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隨著美國與歐洲對中國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北京正加強對先進科技的管控,試圖將關鍵技術留在國內。消息人士透露,蘋果供應商鴻海科技集團(富士康)可能受到影響。
《金融時報》援引產業消息人士及政府公告稱,過去幾個月來,北京已提高部分工程師和設備出境的限製,並出台新的出口管製措施,以保護關鍵電池技術,並限製對關鍵礦物的加工技術。
在中國加強技術保護的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歐洲與中國也因汽車產業問題發生貿易爭端。這些因素可能促使更多中國及外資企業將生產線遷往其他國家。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官員已讓鴻海難以將機械設備和中國技術主管調往印度,而蘋果正積極在印度建立自己的供應鏈。
一名台灣電子公司高管表示,他們在將部分設備從中國轉移至印度工廠時遭遇困難,但運往東南亞的貨物仍然暢通。
一名印度官員則指控中國利用清關延誤,阻礙零組件和設備流入印度,並表示:“電子產業供應鏈已接獲通知,不要在印度建立製造和組裝業務。”
美國科技媒體《Rest of
World》上月報道,鴻海疑似暫停派遣中國工人前往印度工廠,而運往印度的關鍵製造設備也出現延誤。
分析人士指出,北京當前采取的新策略類似西方對華的技術轉移限製,而中國此前曾批評西方此類做法不公平。這些非正式的管控措施似乎主要針對印度,而部分中國企業表示,其在東南亞和中東的項目並未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北京針對重要技術的正式出口管製也日益增加,並適用於全球。例如,中國商務部於今年1月宣布限製鋰礦開采及先進電池材料生產相關技術的出口,而中國在這兩個領域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