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滾開,亞洲老鼠!” 女留學生在澳遭種歧:學會了無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被罵“滾開,亞洲老鼠!” 女留學生在澳遭種歧:學會了無視

據報道,澳洲人權委員會(Australian Human Rights Commission)發現,在澳洲的留學生麵臨一係列負麵經曆,包括明顯的種族歧視和學術能力偏見。



Yee Von Teo已在澳洲生活了近10年,從各方麵來說,她把塔州視為自己的家。

這位31歲的研究員說:“我覺得自己是社區的一部分,我是本地人。”

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

10年前,Teo作為留學生從馬來西亞移居到霍巴特,從抵達的那一刻起,她就遭遇了反社會行為的困擾,比如有人對她厲聲嗬斥“滾回中國”,或者有人從車窗裏咒罵種族主義言論。

Teo說:“我記得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時,我甚至沒有意識到那是帶有種族歧視意義的辱罵。”

最令Teo恐懼的一次經曆是她在霍巴特賭場附近,一名激進的女子接近她和她的朋友,對他們說:“滾開,亞洲老鼠。”

塔州最近發生的兩起涉及留學生的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

據稱,Devarshi Deka遭到襲擊後截癱,Deepinderjeet“Deep”Singh 在一次搶劫未遂事件中被推入霍巴特港不幸溺亡。

Teo說:“我記得聽到這個消息後,我甚至害怕晚上和朋友或伴侶一起散步,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麽。”

澳洲的留學生比例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盧森堡。

2023年,國際教育為澳洲經濟貢獻了478億澳元。

澳洲種族歧視專員Giridharan Sivaraman表示,留學生理應受到公平對待。

Sivaraman表示:“留學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群體,他們來自世界各地,為此花費了大量金錢。”

Teo在霍巴特的大學社區始終感到安全,從未受到教授或老師的歧視,但並非每個人都如此幸運。



上個月,澳洲人權委員會發布了關於高等教育領域種族主義問題的臨時報告。

Sivaraman說:“我們發現留學生麵臨一係列負麵經曆。”

“存在明顯的種族歧視,如貶損性語言或種族主義態度,或對學術能力的偏見。”

24歲的Noah(化名)去年從印度來到澳洲攻讀碩士學位,他在課堂上遭遇了歧視。

Noah表示,在一門根據參與度進行評分的課程中,他從未缺課,並積極地參與課堂討論,包括當麵討論和在線討論。

“那位教授扣掉了我的課堂參與度分數。”

“有時教授會根據學生的口音來做出評分,這進一步削弱了他們參與到課堂中做貢獻的自信心。”

Noah表示,要理解什麽是公平,並能夠識別自己何時受到歧視,對於留學生來說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學生們唯一的求助途徑就是上訴,但這是一個非常漫長而令人精疲力盡的過程。”

Noah表示,他在大學之外社區中也經曆過種族歧視,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一次經曆是一個小孩稱他為“印度混蛋”。

Sivaraman表示,留學生通常害怕舉報種族歧視事件,擔心這可能會影響他們的簽證並導致被驅逐出境。



“還有一個問題是,在澳洲,揭露種族歧視的人往往比實施者遭受更多的攻擊。”

Noah要求匿名,因為他擔心發聲會帶來不良後果。

去年,政府提議將留學生人數的上限設定為27萬,但現在一旦申請人數接近每所學校設定的目標,政府將通過法律手段來減緩簽證處理速度。

有言論聲稱留學生加劇了當前的住房危機,Sivaraman表示,這種說法並不人性化。

“探討移民政策和住房政策並沒有錯。”

“重要的是,在言論中不要使用非人性化或指責他人的語言。”

Teo表示,這些年來她在塔州遭受辱罵的情況有所減少。

最近一次是在2023年,當時一名男子在夜店對她和朋友大喊大叫。

“我學會了無視。”

但Teo也在潛意識中改變了自己的行為。

Teo表示,她的伴侶指出,當他們在雜貨店或餐館等公共場合時,她會降低音調並使用英語交談。



Sivaraman鼓勵所有留學生參加澳洲人權委員會的調查,浙江省有助於改進有關澳洲大學種族主義的最終報告。

最終報告預計將於4月發布。

編譯:Kazaf

來源:ABC

?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