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製茶飲行業的“下沉市場王者”蜜雪冰城(證券簡稱:蜜雪集團,證券代碼:2097.HK)上市之路更進一步,其在近期啟動招股程序並獲得火爆認購。根據計劃,蜜雪冰城將於3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敲鍾。
據悉,蜜雪冰城計劃全球發售1705.99萬股股份。其中,國際發售股份約為1535.39萬股,香港公開發售股份約為170.6萬股,每股202.50港元,募資總額約34.55億港元,以此計算,蜜雪冰城的上市估值為763.55億港元。
截至2月25日下午6點,據捷利交易寶數據,
蜜雪冰城公開發售環節融資認購倍數達到約4600倍,認購金額達到1.595萬億港元,超越2021年2月上市的快手1.26萬億港元的認購紀錄,成為港股IPO(首次公開募股)的新一代“凍資王”。
根據計劃,蜜雪冰城招股2月26日截止認購,2月28日公布中簽結果。
(數據來源:捷利交易寶)
與如今的發行火爆相比,蜜雪冰城此前的上市之路卻並不平坦,在經曆一波三折之後,其才拿到在港上市的通行證。
2022年9月,蜜雪冰城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A股上市申請,之後該上市申請失效。隨後,其又在2024年1月2日和2025年1月1日先後在港遞交上市申請,並於2025年1月6日獲中國證監會境外上市備案通知書,後於2月14日通過港交所聆訊,聯席保薦人為美林證券、高盛和瑞銀。
“從最後一輪遞交招股書、獲得證監會備案及通過港交所聆訊的時間頻率來看,蜜雪冰城的上市步伐可謂‘走路帶風’。”一位港股餐飲行業分析師告訴《財經》,“當然這也從側麵反映了餐飲行業確實很期待蜜雪冰城這樣的現象級IPO。”
“蜜雪冰城認購火爆,首先肯定是公司在現製茶飲行業的認可度較高,其次,蜜雪冰城的項目設計花費了不少心思在刺激打新融資上,比如打新入場費一手2萬港元,屬於較高水平,而公開市場打新份額占比很少,隻占總融資的10%左右,100倍以上的認購額才會觸發回撥機製。”上述分析師認為。
根據港交所機製,港股IPO打新分為麵向散戶的公開發售和麵向機構客戶的國際發售兩部分,若公開發售認購火爆,上市公司會在最後關頭調整兩部分比例,將一部分國際發售股份回撥至公開發售。此前公開發售認購較為火爆的老鋪黃金獲582.15倍認購,觸動回撥機製,公開發售占比由10%調高至50%。
憑借6元茶飲闖關港交所
蜜雪冰城旗下有現製茶飲品牌“蜜雪冰城”和現磨咖啡品牌“幸運咖”。招股書顯示,蜜雪冰城主要提供單價約6元的現製果飲、茶飲、冰淇淋和咖啡等產品。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46479家門店,覆蓋中國及海外11個國家(包括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澳大利亞、韓國及日本),海外門店約4800家。
被稱為茶飲行業“下沉市場王者”和“10元以下無對手”的蜜雪冰城拿下多個市場第一。
據灼識谘詢的報告,截至2024年9月30日,按照門店數計,蜜雪冰城是中國及全球最大的現製飲品企業;按照2023年的飲品出杯量計,蜜雪冰城是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現製飲品企業;按照2023年的終端零售額計,蜜雪冰城在中國及全球的市場份額分別約為11.3%及2.2%。
財務數據方麵,2021年至2023年,蜜雪冰城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3.51億元、135.76億元和203.02億元,相應的淨利潤分別為19.12億元、20.13億元和31.87億元。此外,2024年前9個月,蜜雪冰城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187億元、35億元,同比增長21.2%和42.3%。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IPO發行中,蜜雪冰城共引入5家基石投資者,累計認購2億美元(約15.58億港元),占全球發售的45.09%。
其中,紅杉通過HSG Growth VI Holdco F,
Ltd.認購6000萬美元,約占全球發售股份的13.53%;英國資管巨頭M&G plc旗下英卓資管(M&G
Investments)認購6000萬美元;博裕資本通過Persistence Growth
Limited認購4000萬美元;高瓴資本通過HHLR Fund 認購3000萬美元;美團通過Long-Z Fund
I認購1000萬美元。
對於本次募得資金的用途,蜜雪冰城表示,擬將其中約66%用於提升端到端供應鏈的廣度和深度。例如,計劃通過新建、擴建設施,擴大公司在中國的產能;約12%將用於品牌和IP的建設和推廣;另外12%將用於加強各個業務環節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能力;約10%將用於營運資金和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茶飲賽道中,古茗於2月12日在港交所上市,奈雪的茶與茶百道分別於2021年和2024年4月在港上市,這三家企業上市首日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股價跌破發行價。
業內人士表示,茶飲賽道麵臨激烈競爭,行業可擴展的空間有限。
“雪王”為何成港股“凍資王”?
蜜雪冰城公開市場認購火熱,為餐飲行業二級市場帶來了久違的熱烈氛圍。
截至2月25日下午6時,據捷利交易寶數據,蜜雪冰城公開發售部分已錄得近1.6萬億港元融資,以初始公開發售額3.45億港元計,超額認購超4600倍。至此,“雪王”已超越快手1.26萬億港元的IPO認購額,成為港股IPO新一屆的“凍資王”。
蜜雪冰城公開認購融資火爆,多因券商開放高倍數杠杆。其中,富途證券提供最高200倍融資杠杆,老虎證券提供最高108倍融資杠杆、華盛提供100倍融資杠杆,東方財富旗下的哈富證券和複星國際提供最高50倍融資打新。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券商都對蜜雪冰城融資打新提供了無息貸款,融資打新隻需支付約100港元的手續費。
不過,香港市場上,關於券商開放高倍數杠杆打新的討論也與打新熱度一樣火爆。
近日,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曾表示,已經注意到新股IPO時公開發售部分獲數千倍超額認購,但一段時間後即“破發”情況。香港證監會正在審視八家券商,檢視券商新股融資政策是否穩妥、券商是否充分考慮客戶的償還能力以及是否設定合適的貸款限額,以避免過度融資。
2023年11月,香港推行新股結算現代化平台FINI。在此之前,新股申購資金凍結長達半個月,帶來的結果是融資打新利息高企。FINI製度推行後,從申購開始到新股上市時間縮短,且申購金額到一定程度,可根據規定減少繳納資金。
在此政策下,香港券商紛紛推出零息打新,根據標的不同提供10倍至百倍的零息杠杆。
梁鳳儀表示,於FINI推出時已向業界發通函,要求券商就IPO認購融資服務製定審慎融資政策,避免過度借貸。這次審視可讓業界意識到證監會正視問題。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向《財經》表示,對於好的標的,散戶融資認購200倍杠杆,最後可能隻中1手,不可能中200手,實際上風險可控。高杠杆打新仍在規則內,並沒有對現有規則製度作出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