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節檔,《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以摧枯拉朽之勢刷新了中國電影史:7天票房破50億,9天破《長津湖》的中國影史票房紀錄。
截至2月24日,《哪吒2》累計票房已達137億,全球動畫票房冠軍的寶座被輕鬆拿下。
雖說上映近一月,但在持續不斷的熱搜和多刷率的助力下,《哪吒2》工作日票房仍保持在8000萬級別,占今天大盤的80%左右,不俗的後勁、延期的秘鑰,意味著《哪吒2》將朝著150億+(20億美元+)發起衝擊,大概率會擠下《星球大戰7》,躋身全球影史票房top5。
海外市場(包括中國港澳市場)也傳來利好消息:北美上映影院持續增加,打破中國大陸地區華語電影在北美發行的最大規模紀錄;由於《美隊4》票房口碑雙失利,該片在悉尼的多家影院排片被下調,而《哪吒2》排片卻逐漸上升;香港兩日票房破千萬,或可超越《破地獄》,成為最賣座影片。
截止發稿前,《哪吒2》的海外票房已達到2000萬美元+級別,國產片上一次在海外市場取得如此佳績,還要追溯到2017年成龍主演的《功夫瑜伽》。
這場魔童鬧海引發出的“票房海嘯”不僅讓觀眾沸騰,更讓資本市場陷入瘋狂:出品方光線傳媒市值直衝千億,之後又上演“準天地板”,一天之內走出近40%的漲跌幅。
光線股價過山車背後,大賺特賺的自然是主力軍。散戶們則形成了魔童鬧海後的“眾生相”:有人提車,有人破產,有人至今隻是模擬,但心情會隨著股價起落出現晴雨表。
魔童鬧海,資本狂歡
光線傳媒的大漲,始於2月5日開盤。
彼時,其票房已達55億+,貓眼、燈塔兩大平台均預測最終將衝擊160億,直接對標《泰坦尼克號》《阿凡達:水之道》全球票房地位。影片票房上的成功,傳遞到資本市場上,正應了張國榮的那句“大熱,越愛越狂熱”。
當日9時25分,光線傳媒股價高開,漲跌幅20.04%,股價11.44元,創下近一年新高。隨後,光線傳媒公布關於《哪吒2》的票房廣告。
按該公告數據,在《哪吒2》票房48.40億元時發布的營收比例(9.5億-10.1億元)計算,當《哪吒2》破百億元,光線傳媒來源於該影片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為19.6億元至20.9億元。而當《哪吒2》來到150億+,營業收入幾乎等同於光線傳媒整個2024年的收入。在此重大利好下,光線傳媒走出8天6板,8日累計上漲超260%。
2月17日,光線傳媒股價再度飆升,創下近五年新高:40元。
若從2024年低穀期算起,其股價累計漲幅已超500%,“第一批買光線股票的人已經財務自由了”成為股民們的共識。
《哪吒2》的爆發讓影視板塊迎來久違的“開門紅”,但行業內部實在是冷熱不均。
就在光線傳媒領漲的同時,博納影業因主投影片《蛟龍行動》票房慘淡,2月5日開盤便下跌5.6%,之後連續兩天下跌,股價創近60日新低。之後雖在影視大盤整體上升時,跟漲過兩天,但截至2月24日,博納影業股價仍隻有5.03。
貓眼娛樂、中國儒意、華策影視、金逸影視、橫店影視等股價也不盡如人意。
歸根結底,影視板塊受爆款項目影響較大,而絕大多數影視公司,都不具備長期生產爆款的能力,且近幾年除卻短劇市場比較火熱之外,影視市場整體處於低迷狀態,至今尚未恢複到疫情前的盛況。
2月份即將結束,全年總票房已經突破200億,行至年底,超過去年的425億是板上釘釘,可光是一部《哪吒2》,就貢獻了137億,預計將占全年大盤的25%以上。上一次國產片有如此表現,還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開啟國產大片時代的《英雄》。
即便《哪吒2》如此火爆,多家媒體也預測,今年全年總票房未必能超過2023年的549億,更遑論到達疫情前的600億時代。甚至行業內部也沒對《哪吒2》產生的影響形成共識,“帶動大盤”和“吸幹大盤”兩種論調,都有不少人支持。
但有些從業者已經無暇支持《哪吒2》。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25年全國現存銀幕數為7.9萬,而2024年這一數字還是8.1萬。十年來,全國銀幕數首次出現下滑。若以一家影院8個影廳粗略計算,有起碼200家影院沒能活到2025年。
在衍生品等領域,由於國內商業大片起步晚,產業鏈不健全,不少影視公司基本上不直接參與衍生品開發,近十年電影市場起飛後,才建立起相關的產業鏈,但仍有不少公司,選擇外包給專業團隊,比如泡泡瑪特、52toys。
但顯然,不論是衍生品收益、整體規模,還是IP知名度、影響力,均大幅落後於擁有迪士尼、寶可夢、變形金剛、哈利·波特等IP富礦的美日知名影視公司。
《哪吒2》爆火的同時,片方與泡泡瑪特、萬代、靈動創想等開發的盲盒周邊等衍生品,短短幾天內銷售量便突破2億元。其中,泡泡瑪特的“天生羈絆係列”隱藏款,在閑魚等交易平台被標價800元以上,但在泡泡瑪特,其價格不過69元,溢價超過10倍,仍然有價無市,觀眾對《哪吒2》的喜愛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但即便如此,泡泡瑪特等多家潮玩也低估了《哪吒2》的影響力和觀眾們的購買力。目前,多家與《哪吒2》開啟聯名的潮玩均已售罄。以泡泡瑪特為例,不管是線上線下,預售的最快發貨日期已排到今年6月。
相關消息在微博、小紅書等平台被熱議,泡泡瑪特的股價也在幾天內近乎直線攀升,今日漲跌額1.6元,達到109.7元。
從票房、股價、衍生品三方數據來看,全世界都低估了《哪吒2》。
開出準天地板,主力吃肉,散戶喝湯?
出品了《哪吒2》的光線傳媒,也不是日日都在上升。
2月17日,光線傳媒股價開盤後一度衝高至41.68元
,市值超過1000億。但隨後便一路震蕩下行,盤中一度觸及跌停,最低跌至27.78元 ,最終收跌14.6%,報收 29.66元
,成交額高達 223.46 億元,創曆史新高。
這一日行情標誌著《哪吒2》票房紅利進入兌現尾聲期。其股價也從春節後最高點位累計回落30%,市值蒸發超200億(但相比年前,還是有兩倍有餘的漲幅)。
之後幾日,光線傳媒股價上下劇烈波動,截至2月24日收盤,其股價呈現縮量陰跌態勢。
今日收盤價27.09元,較前一日下跌3.18%,日內振幅超過5%,盤中曾多次嚐試反攻30元關口,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光線傳媒連續多日漲停板和劇烈波動背後,無疑有人歡喜有人愁。
大賺一筆的,自然是主力軍。
2月5日收盤時,據龍虎榜數據顯示,深股通買入6840萬元並賣出3913萬元,一機構買入6259萬元,三機構合計賣出1.56億元。
2月12日,光線傳媒當日成交額破百億,深股通專用席位買入3253萬元並賣出1.67億元,二機構淨賣出3.3億元。2月14日,一機構專用席位淨賣出1.81億元。
更重磅的還當屬2月17日:在前幾日機構頻頻賣出、《哪吒2》預測票房觸頂、光線傳媒股價到曆史最高點等因素疊加下,光線傳媒遭淨賣出43.46億元,位居淨流出首位。
之後幾天雖有前後波動,但整體呈現主力淨流出趨勢。以今日為例,主力淨流出3.2億元,散戶接盤占比超過65%。
散戶方麵,股吧“哪吒救不了散戶,敖丙才是真財神”被熱議,網友們紛紛調侃“陳塘關水淹的是我的賬戶”,並化用《哪吒2》中哪吒對土撥鼠說的台詞為“還買?收你們來了”,立勸散戶們收手。
在小紅書等平台,有人用“跌沒了一輛小米”“好後悔,早知道早點拋了”“光線傳媒被套200萬”等詞匯,形容自己沒早點出手光線傳媒的股票,更有甚者,喊出了“恨光線傳媒一輩子”的口號。
但若在2月14日以前便賣出,幾乎沒有太多虧損的散戶,春節檔之前便長期持有光線傳媒股票的散戶們,更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吃到肉的散戶們,給出的評價是“《哪吒2》改變了我的人生”“喜提一輛特斯拉”“感謝光線傳媒,已經財富自由”。
從估值邏輯看,主要是光線傳媒前期股價漲幅過大,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但在《哪吒
2》票房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部分資金選擇獲利了結,導致股價大幅下跌。
盡管股價有所波動,但長期來看,光線傳媒依舊是國內影視行業的龍頭企業,在影視製作、電影發行、藝人經濟、衍生品合作等領域,都有十分雄厚的實力,尤其在動畫電影方麵,擁有《大魚海棠2》《大聖鬧天宮》等前景不錯的新項目,更遑論已在籌備中的《敖丙傳》和《哪吒3》,大有成為“中國神話宇宙”的架勢。
《哪吒2》的預計150億+票房,是中國影視行業從複蘇到升級的裏程碑。光線傳媒的股價狂歡,既印證了優質IP的爆發力,也暴露了資本市場的非理性波動。
當觀眾因買不到哪吒盲盒,高價找黃牛入手,當散戶為“一天一輛特斯拉/小米”或歡呼或哀嚎時,行業更需要思考:如何讓這隻魔童以及更多魔童的“神話”不止於票房,而是轉化為可持續的產業生態。
等到《敖丙傳》開辟新敘事、《哪吒3》打破續集魔咒的那年,或許行業會給出一個關鍵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