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一邊被歧視,一邊挺川普?理性討論“華川粉”

一邊被歧視,一邊挺川普?理性討論“華川粉”

文章來源: 天下獨立評論 於 2025-02-03 22:10:4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美國這次緊繃的選情,最終以川普大勝告終。其中頗耐人尋味的是,出現了部分美國華人強烈支持川普的「華川粉」現象。《世界新聞網》社論指出,儘管美籍華人選民多數傾向民主黨,但其中一些「因反共愛美國而支持川普」的華川粉,在網路上聲量不小。

我贊同《紐約時報》資深專欄作家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的提醒:「川普當然是要譴責的,但不要用刻板和貶低的方式去看待近一半支持他的美國人。」他呼籲民主黨人「不要妖魔化川粉」,可惜拜登顯然沒有聽進去。他在這次助選過程中曾經斥責川粉是「垃圾」(garbage)而引起反彈。同樣的,華川粉也同樣不需要被「妖魔化」,需要的是理解他們如何思考與感受。

華川粉的崛起:強人崇拜下的身份焦慮

川普支持者往往並不完全關心政策,而是崇拜他強勢且粗魯的風格。對許多華川粉而言,川普不僅是「對抗左派」的強人象徵,也是他們心目中捍衛「美式夢想」的代表。然而,由於民主黨政府出現愈來愈「菁英化」的傾向,不夠重視通膨與非法移民議題對普通民眾的衝擊,讓民粹掛帥的「川普主義」(Trumpism)強勢回歸有機可乘。

這樣的心理現象,可從弗洛姆(Erich Fromm)的《逃避自由》一書中獲得解釋。弗洛姆指出,當個體麵臨過多的社會變遷和不確定性時,選擇的自由不僅不會帶來解放,反而會增強焦慮。麵對自由所帶來的責任,許多人會選擇「逃避自由」,轉而依賴外部的強勢領袖來獲取安全感。對於華川粉來說,川普正是這樣一位象徵性人物。

這種「強人崇拜」也包含一種文化心理的投射。華人文化長期以來受到集體主義與家長製的影響,當部分華裔移民無法適應多元文化的挑戰時,往往寄望於強人替自己解決問題,川普的硬漢形象成為他們尋求化解焦慮的寄託。

價值分歧:華川粉與主流美國價值的矛盾

在此同時,華川粉現象也反映他們對美國主流價值的抗拒和矛盾。根據《世界新聞網》的觀察,許多華川粉強烈不滿民主黨的「左傾」政策,例如過度支持少數族裔權益、放寬移民政策、削減警察預算等。他們視這些政策為對「傳統美國價值」的挑戰,並且相信共和黨所提倡的「傳統家庭價值」和「憑個人努力實現美國夢」更符合自身理念,將民主黨政策與「社會主義」劃上等號,視其為美國社會傳統秩序的破壞者。

但在這些擁護「美式夢想」的華川粉中,存在明顯的矛盾。例如,他們不喜歡川普對亞裔的歧視性言論,卻又同時支持其反移民立場;他們強烈反共,卻忽視川普曾多次公開讚揚習近平。微信公眾號「思想的遠行」作者白大偉指出,這些華川粉即便在邏輯上難以自圓其說,卻仍然一廂情願、無條件地支持川普。

在《威權人格》(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一書中,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認為,具有威權人格的人更傾向於接受極權和強勢領袖,並對多元文化與非主流的異議人士抱有敵意。對於華川粉來說,川普的排外政策吻合他們對「外來者威脅」的恐懼,使他們能夠在支持川普的同時,將美國現行的多元文化政策視為「危險」。這種選擇性支持的背後,是華川粉在異質文化環境中對身份認同與歸屬感的渴望。

川普的道德瑕疵:華川粉的選擇性忽視

川普的道德缺陷,例如謊言、性醜聞等,在川粉眼裡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瑕疵。這樣的盲目崇拜,不僅可見於美國川粉,也在華川粉中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書中曾指出,當人們將個人自由交付給強人時,他們往往會為他所做的一切行為辯護,將道德瑕疵合理化,以維護自己依賴的信仰體係。華川粉之所以忽視川普的道德問題,是因為這位強人象徵著一種他們需要的力量,甚至是一種對抗外界變遷的精神支柱。因此,川普的種種不端行為被視為次要問題,甚至被美化成「不拘一格的真實」,這種心理依賴即是對威權的心理投射。

網路極化:華川粉現象的社會媒體效應

在網路時代,華川粉的聲量因社交媒體而被放大。中國自媒體人「梁言今語」生動地描繪華川粉「心中冉冉升起一顆『川太陽』」,將川普視為無所不能的救世主。這種強烈的情感投射,反映著華川粉在網路平台上的極化現象。這種現象如同阿多諾的觀察:極端威權主義支持者傾向於在封閉的資訊回聲室中接受極端立場,並且難以接受不同意見。

社交媒體的「回聲室效應」讓華川粉更加極端化,他們在網路上排斥一切批評川普的聲音。「梁言今語」指出,這樣的群體往往「自我感覺良好」,對川普的支持甚至上升到「神化」的程度。這種極端化現象在華川粉群體中更加嚴重,進一步導致他們對川普的支持不再基於政策判斷,而是出於情感依附,從而形成某種幾乎不可撼動的忠誠。

從華川粉現象看美國華人的身份認同焦慮

華川粉現象的崛起,不隻是對川普個人政策的認同,更是華人移民在美國文化環境裡的一種自我定位。白大偉指出,華川粉的價值觀源於「慕強基因」,渴望有一位強勢領袖替他們「把社會弄得井井有條」,這既是一種文化心理,也是一種身份歸屬的需求。他們渴望能在美國社會中找到一種安全的定位,並依賴川普的「美國優先」來維護他們對美國夢的期待。

然而,華川粉這個充滿矛盾的社會現象,反映著部分美國華人在多元文化中缺乏自主的身份認同,無法真正接受美國存在已久的多元價值觀。他們既擔心民主黨的「左傾」政策導致大批非法移民湧入或「墨西哥化」,又對川普的道德瑕疵視而不見,甚至無條件擁護其極端立場。他們在川普的強人形象中尋找依賴,選擇性忽視其道德缺陷,甚至將其神化,並藉此消解來自於這個不確定年代的種種焦慮。

選後,華川粉當中有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上狂歡慶祝。然而,在川普及其「白人至上主義」的極右派視角裡,華川粉的存在恐怕是無足輕重的,甚至也可能是「讓美國再度偉大」(MAGA)運動中的假想敵之一,畢竟他曾經推波助瀾的「亞裔仇恨」也沒有對華川粉做出任何區別。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8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特朗普9月一行程曝光,堪稱史無前例
川普大讚愛妻"1句話"點醒他,讓他看清普丁真麵目
比起三個美國籍孩子,宗家100多億境外資產更值得關注
紐約時報:“中國衝擊2.0”比上一次嚴重得多
德州暴洪"神秘營"27女童遭衝走亡!恐怖事發全程曝光




24小時討論排行

大連工大,你應該保護受害女生,而不是開除
紐約時報:中國第二季度經濟保持穩健增長
特朗普承諾軍援,象征烏克蘭戰事的重要突破
川普穩賺不賠的戰爭生意 拜登就想不出這樣的辦法
歐巴馬籲民主黨"硬起來",勿因川普重返白宮而沉默
全球首例,深圳機器人搭地鐵為商家送貨
將華裔妻子分屍 邪惡丈夫在獄中離奇死亡 案情回顧
關稅沒引起物價上漲?白宮愛國說法遭打臉 3大原因曝
川普承諾驅逐“最壞中的最壞”?數據揭“71%無罪”
烏克蘭喜收愛國者飛彈,俄議員酸"川普威脅"沒人怕
白宮“重大宣布”終於曝光:特朗普政策“務實”一麵
美最高法院推翻禁令,讓特朗普解散教育部
“同誌”的年頭要回歸了?“共產”還遠嗎?
中國父子德國風景區湖中溺亡 失蹤一周後找到遺體
美眾議員:習近平在川普任內不會侵台 著眼50年…
袁紅冰爆中國機要官員帶文件叛逃 曝2套俄垮台後方案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一邊被歧視,一邊挺川普?理性討論“華川粉”

天下獨立評論 2025-02-03 22:10:48

美國這次緊繃的選情,最終以川普大勝告終。其中頗耐人尋味的是,出現了部分美國華人強烈支持川普的「華川粉」現象。《世界新聞網》社論指出,儘管美籍華人選民多數傾向民主黨,但其中一些「因反共愛美國而支持川普」的華川粉,在網路上聲量不小。

我贊同《紐約時報》資深專欄作家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的提醒:「川普當然是要譴責的,但不要用刻板和貶低的方式去看待近一半支持他的美國人。」他呼籲民主黨人「不要妖魔化川粉」,可惜拜登顯然沒有聽進去。他在這次助選過程中曾經斥責川粉是「垃圾」(garbage)而引起反彈。同樣的,華川粉也同樣不需要被「妖魔化」,需要的是理解他們如何思考與感受。

華川粉的崛起:強人崇拜下的身份焦慮

川普支持者往往並不完全關心政策,而是崇拜他強勢且粗魯的風格。對許多華川粉而言,川普不僅是「對抗左派」的強人象徵,也是他們心目中捍衛「美式夢想」的代表。然而,由於民主黨政府出現愈來愈「菁英化」的傾向,不夠重視通膨與非法移民議題對普通民眾的衝擊,讓民粹掛帥的「川普主義」(Trumpism)強勢回歸有機可乘。

這樣的心理現象,可從弗洛姆(Erich Fromm)的《逃避自由》一書中獲得解釋。弗洛姆指出,當個體麵臨過多的社會變遷和不確定性時,選擇的自由不僅不會帶來解放,反而會增強焦慮。麵對自由所帶來的責任,許多人會選擇「逃避自由」,轉而依賴外部的強勢領袖來獲取安全感。對於華川粉來說,川普正是這樣一位象徵性人物。

這種「強人崇拜」也包含一種文化心理的投射。華人文化長期以來受到集體主義與家長製的影響,當部分華裔移民無法適應多元文化的挑戰時,往往寄望於強人替自己解決問題,川普的硬漢形象成為他們尋求化解焦慮的寄託。

價值分歧:華川粉與主流美國價值的矛盾

在此同時,華川粉現象也反映他們對美國主流價值的抗拒和矛盾。根據《世界新聞網》的觀察,許多華川粉強烈不滿民主黨的「左傾」政策,例如過度支持少數族裔權益、放寬移民政策、削減警察預算等。他們視這些政策為對「傳統美國價值」的挑戰,並且相信共和黨所提倡的「傳統家庭價值」和「憑個人努力實現美國夢」更符合自身理念,將民主黨政策與「社會主義」劃上等號,視其為美國社會傳統秩序的破壞者。

但在這些擁護「美式夢想」的華川粉中,存在明顯的矛盾。例如,他們不喜歡川普對亞裔的歧視性言論,卻又同時支持其反移民立場;他們強烈反共,卻忽視川普曾多次公開讚揚習近平。微信公眾號「思想的遠行」作者白大偉指出,這些華川粉即便在邏輯上難以自圓其說,卻仍然一廂情願、無條件地支持川普。

在《威權人格》(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一書中,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認為,具有威權人格的人更傾向於接受極權和強勢領袖,並對多元文化與非主流的異議人士抱有敵意。對於華川粉來說,川普的排外政策吻合他們對「外來者威脅」的恐懼,使他們能夠在支持川普的同時,將美國現行的多元文化政策視為「危險」。這種選擇性支持的背後,是華川粉在異質文化環境中對身份認同與歸屬感的渴望。

川普的道德瑕疵:華川粉的選擇性忽視

川普的道德缺陷,例如謊言、性醜聞等,在川粉眼裡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瑕疵。這樣的盲目崇拜,不僅可見於美國川粉,也在華川粉中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書中曾指出,當人們將個人自由交付給強人時,他們往往會為他所做的一切行為辯護,將道德瑕疵合理化,以維護自己依賴的信仰體係。華川粉之所以忽視川普的道德問題,是因為這位強人象徵著一種他們需要的力量,甚至是一種對抗外界變遷的精神支柱。因此,川普的種種不端行為被視為次要問題,甚至被美化成「不拘一格的真實」,這種心理依賴即是對威權的心理投射。

網路極化:華川粉現象的社會媒體效應

在網路時代,華川粉的聲量因社交媒體而被放大。中國自媒體人「梁言今語」生動地描繪華川粉「心中冉冉升起一顆『川太陽』」,將川普視為無所不能的救世主。這種強烈的情感投射,反映著華川粉在網路平台上的極化現象。這種現象如同阿多諾的觀察:極端威權主義支持者傾向於在封閉的資訊回聲室中接受極端立場,並且難以接受不同意見。

社交媒體的「回聲室效應」讓華川粉更加極端化,他們在網路上排斥一切批評川普的聲音。「梁言今語」指出,這樣的群體往往「自我感覺良好」,對川普的支持甚至上升到「神化」的程度。這種極端化現象在華川粉群體中更加嚴重,進一步導致他們對川普的支持不再基於政策判斷,而是出於情感依附,從而形成某種幾乎不可撼動的忠誠。

從華川粉現象看美國華人的身份認同焦慮

華川粉現象的崛起,不隻是對川普個人政策的認同,更是華人移民在美國文化環境裡的一種自我定位。白大偉指出,華川粉的價值觀源於「慕強基因」,渴望有一位強勢領袖替他們「把社會弄得井井有條」,這既是一種文化心理,也是一種身份歸屬的需求。他們渴望能在美國社會中找到一種安全的定位,並依賴川普的「美國優先」來維護他們對美國夢的期待。

然而,華川粉這個充滿矛盾的社會現象,反映著部分美國華人在多元文化中缺乏自主的身份認同,無法真正接受美國存在已久的多元價值觀。他們既擔心民主黨的「左傾」政策導致大批非法移民湧入或「墨西哥化」,又對川普的道德瑕疵視而不見,甚至無條件擁護其極端立場。他們在川普的強人形象中尋找依賴,選擇性忽視其道德缺陷,甚至將其神化,並藉此消解來自於這個不確定年代的種種焦慮。

選後,華川粉當中有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上狂歡慶祝。然而,在川普及其「白人至上主義」的極右派視角裡,華川粉的存在恐怕是無足輕重的,甚至也可能是「讓美國再度偉大」(MAGA)運動中的假想敵之一,畢竟他曾經推波助瀾的「亞裔仇恨」也沒有對華川粉做出任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