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關於馬雲的傳聞終於塵埃落定。
2月17日上午,最高領導人出席了民營企業座談會,馬雲自五年前在外灘論壇發言後,再次出現在國家級別的座談會上。
與他一同參會的,還有華為的任正非、騰訊的馬化騰、小米的雷軍等多位知名企業家。
雖然馬雲沒有發言,但他的出現,已經傳遞出一個強烈的信號:民營經濟的春天,或許真的要來了。
很多人可能已經在網上看到了民營企業家在座談會上的座次圖。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我用文字再列一下:
前排座次(中間):
1. 任正非(華為創始人)
2. 劉永好(新希望集團)
3. 王傳福(比亞迪創始人)
前排左手座次4. 雷軍(小米董事長)
5. 虞仁榮(韋爾股份創始人)
6. 齊向東(奇安信創始人)
7. 梁文鋒(DeepSeek創始人)
後排座次:
1. 王興(美團創始人)
前排右手座次1. 馬雲(阿裏巴巴創始人)
2. 曾毓群(寧德時代創始人)
3. 南存輝(正泰集團)
4. 冷友斌(飛鶴乳業創始人)
以上座次是按照傳統文化中的“論資排座”邏輯排列的,僅作參考,切勿對號入座。但從這些細節中,我們或許能讀出一些產業和政策的風向:
一是高端製造業>互聯網行業
從座次來看,高端製造業的企業家(如任正非、王傳福、虞仁榮)排在了更靠前的位置,這或許意味著政策對高端製造業的支持力度更大。
相比之下,互聯網企業家的位置相對靠後,說明互聯網行業雖然依然重要,但不再是主導力量。
二是政策更青睞自主科技替代
芯片、新能源、機器人、未來通訊等產業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這些領域不僅能替代進口,還能在全球占據話語權,是政策重點支持的方向。
例如,虞仁榮(芯片領域)和曾毓群(新能源領域)的出席,體現了這一趨勢。
三是農業、食品、能源必須牢牢掌握
劉永好(新希望集團)和冷友斌(飛鶴乳業)的出席,體現了農業和食品產業的重要性。
這些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是網絡安全至關重要
齊向東(奇安信)的出現,說明網絡安全已成為底線問題。數據可控是核心,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必須過服務器這一關。
五是互聯網資本依然重要,但不再主導
馬雲和馬化騰雖然出席,但位置相對靠後,且馬雲沒有發言。會後阿裏係的股價也未有明顯波動,這或許意味著互聯網企業需要更加謹慎地發展。未來,互聯網企業一定要注意,不要搞算法吃人,不要對小老板、打工人抽成太狠。
芯片、綠色能源、機器人、高端製造、農業現代化等將是未來10年的核心增長點。
隻要企業方向正確、踏實肯幹,政府一定會大力支持。畢竟,會上反複強調了四個字:毫不動搖!
2025年,中國經濟的焦點依然是複蘇。去年底的重要會議已經明確了方向:解決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壓力等問題,民營經濟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此時召開民企座談會,既是給企業家們的“定心丸”,更是鼓勵民企“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總動員。
經濟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每個家庭的收入和生活質量。隻有經濟好了,大家的日子才能好過。
2025年經濟一定要增長,而且是大幅反彈。讓民營企業家有安全感、有信心,比給多少錢都重要。
保護他們,就是保護我們每個人通過努力走向成功的機會。
民無商不活,國無商不興。時代在洗牌,大浪在淘沙。
希望這一次,我們能真正珍惜那些為經濟奮鬥的企業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