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總票房突破100億,不僅成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還躋身全球動畫電影榜前三名。
導演餃子很牛,但在他的心目中,還有一位中國的動漫大師更牛。
餃子的處女作《打,打個大西瓜》的鳴謝名單中,排在迪斯尼之後的就是他,萬籟鳴。
那麽,為什麽餃子要特別鳴謝萬籟鳴呢?
萬籟鳴,被譽為“中國動畫之父”,《鐵扇公主》《大鬧天宮》都出自他手,這些作品也曾震驚世界,連日本動畫大師手塚治蟲都是因為看了他的作品,把他當做偶像,才棄醫走上動漫之路畫出《鐵臂阿童木》的。
但誰能想到,萬老能成為大師,竟然是因為小時候太調皮了。
萬籟鳴生於1900年,江蘇南京人。他天性活潑好動,打小就是個“皮猴子”。
作為家中老大,他整天帶著3個弟弟們上躥下跳,大鬧天宮,搞得家裏雞飛狗跳,不得安寧。
母親為了圖清淨,讓父親捎回畫冊和紙筆,安排幾人圍坐在一起習畫,免得出去惹是生非。
這個法子確實管用,兄弟四人一拿起筆,頓時安靜下來,一筆一劃認真臨摹起來。
但母親沒想到,萬籟鳴越畫越上頭,竟無心學習,整日趴在課桌上偷偷畫老師的像。
老師被氣得七竅生煙,告到家裏,父親得知後,悔恨不已,隻能含淚暴揍兒子。
當時,畫匠屬於雕蟲小技,在工匠中也隻是被視為職場“邊角料”的配角,為人不齒,隻有走投無路的人才會去學畫……
也難怪父親恨鐵不成鋼,怒斥道:“學畫的沒有一個有出息,你到夫子廟畫室去看看,以後窮苦遭罪可別後悔!”
但萬籟鳴吃了秤砣鐵了心:“不管將來的遭遇如何,我寧可死,也不放棄學畫!”
誰也沒想到,日後,正是夫子廟畫室裏那些窮苦遭罪的畫師,把萬籟鳴領進了美術的大門。
二、
後來,“新學”盛行,而且萬籟鳴立誌學畫,死不回頭,父親便不再反對了。
但彼時,萬家家道中落,已無力延師,萬籟鳴一得空,就往夫子廟跑。
那時的南京夫子廟,就像今天的北京大橋,三教九流的民間藝人匯聚一堂,有說書唱戲的,有跑馬賣藝的。
而萬籟鳴最愛去貢院西街的畫室,跟著一位白發蒼蒼、窮困潦倒的老畫師學畫。
如何著墨、運筆,什麽是章法,老畫師傾囊相授,萬籟鳴學得也認真,看得眼睛都不眨一下,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微末節。
習畫之餘,萬籟鳴常去秦淮河看皮影戲,最愛《西遊記》,“花果山稱王”“反出南天門”“三借芭蕉扇”,百看不厭。
看到兒時便熟讀的人物,在幕布上動了起來,活靈活現,萬籟鳴驚歎不已,也不由得好奇:
我筆下的山水、人物,怎麽才能動起來呢?
為了一探究竟,萬籟鳴經常乘人不備,鑽到幕布後麵,但經常被人趕出來。
小小少年正是年輕氣盛,自是不服氣:你不讓看,我就自己試!
於是,萬籟鳴帶著幾個弟弟,又畫又剪,做了滿滿一盒子硬紙人。
天色一黑,幾人便用白布作幕,幕後擺一盞油燈,用筷子支撐著硬紙人,演起了“孫悟空逃出如來佛手掌心”的戲碼,嘴裏還裝模做樣地喊著唱著,引得小觀眾們紛紛拍手叫好。
習畫、看皮影戲,在萬籟鳴心中埋下了動畫的種子,可種子還沒萌芽,肚子就咕咕叫了。
三、
萬籟鳴學畫很認真,每天苦學十幾個小時,但畫的餅再大,也填不飽肚子。
他高中畢業後,父親四處托人,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處,給他謀了份謄寫講義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教導主任,正是剛剛留學回國的陶行知。
陶行知看萬籟鳴刻的講義字跡清秀、插圖精美,大加讚賞。
他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打破陳規舊習,想前人所不敢想,做前人所不敢做的事情。”
萬籟鳴聽後大受鼓舞,1918年,他在報紙上看到上海商務印書館招人畫插畫,果斷寄畫稿自薦,成功被錄用。
這一年,他18歲,隻身前往上海,隨身帶著那本最愛的《西遊記》。
彼時,動畫剛剛傳入中國,上海電影院放映電影前,都會放一部美國動畫短片。
萬籟鳴目不轉睛地盯著銀幕,年少時縈繞在他腦海中的那個問題,又出現了。
他去逛城隍廟、大上海,看到活動西洋鏡中不斷變換的景色,又聯想到兒時的走馬燈、皮影戲,終於頓悟:
要讓筆下的山水、人物動起來,要靠機器,要靠電影技術。
但當時的動畫技術,被外國人壟斷了,中國動畫一窮二白,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
萬籟鳴跑遍了上海所有的圖書館和舊書攤,也沒找到一點資料。
他甚至異想天開,寫信給美國的動畫公司,人家當然沒搭理他。
萬籟鳴和小時候一樣,不服氣:你不告訴我,咱們自己搞!
好在這時,幾個弟弟已經陸續來到上海,進入商務印書館的影戲部工作,通過對電影攝製的觀察,幾人受到很大啟發,有了重大發現!
四、
他們發現,把馬的動作分解,一個動作分解成十張畫,迅速翻頁,馬果然動起來了!
雖然起步晚了些,但總算破解了最初的難題,開了個好頭。
1920年冬,萬籟鳴帶著三個弟弟,在上海天通庵路的弄堂裏,租了個7平米的亭子間,作為試驗基地,正式開始研究動畫。
但動畫動畫,光會畫還不行,動才是關鍵,俗話說,攝影窮三代,在當時,搞動畫更燒錢。
這時,萬籟鳴已經娶妻生子,全家為了支持他搞動畫節衣縮食。
有一回,兒子生病沒錢請大夫,妻子準備典當舊衣服,發現衣服早就被萬籟鳴賣了……
可日子再難,萬籟鳴從沒放棄動畫。
買不起好的機器,兄弟幾人就從舊貨市場淘了台破舊的“安賴蒙”攝影機,從編劇、導演、造型,到拍攝、衝洗、放映,全部自己搞。
白天,兄弟四人照常上班,晚上,就在亭子間裏搞動畫試驗,被鄰裏稱為“萬氏卡通”。
1925年,那個小小的亭子間裏,誕生了中國第一部廣告動畫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
之後,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陸續應運而生。
但可惜的是,由於戰亂,不僅幾部動畫沒能保存下來,萬籟鳴的亭子間,也被炸得稀爛。
十幾年的心血,全部化為灰燼,說沒就沒了。
但萬籟鳴無暇痛惜,轉頭就做了一個讓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決定。
五、
1937年上海淪陷,兄弟四人逃到租界。
一路上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目睹一切的萬籟鳴和弟弟們一致決定,參加抗戰!
為了保全家眷,老四萬滌寰留在租界,開了間照相館維持幾家人的生計。
萬籟鳴則帶著老二萬古蟾、老三萬超塵,一邊參加抗戰,一邊繼續搞動畫。
“萬氏四兄弟”變成了“萬氏三兄弟”,在南京、武漢等多地輾轉,繪製出了《長城謠》《保家鄉》《滿江紅》等一係列抗戰動畫。
直到1939年,幾人曆經周折終於返滬。
翌年,世界上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在上海上映,反響熱烈,盛況空前,迪士尼狂攬4億美元票房。
上海新華聯合影業公司見狀,便向萬氏兄弟拋出橄欖枝,成立卡通部,拍動畫片。
萬籟鳴心想:外國有白雪公主,咱們中國人也有自己的公主!
於是一年後,《鐵扇公主》問世。
片名雖然叫鐵扇公主,但主角其實是萬籟鳴最愛的孫悟空,講的是孫悟空三借芭蕉扇。
這是中國,甚至亞洲第一部有聲動畫長片,也是繼《白雪公主》之後,世界上第二部有聲動畫長片,一上映就火得一塌糊塗!
萬籟鳴很欣慰,但麻煩很快就來了。
六、
《鐵扇公主》在日本上映後不久,就被軍方下令禁映了。
因為日本人覺得萬籟鳴夾帶私貨。
乍一看,孫悟空帶領沙和尚、豬八戒,和牛魔王、鐵扇公主鬥智鬥勇,闖過了火焰山。
再一看,這不就是在向民眾宣揚,“團結一心聯合抗日”的鬥爭精神嗎?
實際上呢,萬籟鳴就是這麽想的。
片中甚至有一句字幕:“人民大眾起來爭取最後勝利”,但後來放映時,被敵偽的電檢機關強行剪掉了。
雖然台詞剪掉了,電影也禁映了,但《鐵扇公主》在日本的影響力,是無法抹滅的。
當時,日本作家小鬆沢甫寫道:“抱著輕視的眼光,去看中國第一部動畫片的人們,看到這部影片如此有趣,如此豪華,驚得目瞪口呆。這是一個體現反抗精神的作品。”
還有一個日本醫生看了《鐵扇公主》後,果斷棄醫從影,投身動畫,後來創作出了《鐵臂阿童木》。
他就是日後的“日本動漫之父”,手塚治蟲。
後來中國對外開放,外國動畫片魚貫而入,手塚治蟲帶著《鐵臂阿童木》來到中國,第一件事,就是拜訪偶像萬籟鳴。
兩人一見如故,還作畫紀念,萬籟鳴畫的是孫悟空,手塚治蟲畫的是阿童木。
1989年,罹患胃癌的手塚治蟲,完成最後一部動畫片《我是孫悟空》的草案後離世。
他留下遺言:“我已經成為孫悟空了。”並請人轉告萬籟鳴。
也就是說,後來被無數中國人仰慕的日本動畫,在萬籟鳴時代,都還是小弟弟。某種程度上講,日本人是看著萬籟鳴的中國動漫成長起來的。當然,那是後話了。
當年,《鐵扇公主》大獲成功,萬籟鳴大受鼓舞,正準備擼起袖子大幹一場,不成想,厄運又來了……
七、
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租界也被日本占領,萬籟鳴的動畫事業被迫中斷。
因為《鐵扇公主》,他還被日本人盯上了,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終日揣揣不安。
見形勢不妙,萬籟鳴決定三十六計走為上,和弟弟萬古蟾幾經輾轉到了香港,在長城影業公司美工科當設計師。
雖然重拾畫筆,生計也有了著落,但萬籟鳴始終對動畫念念不忘。
他生平夙願就是把《西遊記》繪製成動畫,但那時的他就像被壓在五指山下的孫悟空,一身本事、滿腔熱愛,卻無從施展。
萬籟鳴後來在自傳裏這樣寫道:
“在舊社會,我飽嚐辛酸,始終無法實現這個願望。我為之苦悶過,因為終日奔波,到處‘遊說’,確實遭到資本家的白眼;
我為之欣喜過,有某資本家願意投資拍攝,我經之營之,花了半年多的心血,但到頭來願望還是成為泡影,資本家突然改弦更張,下令停止拍攝,因為物價飛漲,出售膠片藥品比攝成影片獲利還要多;
我為之絕望過,因為動畫事業到後來已經夭折,感到此生再也沒有可能把‘大鬧天宮’繪成動畫了。”
他描述當時自己的心境:“哀莫大於心死”。
直到1954年,他隨香港觀光團,參觀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時,發現廠房寬敞、設備嶄新、人才濟濟,中國動畫終於撥雲見日了!
萬籟鳴既驚訝又激動,當即決定留下。
不久,他進入上影廠,執導了幾部彩色動畫片,但心中朝思暮想的,仍是早年間因投資人臨時變卦、被迫夭折的《大鬧天宮》。
直到1961年,廠裏要拍《大鬧天宮》,廠長特偉知道這是萬籟鳴的夙願,便安排他當導演,國畫大師張光宇做造型設計。
萬籟鳴興奮不已,一頭紮進劇組。
他規定,整個劇組都要學京劇,翻雲手、舞花棍,人人都得會。
大家對著鏡子,有的學仙女翩翩起舞,有的模仿孫悟空鬥二郎神,仔細端詳自己的表情和動作,然後用筆畫下來,反複修改,直到萬導滿意為止。
當時沒有電腦,全靠手和筆,光是繪製就花了兩年,工作量繁複浩大,但好在一切順利。
唯獨孫悟空的形象遲遲未定。
八、
張光宇設計了三版,萬籟鳴都不滿意,總覺得裝飾性太強,差點意思,不是那個在自己心中翻了一輩子的孫悟空。
吳承恩寫:石猴出世作猴王。但在萬籟鳴心中,卻是美猴王。
這個“美”不在於樣貌,而在於才能、品質,所以要畫出孫悟空的聰明樂觀、機智勇敢。
經過時任動畫創作組組長嚴定憲的無數次修改調整,1964年,《大鬧天宮》終於完成了,美猴王手舞金箍棒,腰束虎皮短裙,神采飛揚,騰雲而來。
試片室裏,萬籟鳴百感交集,熱淚盈眶:“孫悟空,我們終於見麵了!”
電影公映後,好評如潮,獲獎無數!
萬籟鳴老淚縱橫,他說:“世界上第一個上天的中國人是誰呢?孫悟空。”
但電影隻公映了上集,下集還沒上桌,就碰上了那場史無前例的運動。
好巧不巧,電影中玉皇大帝的下巴上有一顆痣,而有位大人物下巴上也有一顆痣,就因為這顆痣,加上《大鬧天宮》講的又是孫悟空向玉皇大帝造反,於是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解讀為映射……
這還了得?
於是,《大鬧天宮》被視為借古諷今的反動作品,萬籟鳴也遭了殃。
九、
隨著運動升級,“毒草”《大鬧天宮》被禁演,大量手稿被付諸一炬。
萬籟鳴也被打成“牛鬼蛇神”,關進了小黑屋,每天不是幹髒活,就是挨批鬥,“見人先低頭,遇事說有罪”。
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萬籟鳴心中憤慨:“孫悟空如有靈,也一定為我憤憤不平。”
直到1976年,運動結束,《大鬧天宮》終於恢複放映,飲譽中外,孫悟空回到了人間,萬籟鳴也重獲自由。
這一年,他76歲,早已看淡世事無常。
晚年時,萬籟鳴得了老年癡呆,經常坐在輪椅上,靜靜地望著窗外的樹,說:“你看,這個馬好看。”
這個馬,可能是多年前,他和弟弟們為解開動畫的秘密而創造出的,那匹動起來的馬。
這匹馬,在萬籟鳴心裏跑了一輩子,他的孫悟空也影響了無數人……這就包括飾演孫悟空的六小齡童。
跑著跑著,中國動畫從無到有,從落後到繁榮;跑著跑著,一個個孫悟空在影視作品中活了起來……跑著跑著,萬籟鳴也老了。
1997年,97歲的萬老與世長辭。
他的墓碑上沒有墓誌銘,陪伴他的,還是那隻上天入地、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或許,還代表著未完的心願……
萬籟鳴這位中國“動畫鼻祖”,在當時那麽困難的條件下,都能帶領中國動畫突圍,彎道超車,影響世界,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這就是美猴王和哪吒身上那股不屈的抗爭精神的力量。這股力量源自於東方古老的神話,也在一代代中國人身上發揚光大,激勵著一代代的後輩飛得更高。
或許,這就是餃子要特別鳴謝萬籟鳴老前輩的原因。萬籟鳴的“孫悟空”影響了一代人,也孕育了餃子的“哪吒”,也必將影響更多的後生撐起中國動畫更璀璨的星空。
《大鬧天宮》創造了神話,《大聖歸來》再次創造神話,而《哪吒》繼續創造更大的神話,這都是屬於中國人的神話,隻要血脈不斷,也必將是長盛不衰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