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習近平再晤民企 馬雲“過關” 除此還有哪些亮點

習近平再晤民企 馬雲“過關” 除此還有哪些亮點

文章來源: BBC 於 2025-02-17 10:10:0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習近平第一任期並未召開民企座談會,2018年底首次出現這一形式。

2月17日,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這是時隔七年後習近平再度召開聚焦於民營企業的座談會。

座談會備受關注的是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出席,過去5年馬雲因為“炮轟監管”而低調行事,一度長居日本,回國後也極少露麵,他的動向逐漸被中國民營企業家看作“政治風向標”。

除了馬雲之外,出席此次座談會的還有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寧德時代董事長兼CEO曾毓群,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美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興。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一個月,在機器人領域和AI領域爆紅的兩家公司,宇樹科技的創始人兼CEO王興興和幻方量化創始人梁文鋒也出席會議。

中國官媒中央電視台的視頻顯示,任正非、王傳福、王興興、雷軍,以及劉永好(新希望)、虞仁榮(韋爾股份)在座談會上發言。

習近平上次召開民企座談會是2018年,外部正值特朗普第一任期的中美貿易戰,內部盛傳“民企離場論”;此次座談會,外部要麵臨特朗普時隔七年的又一輪貿易戰,內部則是經曆疫情和強力監管後疲弱不堪的經濟。

這次會議的亮點和影響如何?BBC中文從時、人、勢三個方麵幫您梳理。

  時:為什麽是現在?

習近平上台後第一任期內未召開過民企座談會。第一次召開時2018年11月1日,其重要契機是“民營經濟離場論”的盛行。

當年9月,“資深金融人士”、自媒體作者吳小平發文稱: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此言一出,掀起軒然大波。

那一年,曾經資產規模達2萬億人民幣的安邦集團暴雷,被國資接管;債務規模近萬億的海航也麵臨相似處境。國際市場上,中美爆發史無前例的貿易戰,珠三角的外貿工廠陡然承壓。

惶恐情緒在中國民營企業家之間蔓延。

情緒背後有數據印證——野村資本市場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關誌雄指出,中國國有企業利潤占比從2015年的22%升至2018年的28%,這一年國企在工業增加值增速和利潤份額上反超民企。

“離場論”一個多月後,習近平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會上他直接回應了這種恐慌情緒——“有的人提出所謂‘民營經濟離場論’,說民營經濟已經完成使命,要退出曆史舞台;有的人提出所謂‘新公私合營論’,把現在的混合所有製改革曲解為新一輪‘公私合營’;有的人說加強企業黨建和工會工作是要對民營企業進行控製,等等。這些說法是完全錯誤的,不符合黨的大政方針。”

習近平的首次民企座談後,中國官媒開始賣力宣傳,民企是“自己人”,非但不能“離場”,還要走向更大的舞台。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習近平和任正非在2015年“同框”,任正非沒有出席2018年的第一次民企座談會。2025年2月,任正非參會並發言。

此後,習近平雖然還召開過三次類似會議,但並未冠上“民企座談會”的名稱,且都有國企出席,召開時機則要麽是迎接重要的會議(十九屆五中全會),要麽是經曆特殊事件(新冠疫情、整頓平台經濟)。

因此,2018年的座談會被認為是習近平新時代對民營經濟“定調”的會議。國海策略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曆史上中國共出現過三輪高規格的穩民營經濟支持政策,分別是2005年1月頒布“非公36條”、2010年5月頒布的“新36條”,以及2018年11月民企座談會後頒布的“28條”。

而2005年和2010年的兩次,分別對應中國加入WTO後的第一波“民企潮”,以及金融海嘯後中國民企的一波“倒閉潮”。

2月17日召開的座談會,與之前的同規格會議時隔六年多。時機也頗值得玩味,2月初特朗普宣布對華加征關稅,“貿易戰2.0”開打;同期DeepSeek、宇樹科技分別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火出圈”,在全球掀起討論。

2025年,也是中國完成《中國製造2025》計劃之時,這個計劃初衷是使中國製造業完成轉型升級,提出了十大方向,過去十年,其中的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等都得到長足發展,從本次座談會列席名單來看,也與“中國製造2025”涉及行業契合。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2020年6月,馬雲在安徽合肥一家火鍋店宴請參與武漢抗疫的醫務工作者。

人:馬雲“過關”?

此次會議之所以引人關注,不僅在於其規格高,還在於馬雲出現在會場。

會前三天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透露馬雲將出席會議,消息瘋傳網絡,社交媒體上“馬雲已過關”成為熱點,阿裏的股價也應聲大漲。

馬雲的“關”源自2020年11月,螞蟻集團計劃在上海和香港同步上市,預計募資約340億美元,如果成功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IPO。

然而,馬雲在2020年10月的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公開質疑中國金融監管體係,稱傳統銀行有“當鋪思維”,並呼籲減少對創新的限製。

這一言論被普遍視為觸怒監管層的重要原因。《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習近平本人對馬雲的高調批評感到不滿,直接下令暫停螞蟻上市。

螞蟻上市終止後,被監管層整肅。2023年1月,螞蟻宣布調整股權結構,馬雲不再擁有實際控製權。半年後,螞蟻收到70多億人民幣罰單。

此後,馬雲避走海外,長居日本,偶爾現身泰國,期間有一年多時間未公開踏足中國土地,馬雲“出走”,疊加房產企業暴雷,許家印被捕等事件,使民企信心處於穀底。

路透社稱,馬雲避居海外成為中國民營企業時運倒轉的象征。盡管當局近期稱他們在緩和整肅並將繼續支持民營經濟,但是中國的企業家們和投資者表示,他們將馬雲留在海外的決定視為他們缺乏信心的一個因素。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稱,中國總理李強意識到這一點後,要求馬雲回國,希望可以提振中國企業家們的信心。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2015年,習近平訪美,參觀微軟總部,馬雲也是參訪人員之一。

2023年,中國疫情管控放開,3月馬雲現身杭州,再引熱議。當時路透援引北京雲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張子華分析說,馬雲的返回提振了互聯網行業情緒,意味著新的領導層在重新審視平台公司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

這一次,馬雲又起到風向標的作用,他再進一步出席了中國規格最高的會議。路透社報道稱,馬雲參會的消息帶動阿裏巴巴、騰訊、小米等科技股當日大幅上漲,其中阿裏股價接近三年高位,小米創曆史新高,市場普遍將此視為政策轉向的積極信號。

南加州大學法學教授張湖月向媒體表示,馬雲的高調參會表明監管機構對阿裏巴巴的擔憂已基本解決,此前針對這一行業的整肅可能進入收尾階段。

此外,從這次列席的企業家來看,中國經濟的重點也發生變化。除了馬雲,還有騰訊CEO馬化騰、小米創始人雷軍、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要麽是互聯網巨頭,要麽是尖端創新的“小龍”。

對比之下,六年多前列席發言的企業家,則大多來自傳統行業,即便是來自IT也是老牌的軟件外包公司。

彭博社分析,此次座談會的規格(習近平親自主持)與陣容(涵蓋傳統與新興產業)表明,中央試圖平衡對民營經濟的支持與對“新質生產力”的培育。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2021年7月,教培行業迎來“黑色星期五”,一係列監管政策,讓整個行業“整個賽道廢了”。

勢:還會“國進民退”嗎?

雖然中國在多次類似會議上強調民營經濟的重要性,但新聞和數據還在不斷展現“國進民退”的現實。

多位專家指出,中國民企擔心“三座大山”:國資吃掉民企、隨意監管以及不公平待遇。

近年來,中國國有資本通過天使投資、融資和二級市場參股優質民企,僅2018年包括國資委、地方國資委、中央事業單位在內的“國資係”正在參與或已經完成的就有對2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製權交易。其它還有深圳地鐵成為萬科的最大股東,合肥國資委入股蔚來電動車等。此外,從安邦到海航,國有集團吞下困境中的民營公司,也成為風靡一時的現象。

其次,過去5年中國連續對房地產行業、教培行業、遊戲行業、平台經濟和互聯網金融等行業展開連續整改,每一次都對行業帶來重創。

最後,國有企業在貸款、補貼和行業準入上享有天然優勢。長期以來,國企在利潤不及民企的情況下,卻能享受著遠低於民企的融資成本。尤其是經濟下行時期,銀行對民營資本“惜貸”,卻樂於給大量國有企業乃至城投公司房貸。

雖然在上一次民企座談會上,習近平也強調了維護民企利益的重要性,會後還推出了28條具體措施。但上述問題在會後不減反增。

歐洲的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分析員宋高祖(Claus Soong)表示,中國當局對經濟的控製越來越緊,同時過度聚焦於安全化的目標,中國的經濟增長正遵循著“國進民退”的模式,而創新經常來自民企。這種榨取式經濟增長不太可能持續。

亞洲中心(Asia Centre)研究員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也指出,當前經濟增長放緩主要障礙,以及阻礙中國經濟向前發展的結構性製約因素包括:國有企業和公共部門的重壓、地方保護主義和強勢壟斷企業的存在。

查看評論(22)

24小時熱點排行

黃仁勳:如果英偉達無法進入中國,那華為...
中又贏?巴基斯坦證實:使用J10戰機擊落印軍“陣風”
紐約時報:中國遠遠落後於美國的時代已經終結
今晚10點!特朗普預告:將宣布與某大國的 “重大協議”
習近平冒著無人機襲擊的危險來到莫斯科

24小時討論排行

近代最大規模纏鬥!125架戰機激戰1小時 38人喪命
散播假消息?印駁斥“巴擊落軍機”:拿舊照發文
沈陽將舉行紀念蘇軍“不朽軍團”遊行 中小學生也參加
川普對等關稅第一國!美國與英國簽署貿易協議
印巴爆發近20年最嚴重衝突後,莫迪首次發聲
印巴之戰,讓人大吃一驚的背後...
紐約時報:習近平訪俄為中國拉攏歐洲的努力蒙上陰影
習近平告訴普京 麵對“霸權騷擾”他與俄羅斯站在一起
不減息!川普發文大罵鮑威爾:蠢材 什麽都不懂
普京和習近平發表聯合聲明譴責美國,強調中俄互信
快訊!梵蒂岡冒白煙 新教皇當選
中國同意與美國談判,但仍可能堅持強硬立場
中西醫之爭,到底是哪一個更厲害?
印度稱摧毀巴防空係統 遭嘲諷:派幾架陣風來查看
印度空襲巴基斯坦後巴方報複是否無可避免?
被拜登懟急眼,白宮怒批:他是國家之恥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習近平再晤民企 馬雲“過關” 除此還有哪些亮點

BBC 2025-02-17 10:10:02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習近平第一任期並未召開民企座談會,2018年底首次出現這一形式。

2月17日,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這是時隔七年後習近平再度召開聚焦於民營企業的座談會。

座談會備受關注的是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出席,過去5年馬雲因為“炮轟監管”而低調行事,一度長居日本,回國後也極少露麵,他的動向逐漸被中國民營企業家看作“政治風向標”。

除了馬雲之外,出席此次座談會的還有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寧德時代董事長兼CEO曾毓群,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美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興。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一個月,在機器人領域和AI領域爆紅的兩家公司,宇樹科技的創始人兼CEO王興興和幻方量化創始人梁文鋒也出席會議。

中國官媒中央電視台的視頻顯示,任正非、王傳福、王興興、雷軍,以及劉永好(新希望)、虞仁榮(韋爾股份)在座談會上發言。

習近平上次召開民企座談會是2018年,外部正值特朗普第一任期的中美貿易戰,內部盛傳“民企離場論”;此次座談會,外部要麵臨特朗普時隔七年的又一輪貿易戰,內部則是經曆疫情和強力監管後疲弱不堪的經濟。

這次會議的亮點和影響如何?BBC中文從時、人、勢三個方麵幫您梳理。

  時:為什麽是現在?

習近平上台後第一任期內未召開過民企座談會。第一次召開時2018年11月1日,其重要契機是“民營經濟離場論”的盛行。

當年9月,“資深金融人士”、自媒體作者吳小平發文稱: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此言一出,掀起軒然大波。

那一年,曾經資產規模達2萬億人民幣的安邦集團暴雷,被國資接管;債務規模近萬億的海航也麵臨相似處境。國際市場上,中美爆發史無前例的貿易戰,珠三角的外貿工廠陡然承壓。

惶恐情緒在中國民營企業家之間蔓延。

情緒背後有數據印證——野村資本市場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關誌雄指出,中國國有企業利潤占比從2015年的22%升至2018年的28%,這一年國企在工業增加值增速和利潤份額上反超民企。

“離場論”一個多月後,習近平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會上他直接回應了這種恐慌情緒——“有的人提出所謂‘民營經濟離場論’,說民營經濟已經完成使命,要退出曆史舞台;有的人提出所謂‘新公私合營論’,把現在的混合所有製改革曲解為新一輪‘公私合營’;有的人說加強企業黨建和工會工作是要對民營企業進行控製,等等。這些說法是完全錯誤的,不符合黨的大政方針。”

習近平的首次民企座談後,中國官媒開始賣力宣傳,民企是“自己人”,非但不能“離場”,還要走向更大的舞台。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習近平和任正非在2015年“同框”,任正非沒有出席2018年的第一次民企座談會。2025年2月,任正非參會並發言。

此後,習近平雖然還召開過三次類似會議,但並未冠上“民企座談會”的名稱,且都有國企出席,召開時機則要麽是迎接重要的會議(十九屆五中全會),要麽是經曆特殊事件(新冠疫情、整頓平台經濟)。

因此,2018年的座談會被認為是習近平新時代對民營經濟“定調”的會議。國海策略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曆史上中國共出現過三輪高規格的穩民營經濟支持政策,分別是2005年1月頒布“非公36條”、2010年5月頒布的“新36條”,以及2018年11月民企座談會後頒布的“28條”。

而2005年和2010年的兩次,分別對應中國加入WTO後的第一波“民企潮”,以及金融海嘯後中國民企的一波“倒閉潮”。

2月17日召開的座談會,與之前的同規格會議時隔六年多。時機也頗值得玩味,2月初特朗普宣布對華加征關稅,“貿易戰2.0”開打;同期DeepSeek、宇樹科技分別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火出圈”,在全球掀起討論。

2025年,也是中國完成《中國製造2025》計劃之時,這個計劃初衷是使中國製造業完成轉型升級,提出了十大方向,過去十年,其中的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等都得到長足發展,從本次座談會列席名單來看,也與“中國製造2025”涉及行業契合。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2020年6月,馬雲在安徽合肥一家火鍋店宴請參與武漢抗疫的醫務工作者。

人:馬雲“過關”?

此次會議之所以引人關注,不僅在於其規格高,還在於馬雲出現在會場。

會前三天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透露馬雲將出席會議,消息瘋傳網絡,社交媒體上“馬雲已過關”成為熱點,阿裏的股價也應聲大漲。

馬雲的“關”源自2020年11月,螞蟻集團計劃在上海和香港同步上市,預計募資約340億美元,如果成功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IPO。

然而,馬雲在2020年10月的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公開質疑中國金融監管體係,稱傳統銀行有“當鋪思維”,並呼籲減少對創新的限製。

這一言論被普遍視為觸怒監管層的重要原因。《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習近平本人對馬雲的高調批評感到不滿,直接下令暫停螞蟻上市。

螞蟻上市終止後,被監管層整肅。2023年1月,螞蟻宣布調整股權結構,馬雲不再擁有實際控製權。半年後,螞蟻收到70多億人民幣罰單。

此後,馬雲避走海外,長居日本,偶爾現身泰國,期間有一年多時間未公開踏足中國土地,馬雲“出走”,疊加房產企業暴雷,許家印被捕等事件,使民企信心處於穀底。

路透社稱,馬雲避居海外成為中國民營企業時運倒轉的象征。盡管當局近期稱他們在緩和整肅並將繼續支持民營經濟,但是中國的企業家們和投資者表示,他們將馬雲留在海外的決定視為他們缺乏信心的一個因素。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稱,中國總理李強意識到這一點後,要求馬雲回國,希望可以提振中國企業家們的信心。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2015年,習近平訪美,參觀微軟總部,馬雲也是參訪人員之一。

2023年,中國疫情管控放開,3月馬雲現身杭州,再引熱議。當時路透援引北京雲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張子華分析說,馬雲的返回提振了互聯網行業情緒,意味著新的領導層在重新審視平台公司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

這一次,馬雲又起到風向標的作用,他再進一步出席了中國規格最高的會議。路透社報道稱,馬雲參會的消息帶動阿裏巴巴、騰訊、小米等科技股當日大幅上漲,其中阿裏股價接近三年高位,小米創曆史新高,市場普遍將此視為政策轉向的積極信號。

南加州大學法學教授張湖月向媒體表示,馬雲的高調參會表明監管機構對阿裏巴巴的擔憂已基本解決,此前針對這一行業的整肅可能進入收尾階段。

此外,從這次列席的企業家來看,中國經濟的重點也發生變化。除了馬雲,還有騰訊CEO馬化騰、小米創始人雷軍、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要麽是互聯網巨頭,要麽是尖端創新的“小龍”。

對比之下,六年多前列席發言的企業家,則大多來自傳統行業,即便是來自IT也是老牌的軟件外包公司。

彭博社分析,此次座談會的規格(習近平親自主持)與陣容(涵蓋傳統與新興產業)表明,中央試圖平衡對民營經濟的支持與對“新質生產力”的培育。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2021年7月,教培行業迎來“黑色星期五”,一係列監管政策,讓整個行業“整個賽道廢了”。

勢:還會“國進民退”嗎?

雖然中國在多次類似會議上強調民營經濟的重要性,但新聞和數據還在不斷展現“國進民退”的現實。

多位專家指出,中國民企擔心“三座大山”:國資吃掉民企、隨意監管以及不公平待遇。

近年來,中國國有資本通過天使投資、融資和二級市場參股優質民企,僅2018年包括國資委、地方國資委、中央事業單位在內的“國資係”正在參與或已經完成的就有對2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製權交易。其它還有深圳地鐵成為萬科的最大股東,合肥國資委入股蔚來電動車等。此外,從安邦到海航,國有集團吞下困境中的民營公司,也成為風靡一時的現象。

其次,過去5年中國連續對房地產行業、教培行業、遊戲行業、平台經濟和互聯網金融等行業展開連續整改,每一次都對行業帶來重創。

最後,國有企業在貸款、補貼和行業準入上享有天然優勢。長期以來,國企在利潤不及民企的情況下,卻能享受著遠低於民企的融資成本。尤其是經濟下行時期,銀行對民營資本“惜貸”,卻樂於給大量國有企業乃至城投公司房貸。

雖然在上一次民企座談會上,習近平也強調了維護民企利益的重要性,會後還推出了28條具體措施。但上述問題在會後不減反增。

歐洲的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分析員宋高祖(Claus Soong)表示,中國當局對經濟的控製越來越緊,同時過度聚焦於安全化的目標,中國的經濟增長正遵循著“國進民退”的模式,而創新經常來自民企。這種榨取式經濟增長不太可能持續。

亞洲中心(Asia Centre)研究員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也指出,當前經濟增長放緩主要障礙,以及阻礙中國經濟向前發展的結構性製約因素包括:國有企業和公共部門的重壓、地方保護主義和強勢壟斷企業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