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孩子來說,新年最快樂的,莫過於收紅包啦。橙柿互動的橙友圈裏,有位四年級女生小憶在過年前一周,就把壓歲錢使用計劃列出來了。
小憶列的壓歲錢使用計劃
過年前一周
壓歲錢分配表就做好了
這張計劃表做得很喜慶,也很清晰。左邊是壓歲錢明細,右邊是壓歲錢分配表。
壓歲錢預計有3500元,主要來自於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舅舅一家、叔叔一家、姑姑一家和爸媽。
記者聯係上小憶的媽媽陳女士。
“哈哈,學校今年布置了一項作業,可以寫學習計劃、運動計劃,我家娃興衝衝寫了壓歲錢使用計劃。”陳女士笑出聲來,說家裏有姐妹倆,姐姐讀初二,妹妹讀四年級。從小看著姐姐有壓歲錢花,妹妹也就無師自通,對錢精明起來。
陳女士老家在衢州,每年回杭州後,女兒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去銀行存壓歲錢。賬戶開了三年,存了幾千塊。
今年存多少錢進銀行,母女倆還討論了一番。“我勸她可以存2000元進去,手裏麽,少留點現金。她不同意,說自己的街舞、笛子興趣班,春季都要繳費的,還是多留點在外麵,支援我一下。”陳女士說,除了存進銀行的錢,女兒的壓歲錢自己保管,都裝在一個可愛的包裏。
前年家裏換車,女兒知道了,還專門從壓歲錢裏挪了100元出來,“她知道車很貴,是以萬元來計的,她這點錢不夠,但說自己是家裏一份子,這個錢要出。讓人聽了感覺很有意思,也很暖。”
對於女兒平時如何使用壓歲錢,陳女士也不過多幹涉,但女兒都會提前和她說一聲。“她自己用錢次數多了,慢慢就能規劃得更好了。”
中學生越來越不喜歡現金紅包?
看得出來,小憶能偶爾助爸媽一臂之力,主要是自己的壓歲錢自己說了算,有足夠的支配權。但對很多孩子來說,壓歲錢往往就是在自己手裏走個過場,轉頭就到了父母手裏。
“我們都是這麽過來的呀,小時候,爸媽幫我收著壓歲錢,現在,我當媽了,幫兒子收壓歲錢。”一位80後的芒果媽媽說。
兒子今年讀高一了,昨天看到她先給小姨家的孩子轉了1000元壓歲錢,沒幾分鍾,小姨又轉了1000元壓歲錢回來。“他說你發給小姨,小姨再發給你,賬戶金額一點變化都沒有,沒意思。不過,每年確實隻有祖輩給的壓歲錢,才會真的給他。”芒果媽媽說,近兩年發現兒子不太喜歡拿現金紅包了,今年他提前說,壓歲錢從網上轉他就好。
另一位中學生家長也有類似的感受。以前女兒拿了壓歲錢紅包,就放在枕頭下枕著睡。但是去年開始,女兒要求壓歲錢在微信上發給她,她看上一套文具,準備等錢一到手,就下單。
“現在中學生基本都有手機,有自己的微信號,社交在網上,花銷也通過手機來支付。所以拿了現金紅包,還到不了自己手裏,不如網上直接發個紅包給她方便。”這位家長說。
嫌銀行利率低
把壓歲錢存在爸爸手裏
每月領利息
有了壓歲錢,有的孩子想的是怎麽花,有的孩子想的則是怎麽存。
初二家長陳先生,已經連續幾個月給女兒發利息了。每次三四百元,通常在月底發放。“如果哪次發晚了,女兒會追著我要的。”
女兒的壓歲錢,主要是祖輩和親戚給的,每年加起來幾千元。前幾年陳先生準備去銀行給她辦張卡,但當時忘帶戶口本沒辦成,後來,錢就裝進女兒的一個挎包裏,到現在鼓鼓囊囊,已有幾萬元了。
“女兒雖然保管著錢,但好像對錢沒什麽概念。前兩年有次我臨時需要現金,想到她手頭有,就和她借2000元,結果她開口就說‘要給利息’。我說好,後來還錢時我給了200元利息,她特別開心。”陳先生說。
這麽一次借錢的經曆,好像點醒了小姑娘的“理財基因”。她學到了利率的概念,又了解到銀行現在的利率,左算右算,覺得不劃算,還是投資到爸爸那裏最劃算。
正巧,陳先生也覺得女兒手頭存著這些現金有些風險,幹脆直接“借”走,照舊付給女兒“利息”。父女二人想到一塊,定下來,利息按10%的利率,分月發給女兒,毛估估,一個月三四百元。
“前段時間,我帶她和朋友一家去吃飯,點菜時,女兒看著菜單說‘太貴了,吃不起’,她一個月的利息,還不夠吃頓飯的。大家都笑了。”陳先生說,好像就在付利息的潛移默化影響中,女兒對錢有了概念,對比之後,知道錢來之不易。
你家娃收到壓歲錢後,都是怎麽安排的?歡迎來留言和我們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