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一鳥類研究組織在網絡發布公告稱:招募繁殖海鳥監測員13人,任務是到三座小島(寧波象山韭山列島、舟山定海五峙山列島、溫州平陽南麂列島)監測燕鷗繁育全過程,勞務費為300元/天。
集群繁殖的燕鷗。圖據微信公號“保護神話之鳥”
此公告發布後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詢問:“新人能報名嗎?我這種社恐的人最合適了。”也有網友表示:“300元一天?給我簽30年!”2月26日,上遊新聞(報料郵箱:baoliaosy@163.com)記者就此事聯係負責招募工作的浙江自然博物院鳥類研究團成員任先生(化姓),他確認招募內容屬實,他們通過多個渠道發布了招募信息。
監測員需要“藏”在小屋中觀察燕鷗群繁殖情況。 圖據微信公號“保護神話之鳥”
擔任鳥類監測員需相關經驗
2月26日,記者查看了發布招募公告的“保護神話之鳥”微信公眾號,該公眾號認證主體為“杭州市鳥類與生態研究會”。天眼查顯示,該研究會成立於2016年,業務範圍是開展相關鳥類科學研究、展覽、交流以及谘詢等。在杭州市林業水利局官網也能查到該研究會的相關活動介紹。
“保護神話之鳥”微信公眾號從2020年3月開始發布招募鳥類監測員的相關公告,還稱這是“最有詩意的崗位”。任先生告訴記者:“我們的招募是2017年開始的,更早幾年是內部組織的人員上島監測。”
鳥類監測員需要通過視頻監控觀察燕鷗群繁殖情況。圖據微信公號“保護神話之鳥”
就眾多網友毛遂自薦想報名的情況,任先生回應稱:“這個崗位並不是給毫無經驗的人準備的。基本上按照往年的經驗,我們選用的人都是有一定鳥類研究或者觀鳥經驗的愛好者或科研人員,很少用純新人。”
鳥類監測員的工作引發關注不是第一次,任先生回憶:“去年有媒體宣傳後,很多並不符合報名要求的人也報了名,給我們招募工作增加了很多額外的工作量。”
為了避免今年出現類似情況,任先生介紹了對鳥類監測員五大要求,包括:一、工作認真、細心、責任心強,善於團隊合作,能夠完成分配的任務;二、身體健康、吃苦耐勞、能勝任長期野外工作者優先;三、本科以上文化水平;四、年齡20-55周歲,性別不限;五、從事相關研究、有觀鳥經驗者優先。
任先生告訴記者:“其實我們的招募講得很明白,這個工作是有技能要求的,不是純新手就能勝任的。鳥類監測員需要在鳥類上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或從事過類似專業(誌願)工作,有一定的相關經驗才有可能勝任。”
兩人一組在海島工作兩個月
一項每年都要做的工作,為何每年都要招募監測員?任先生解釋:“這個工作是臨時工作,每年隻需幾個月時間在島上,所以不是固定人選。”他表示,部分合作比較愉快的監測員也會繼續合作:“有一位能力很強的監測員連續做了三年,其他大部分的人都是每年換的。”
鳥類監測員工作地之一南麂列島。圖據微信公號“保護神話之鳥”
從招募的公告發布的圖片來看,海鳥監測員工作區域都是無人海島,因此如何生存、能否耐得住寂寞,是應聘者需要麵臨的困難,對此任先生回應:“這些都是需要監測員具備的能力。在島上生存需要比較強的生活技能,每個島基本上都是兩個人一起生活兩個月。”
據任先生透露,目前招募鳥類監測員的三個小島都有房屋、電力(太陽能發電)、無線網絡等基本生活保障,但他也表示:“水用水桶儲備,還是比較缺的,一般人去了以後有一個適應過程。”
鳥類監測員這份工作到底需要幹些啥?記者請任先生對實際工作場景進行了描述,他介紹:“這個工作,每年有兩個工作時間段四五月和七八月,每次一組兩人在島上生活兩個月。四月到五月是工作最繁忙的時候,燕鷗會降落到島上繁殖。監測員需要早上起床後就開始看監控做記錄,有時候可能會忙到晚上,甚至晚上10點多都還要工作,這樣的工作強度是不小的。上島以後沒有周末和節假日,無特殊情況也不能下島,隻有遭遇台風、生病等特殊情況才能下島。一般四五月工作量較大,到七八月工作量會稍微小一點。另外,即便鳥走得差不多了,人也需要堅守,必須等到鳥走完才能離島。這是我們的工作要求。”
附:鳥類監測員工作內容
1. 棲息地整理(前期工作為主,包括場地除草、假鳥安放、音響及監控調試)
2. 天敵防控(日常工作,定期捕鼠等)?
3. 燕鷗監測(日常工作,每天進行,包括觀測屋觀測和監控觀測,重點監測中華鳳頭燕鷗的繁殖行為)
4. 島嶼遷徙鳥類監測(日常工作,以四五月為主,樣線調查為主)
5. 禽流感監測(日常工作,每天進行)
6. 天敵監測(日常工作,每天進行,與燕鷗監測同時進行)
7. 文字工作(根據項目組要求完成必需的工作記錄撰寫)
8. 接待與講解(同意接受並協助完成項目組安排的接待工作,不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