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新加坡大選結果公布後,時任總理李顯龍第一時間給反對黨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撥去電話,祝賀他和工人黨在大選的出色表現,並提出將正式認可他為反對黨領袖。
彼時,成立63年的工人黨,以斬獲國會10個議席的成績,創下新加坡獨立以來反對黨的最佳戰績。此前,由於新加坡憲法未就反對黨領袖職位作出相關規定,該職位在國會中長期處於非正式狀態。
時年43歲的畢丹星在獲任首個官方認證的反對黨領袖後承諾:“將竭盡所能,致力於確保我領導的工人黨,始終忠誠對待新加坡和所有新加坡人。”
然而短短一年後,該黨就陷入震動政壇的議員“撒謊門”事件。因工人黨三位高層涉嫌教唆議員及作偽證,調查持續近四年。直到2025年2月17日,新加坡國家法院判決,畢丹星因向國會特權委員會作偽證,兩項罪名成立,處以1.4萬新元罰款。
盡管罰款未達議員除名門檻,但這場持續近四年的“謊言羅生門”,已讓新加坡反對黨陷入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判決公布之時,距離今年11月前的新加坡大選僅剩數月。
辣玉莎、畢丹星/CNA報道截圖
辣玉莎“撒謊門”
這場政治危機的導火索,始於2021年8月3日新加坡國會的一場女性權益辯論。當時年僅27歲的工人黨議員辣玉莎在發言中講述了一個極具衝擊力的故事:她曾陪同一名25歲的性侵受害者前往警局報案,卻遭遇警員對受害者穿著不當和是否飲酒的羞辱性盤問。最終,受害者放棄了報警,哭著跑出警局。
辣玉莎試圖通過該案例,說明執法部門應當建立更完善的性侵案件處置機製,避免再讓受害者遭到二次傷害。然而,辣玉莎此番言論公開後,迅速引發新加坡社會震動。民眾紛紛要求徹查案件,並問責涉事警員。政務部長陳國明也隨即表示,這些是性質嚴重的指控,並向辣玉莎尋求更多細節,以便展開調查。
新加坡警方隨後也聯係辣玉莎了解情況,但後者卻一直拒絕提供受害者的信息和相關細節,稱不希望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麵對輿論壓力,新加坡警方耗時兩個月核查了2018年至2021年間的1400餘起性侵案件記錄,並調閱了2017年以來所有警局的訪客記錄,最終確認該報案並不存在。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警方調查期間,辣玉莎仍兩度在國會重複謊言,堅稱所言屬實。特別是在10月4日的國會質詢上,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已明確表示,警方核查了記錄並沒有發現符合描述的案件,進而要求辣玉莎提供有關案件的更多信息時,辣玉莎再次以“保護受害者隱私”為由拒絕配合透露任何進一步的細節,甚至包括她們具體前往哪家警局報案。
直至11月1日,辣玉莎才承認此前她三次在國會就此事撒了謊,她並沒有陪同受害者報案,相關案件是她從女性互助小組處聽說的,且未經受害者同意就在國會分享對方的經曆。辣玉莎希望撤回相關言論,並向國會、警方以及性侵受害者道歉。11月30日,醜聞持續發酵之下,辣玉莎宣布辭去自己在工人黨和國會的職務。
出生於1993年的辣玉莎,畢業於默多克大學經濟學和市場營銷專業。在進入政界之前,她曾創立“雷納運動”(Reyna
Movement)組織,旨在保護新加坡婦女和兒童的權益。
2018年,辣玉莎加入工人黨,並於2020年6月30日,與何廷儒、林誌蔚及蔡慶威組成團隊,參選2020年新加坡大選的盛港集選區。該團隊最終以52.12%的得票率,為工人黨贏得史上第二個集選區,時年26歲的辣玉莎由此刷新國會最年輕議員紀錄。
辣玉莎“撒謊門”事件曝光後,工人黨內部成立了調查委員會,新加坡國會亦同步組建特權委員會,試圖厘清事件始末。起初,輿論普遍認為辣玉莎撒謊是個人博取關注之舉,但隨著調查推進,事件性質逐漸發生質變。
“謊言羅生門”
在特權委員會的調查過程中,更嚴重的問題浮出水麵:畢丹星、主席林瑞蓮、副主席費沙等工人黨三位高層,極有可能早已知曉辣玉莎的謊言,並在長達三個月時間內,包庇甚至教唆辣玉莎在國會繼續撒謊。
辣玉莎接受調查時表示,在8月3日國會辯論中虛構陪同性侵受害者報案經曆後四天,也就是8月7日,她就向畢丹星坦承說謊。畢丹星得知此事後的次日,也就是8月8日,召集工人黨主席林瑞蓮和副主席費沙在住所與辣玉莎見麵,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應對事宜。
辣玉莎披露,畢丹星當時雖提及或將麵對特權委員會質詢,但亦暗示可“將秘密帶入墳墓”,林瑞蓮則認為說謊的事應該不會再被提起。這次會議後,辣玉莎感到如釋重負,“我已經把事情告訴了在黨內最信任的人,無須再把謊言憋在心裏”。
自加入工人黨以來,辣玉莎一直把畢丹星視為“無所不知的政治導師”。辣玉莎能夠加入工人黨,並在工人黨內快速晉升,也得益於畢丹星的提攜——正是畢丹星主動邀約其入黨,並助其取得參選資格。在競選期間,辣玉莎還曾因過去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表的涉及種族和宗教歧視的帖文,卷入一場失言風波。對這名年紀輕輕的政治新人而言,那是一段艱難的經曆,正是畢丹星等黨內領導的支持,幫助她渡過難關。
因此,辣玉莎表示,自己對畢丹星等黨內領導完全信任。辣玉莎向黨內坦誠說謊後,辣玉莎的秘書助理羅佩穎和該黨幹部納登在8月10日也與畢丹星就此會麵。兩人也表示,當時畢丹星的意思是“辣玉莎無須澄清謊言”。
自此之後,畢丹星未就該事件與辣玉莎進行後續溝通。直到10月3日,畢丹星與辣玉莎在後者的住所見麵。特權委員會公布的資料顯示,畢丹星當時告訴辣玉莎,若她選擇不澄清謊言,他不會做出評判。
翌日國會質詢時,辣玉莎再度向畢丹星發送手機短信“我應該怎麽做?”,但未獲及時回複。辣玉莎按照自己對畢丹星意思的解讀,在國會複述了“陪性侵受害人去警局報案”的謊言。當天晚上,辣玉莎與畢丹星和林瑞蓮見麵。畢丹星告訴辣玉莎說:“現在澄清謊言已經太遲了。”
2022年2月10日,新加坡國會特權委員會發布了長達319頁的調查報告,建議對辣玉莎罰款3.5萬元,並建議將工人黨高層畢丹星等人移交總檢察署進行調查。報告直指稱:“畢丹星實為事件核心,不僅直接導致8月8日後辣玉莎一再掩蓋真相,更是10月4日辣玉莎謊言重現的主因。作為指導辣玉莎國會應對策略的黨領導,其責任不可推卸。”與之相比,林瑞蓮與費沙則被認定扮演次要角色。
關於辣玉莎事件的相關指控,畢丹星堅決否認,反指辣玉莎存在不實陳述,並提出其可能罹患“解離性障礙”,這是一種涉及身份認知、記憶或意識整合功能紊亂的精神疾病,畢丹星建議國會對辣玉莎進行精神評估。根據畢丹星的說法,他在8月8日和10月3日的會議和會麵中,都曾要求過辣玉莎澄清謊言。
大選的考驗
“真誠是建立信任的基礎,誠實不容妥協。如果公眾人物說謊,如何維係公眾信任?若身負重任者說謊,公眾又怎能信任這個製度?”在國會特權委員會調查報告公布五天後,時任總理李顯龍發表特別演講時強調。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係副教授莊嘉穎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李光耀時代確立的官員選拔高標準,既強調能力更重視道德,這塑造了新加坡人對政治人物的高期待。”
20世紀50年代,新加坡官場貪腐橫行,官僚推諉成風,犯罪猖獗,以至於荷蘭經濟學家艾伯特·溫斯繆斯在考察新加坡後作出悲觀的結論:“新加坡即將崩潰,它隻是亞洲黑暗角落裏的一個狹小國家。”
1959年,新加坡剛剛獨立,在市政廳大廈會議室,李光耀帶著所有團隊成員一律穿白色的襯衫和白色的長褲宣誓就職,以此象征團隊的純正和廉潔。
李光耀執政後,人民行動黨祭出反腐重拳,成立了貪汙調查局,該局局長直接向總理匯報。同時,新加坡製定了完備的反貪法律法規。《防止貪汙法》自1960年頒布實施以來,先後進行了7次修訂,以不斷適應新形勢和新情況。不僅如此,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新加坡陸續出台《公務員守則和紀律條例》及《公務員指導手冊》,包括嚴格的考錄製度、財產申報製度、品德考核製度等對公務員的全方位監管體係。
李顯龍出任總理後,恪守“白衣原則”。麵對逐漸壯大的主要反對黨工人黨,李顯龍任命畢丹星為反對黨領袖。新加坡前總理、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以“意義重大的一步”來形容這一決定。
不過,短短一年後,工人黨便曝出“撒謊門”醜聞。
2022年4月29日,新加坡總檢察署正式將該案移交警方調查。2024年3月19日,畢丹星因兩項違反《新加坡國會(特權、豁免和權力)法》第31(q)條的罪名被正式提起公訴,指控其“在向國會特權委員會作證時故意提供虛假陳述”。
第一項指控指出,畢丹星於2021年12月10日向特權委員會作證時謊稱,在同年8月8日與林瑞蓮、費沙的會議中,已要求辣玉莎就其在國會的不實證詞進行澄清。第二項指控則稱,畢丹星在2021年12月10日及15日的聽證中,虛構同年10月3日與辣玉莎談話時要求其承認在國會撒謊的情節。
案件於2024年10月14日正式開庭審理。控方依次傳喚了關鍵當事人辣玉莎、與其關係密切的工人黨前幹部羅佩穎與納登,以及工人黨前秘書長劉程強共四名證人出庭供證。
2024年11月5日,法庭裁定針對畢丹星的指控證據充分。在抗辯階段,畢丹星作為唯一辯方證人出庭陳述,他表示辣玉莎在2021年8月3日首次虛構事實後已主動坦承錯誤,但他當時認為,辣玉莎作為成年人和國會議員,“有能力在適當時機自行澄清謊言”,因此未采取強製措施。
但控方認為,辣玉莎等四名證人證詞可靠。工人黨領導層在辣玉莎公開澄清前已知曉此事長達三個月卻未向國會通報。此外,由畢丹星、林瑞蓮和費沙組成的工人黨紀律委員會中,畢丹星、林瑞蓮都是律師出身,不可能忽視該問題。
新加坡媒體注意到,整個審判過程中,畢丹星表現沉穩,並未流露出過多情緒。而他的父親、年過七旬的資深律師阿瑪吉星也再度出山,作為辯方律師之一坐在畢丹星身邊。
曆經13天的庭審於2024年11月8日結束。2025年2月17日宣判當日,畢丹星身穿工人黨標誌性藍色短袖襯衫,佩戴紅色黨徽抵達法庭。他在有罪判決後對媒體表示“對調查結論感到失望”,並重申“將全力證明清白”。
新加坡將在今年11月之前舉行大選,判決宣布之時,距離大選僅剩數月。畢丹星在獲罪後表態:“會繼續參加選舉,並將把選擇權交由公眾。”他強調,“工人黨在政治生涯中遇到了無數障礙,但始終展現出堅韌品格,這次也不例外。”
2020年大選取得曆史性突破後,工人黨持續努力鞏固政治成果。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觀察到,工人黨似乎正在計劃競逐國會至少1/3的議席。而本次畢丹星被定罪對他本人和工人黨來說都是一個挫折,對兩者的聲譽或都將造成打擊。他特別提及,法官在法庭上用詞犀利,案件直指畢丹星有撒謊行為,這將讓他和工人黨在誠信問題上麵臨挑戰。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係副教授莊嘉穎則認為,盡管對畢丹星的定罪具有重要政治意義,但不太可能改變公眾輿論以及選民投票。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新加坡選民比較務實,他們更加關注生活成本、住房和經濟政策等關鍵問題。
長期跟蹤新加坡政壇的澳大利亞國際關係教授邁克爾·巴爾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2025年大選無疑將成為新加坡政治的又一“分水嶺”。執政黨和工人黨都將迎來新的民意大考。這不僅是工人黨鞏固2020年大選結果的關鍵之年,也是2024年5月黃循財接棒總理以來,人民行動黨首次接受選民檢驗。
邁克爾·巴爾也注意到,近年來,新加坡政壇危機不斷,不僅是工人黨,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同樣麵臨一係列醜聞:前交通部長易華仁因貪腐入獄,成為近50年來新加坡因貪腐問題入獄的最高級別官員;國會議長陳川仁和議員鍾麗慧因婚外情辭職;李光耀家族遺產糾紛持續發酵……邁克爾·巴爾認為,人民行動黨的“廉政形象”也正麵臨考驗。
對此,莊嘉穎解讀稱,這些事件折射出新加坡社會轉型期的特征。“隨著社會經濟日趨多元複雜,政治人物麵臨的誘惑與挑戰同步增加,這種變遷必然也會投射於政治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