質疑。
在國內,“苦英偉達久矣”的科技大廠們相繼和DeepSeek聯手,華為、阿裏、騰訊、百度、字節火山等眾多雲廠商們,以實際行動接入了DeepSeek的端口。
在國外,巨頭針對英偉達的陣營也在分化。2月10日媒體報道,OpenAI正在通過開發其首款自家AI芯片,以減少對英偉達芯片的需求。
不過,對於外界的種種擔憂,黃仁勳在遭遇短暫挫敗後,很快恢複了樂觀。
他在參加的一檔海外節目中表示:“市場對於DeepSeek開源推理模型R1的反應存在誤解,錯誤地認為R1從天而降,我們不再需要進行任何計算,而事實恰恰相反。”
在他看來,DeepSeek R1的發布本質上利好AI市場,能夠加速AI被采用,也就意味著市場仍然需要計算資源。
事實證明,海外巨頭很快投入到了新一輪芯片“燒錢”大戰。最新財報季中,微軟、穀歌、Meta、亞馬遜等相繼宣布,今年AI合計資本投入將超過3150億美元。
2月19日,馬斯克的xAI公司推出了最新大模型Grok-3,更被曝是由20萬張英偉達GPU訓練而成,硬件成本高達30億美元。
這次電話會議上,黃仁勳直截了當地誇讚了DeepSeek-R1,認為其“點燃了全球的熱情”。
“推理帶來的潛在需求讓人感到興奮,這將要求比大語言模型更多地計算,可能會要求比當前多出(至少)數百萬倍的計算。更重要的是,它開源了一個世界級的推理AI模型,幾乎每一個AI開發者都在應用R1。”黃仁勳說道。
不過,DeepSeek即便將帶動更多應用端場景落地,未來的推理算力是否還會長期被英偉達壟斷,已經被打上了一個問號。
有趣的是,英偉達自己已經在效仿DeepSeek的開源趨勢,推出自研新模型。2月25日,英偉達宣布開源了首個基於Blackwell架構的優化方案——DeepSeek-R1-FP4。在新模型的加持下,采用Blackwell的B200可以達到每秒21088
tokens的推理吞吐量,相較於H100性能提升了25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於DeepSeek-R1是在今年1月下旬發布,並沒有影響到英偉達此次財報的對應指標。DeepSeek給英偉達帶來的真正影響,要在2026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情況中才能反映出來。
不過,英偉達在其最新財報中給出了一些指引,預估其將出現一定業績浮動:“預計下一季度起營業收入為430億美元(約3122億元),上下浮動2%。同時,預計GAAP毛利率將延續下滑基調,降至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