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NN報道,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的一份有爭議的報告稱,中國尚未做好戰爭準備,並聲稱執政的共產黨推動軍事現代化的主要動機是維持其統治,而非與海外敵人作戰,但是很多專家並不同意。
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北京實施了引人注目的軍備擴張。過去,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亞洲範圍內甚至算不上最強,如今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其實力已可與美軍匹敵,甚至在某些領域已經超越。
美國國防專家的模擬演習多次表明,即使是被認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在中國近海作戰時也會遇到巨大挑戰,尤其是在涉及台灣的衝突中。
然而,總部位於華盛頓的蘭德公司上個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盡管中國軍隊進行了大規模建設,但政治因素——尤其是共產黨對軍隊人員和社會的控製需求,可能會削弱解放軍的戰鬥能力,特別是在對抗美軍這樣的對等對手時。
“解放軍的根本任務仍然是維護中國共產黨的統治,而非真正為戰爭做準備。”長期研究中國問題的蘭德公司專家蒂莫西·希斯在題為《中國軍隊存疑的戰鬥準備情況》的報告中寫道。
希斯補充說,“中國的軍事現代化首先是為了增強共產黨的統治吸引力和可信度”,這使得戰爭的可能性降低。
希斯舉例稱,政治因素有時會妨礙軍事目標,比如解放軍花費高達40%的訓練時間在政治學習上。
“這些時間本可以用於掌握作戰技能,而這種權衡更令人質疑解放軍對現代戰爭的準備情況。”他說。
此外,希斯指出,解放軍的各個單位不僅由指揮官領導,還設有政治委員,後者的主要任務是確保部隊對黨的忠誠,而非提高戰鬥力。
“這種分權指揮體係……降低了指揮官對突發情況的靈活應對能力。”他寫道。
他還表示,美中之間爆發常規戰爭的可能性“極低”,五角大樓的規劃應關注更大範圍內的中國威脅,而不僅僅是導彈和炸彈。
但其他專家對希斯的結論並不認同,稱習近平已經明確表達了他的最高軍事目標:將台灣置於北京的控製之下,必要時不惜動用武力。
這些專家補充說,解放軍的擴張表明,中國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盡管國內控製問題仍然存在。
“如果習近平隻是想最大程度地確保黨的安全,他有更簡單、更便宜、風險更低的方式,而不必投入大量資源來打造專門的作戰能力。”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戰略學教授安德魯·埃裏克森表示。
前美國東亞情報官約翰·卡爾弗也對這份報告表示質疑。
“戰爭不是第一選擇,但如果形勢需要,就是第二方案。而且,解放軍和中國在這方麵的物質能力已經很強,並且正在變得更強。”他在社交平台X上寫道。
武器與意誌
自習近平十年前啟動全麵改革以來,中國取得了快速且毋庸置疑的軍事進步。
近年來,北京大力發展造船業,打造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軍/海上作戰力量,使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在更遠的海域執行任務,包括在中國首個海外軍事基地——吉布提。
與此同時,中國在隱形戰機和高超音速武器方麵取得了突破,並在內陸廣闊的沙漠地區建立了大規模的導彈發射井群。
然而,希斯質疑北京的新武器庫在戰爭中的實際效能。
“曆史反複證明,軍隊有時未能在戰鬥中有效使用先進武器。”他的報告寫道,並提到烏克蘭戰爭是最新的例證,即裝備更先進的軍隊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
希斯的批評者則認為,將同樣的弱點投射到解放軍身上是錯誤的。
“習近平不斷推進艱難的軍事改革,重點是提升解放軍的實戰能力,並對中國武裝力量施加了最嚴格的要求。”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埃裏克森表示。
他指出,中國不僅在數量上擴張——五角大樓估計北京每年增加約100枚核彈頭,在技術上也在推動全球前沿,開展雄心勃勃的高超音速武器項目。
人力因素
幾乎沒有人懷疑,解放軍在武器的數量和質量上取得了巨大進步。例如,以055型驅逐艦為代表的解放軍海軍軍艦,許多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全球最強大的水麵戰艦之一。
去年,解放軍海軍下水了第十艘055型驅逐艦,未來幾年可能還會再增加六艘。每艘戰艦大約需要300名水手。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研究員科林·科表示,建造這些高科技戰艦可能比配備合格船員更容易,因為現代戰艦需要年輕水手執行複雜任務,而這需要長期培訓。
“陸軍或許可以從農村征募一名教育程度不高的人,並把他訓練成步兵。但如果要培養一個能夠操作軍艦作戰信息中心設備、發射導彈並維護導彈的人,那就需要更多的訓練。”科說。
與此同時,解放軍仍然麵臨另一個人事問題,腐敗。五角大樓去年1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軍隊和政府高層正在進行廣泛的反腐運動,這影響了習近平的國防建設。
“我認為他們已經意識到,腐敗對解放軍的政治可靠性以及最終的作戰能力構成了嚴重威脅。”一名美國國防高官在12月表示。
如何定義中國的軍事準備
當分析人士討論中國的軍事準備時,焦點很快就會集中在台灣問題上。美國情報機構估計,習近平已下令解放軍在2027年之前做好攻台準備,以防必要時采取行動。
但希斯認為,盡管中國領導人設定了這一目標,他和其他中共高層官員並未進行任何係統性的動員,以讓中國民眾為戰爭做準備。
“中國領導人沒有發表任何美化戰爭、鼓吹戰爭或將戰爭描述為不可避免或理想選擇的演講。”希斯寫道,並指出,“中國軍隊甚至沒有公開發布一份關於如何占領和控製台灣的研究報告。”
其他專家警告,不應以西方的思維方式來判斷北京的意圖。他們認為,習近平如何定義在台灣問題上的勝利仍然是未知數。
解放軍——以及整個中國社會,能夠承受多大的代價來奪取台灣,隻有北京自己清楚。
“我們必須考慮,北京可能會根據自身的政治需要,對武力的使用進行某種程度的調整。”科林·科表示。他說新型軍艦和隱形戰鬥機給公眾留下深刻印象,而這反過來也能讓政府更容易控製社會。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高級研究員德魯·湯普森同意這一觀點。
“政治優先意味著宣傳比軍事結果更重要。”他說。
然而,科林·科表示,不應僅僅將習近平領導下解放軍取得的進展視為對國內的宣傳手段。
“盡管中國和解放軍內部存在已知問題,但我不認為本地區的任何軍事規劃者會簡單地把解放軍當作紙老虎。”他說。
湯普森也認為,解放軍確實是台灣和美國的強大對手。
“中國可以發動戰爭並進行作戰。但他們能贏嗎?如何定義勝利?”湯普森問道。“這是零和博弈,還是一係列的權衡?”
北京可能的軍事行動包括封鎖台灣,以切斷島內供應,而無需開火;或進行足夠多的空襲,以向台北及其支持者展示中國在兩岸衝突中占據優勢;甚至可能實施全麵入侵和占領。
或者,北京也可能繼續施加政治壓力,同時保持解放軍在台灣周邊的高頻率軍事存在,包括派遣幾十架軍機和軍艦巡航。這種做法至今已為中共帶來了可觀的戰略收益,一些分析人士指出。
那麽,北京為何要投入如此龐大的資金用於軍事裝備?
“解放軍的軍事現代化並非旨在通過武力攻擊征服台灣,而是為了更有效地執行其長期以來維護中共統治的任務。”希斯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