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中介常態:帶看4個月,我被跳單了……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多久沒開單了?”“還幹中介了不?”這是“95後”房產中介高建新2024年經常被問到的話。
說到房產中介,很多人都知道“三年不開單,開單吃三年”這句話。但這並不是常態。現實中“開單吃三年”極為罕見,但在市場行情較差的時候,這一行業卻要熬過漫長的“不開單”。和很多房產中介一樣,高建新的2024年就是這樣“熬”過來的。
2024年是高建新在成都做房產中介的第八年。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成都的二手房市場越來越冷。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之下,房產成交量持續下跌。從大學畢業起,高建新入行8年了,這期間,市場也有過短暫的波動期,但遠沒有這次來得持久。
行情不好,但高建新的經濟壓力反而更大了,因為這一年他有了女兒。急切想多賺錢,多成交,為女兒創造更好條件的他,花費4個多月幫一位客戶尋找到了心儀的房子,這時候卻遭遇了“背叛”——客戶跳單了。更為諷刺的是,之後他還收到了這位客戶發來的感謝信。
不過,到了2024年9、10月份,一係列利好政策相繼出台,成都低迷已久的中介行業迎來了久違的“小陽春”。高建新的運氣也開始越來越好,他也深刻感受到房產中介行業“剩者為王”絕非虛言。
日常工作中的高建新。圖/受訪者供圖
以下是高建新的自述:
帶看4個月,我被跳單了
我叫高建新,是成都的一名房產中介業務員。
在踏入房產中介行業之前,那句“三年不開單,開單吃三年”就如雷貫耳。可真正入行後我才知道,“開單吃三年”的真沒見過幾個,能熬過漫長“不開單”日子的人,寥寥無幾。
2024年,我的“小棉襖”誕生了。有了女兒之後,我從公司附近的出租屋,搬進需要單程通勤50分鍾的“大房子”。沒辦法,我自己可以擠出租屋,但是不能苦了孩子。晚上回到家,看到女兒那純真無邪的笑容,一切的辛苦都瞬間煙消雲散,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從2023年初開始,樓市就如坐過山車般一路下滑。樓市的低迷,直接導致成交量急劇萎縮。身邊的同行們,業績都慘不忍睹,很多人一年僅僅能簽3到4單。
進入2024年,行情並沒有如大家預期的那樣迅速回暖。這樣的行情,不要說開單了,就連看房的客戶都寥寥無幾。隨著女兒的到來,我們一家的經濟壓力陡然提升,更努力工作,爭取開更多單,成了我這一年重要的工作目標,這讓我更加珍惜每一位客戶。
在很久沒有開單之後,我終於等來一位誠心想買房的客戶。客戶是30多歲的生意人,男性,透著精明,對房子的要求也頗為獨特。比如,他要求從主臥窗戶望下去,必須能看見水;戶型必須非常方正;從外麵防盜門入戶那裏,絕對不能看到廁所。而除了這些特殊的要求,普通人對於房子的要求,這位客戶更是一個不少,比如采光、學區和交通。
為了幫他找到心儀的房子,我帶著他跑遍了成都城南的大街小巷。主臥要能看見水,我就把合適區域內所有江景盤、河景盤納入範圍,小區內有湖的也不能放過。但並不是這些小區裏的每一套房,在主臥都能直接看見水。在帶看之前,我自己會實地先去看一下。我精挑細選了20多個小區,近80套房,每一套房的優缺點我都爛熟於心,就盼著能有一套房能讓他眼前一亮。
很多時候,客戶白天實在抽不出時間,隻能晚上看房。我就陪他晚上看。隨後4個多月的時間,幾乎每個周末和周中幾天晚上,我都在陪他看房。隨著時間推移,我們把區域內大部分符合要求的房子幾乎看遍了,根據以往經驗,我預感離成交越來越近了。
帶客戶看房途中。圖/受訪者供圖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了一套各方麵都近乎完美的房子。價格和其他各方麵條件,在我多輪努力下,也談得讓雙方都較為滿意。
然而,第二天,我卻怎麽也聯係不上房東和客戶,又過了幾天,依然如此。直到看到係統裏房源下架,我才如夢初醒——被跳單了。不久後,客戶發來上百字的感謝信,在我看來,是那麽地諷刺。因為傭金問題,他選擇跳單,全然不顧我這段時間付出的無數個夜晚和精力。那一刻,委屈、憤怒、無奈如潮水般將我淹沒,我徹底崩潰了。而我知道,這樣的遭遇,在同行中並不罕見,每一個房產中介,或多或少都經曆過這種被背叛的痛苦。
最初的憤怒、不甘之後,恢複平靜的我,開始逐漸安慰自己,暗自“療傷”。我在店裏呆呆看著曾經收獲的幾枚客戶送來的錦旗,這些錦旗掛在店裏,是對我工作的認可與鼓勵。至少我一直問心無愧。
這也許就是生活,努力不一定會有回報,但是能不努力嗎?我想了又想,答案是不能,因為我是一名新手父親,因為我有自己的家庭責任,隻有努力才能有新的希望。
“剩者為王”絕非虛言
被“跳單”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市場行情還和原來一樣低迷。有一位店裏曾經的客戶,隔三岔五就來打探現在的房價。我知道,這位客戶的房子,稱得上成都的大戶型“豪宅”,當時成交價近400萬,現在市場價已經跌去了大幾十萬,每次看到他,都愁眉緊鎖。
愁眉緊鎖的還有同行們,我知道,不開單的日子,大家都過得非常艱難,每個月拿著2000多元的底薪,刨除房租,有時候連吃飯都不夠,甚至月末還要借信用卡、花唄的錢。沒錯,我和不少同行的老家都不在成都,大多來自四川下麵的市縣。雖然我們天天和房子打交道,但是一樣為房子發愁,不論是房租還是房貸。
在連續幾個月不開單後,越來越多同行撐不住了,不得已另謀出路。我們店的小何就是其中之一。
這讓我有些難過,因為小何幾乎是我這些年見過最努力、最勤奮的同事,他2022年底才入行,但奈何他一入行,就趕上行業最蕭條的時期。房產中介這行,太考驗人脈積累了,小何入行的時機,堪稱“地獄開局”。
離別之際,小何約我聚一聚。我問他離開之後有什麽打算,小何搖搖頭說,不知道,但是不能像現在這樣耗下去了,因為他入行晚,入行的時機又不好,現在不知道什麽時候行情才能回暖,這樣耗下去,他實在等不起。
後來我知道,小何去了一家工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這裏也祝願他早點找到自己喜歡、擅長而且能賺到錢的工作。
而我,在行情最蕭條的時候,開始潛心探索租房業務,並把重心逐步放在這裏。過程中,我見證了更多年輕人的酸甜苦辣。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一個從北京回成都的小夥子,做IT相關工作,供職於一家大廠的成都分部。小夥子內向靦腆,對租房的要求,特別強調要安靜。精選幾套房子之後,小夥子很順利選中其中一套。但不到一周之後,這位小夥子又找到了我,想退租。原來小夥子由於工作壓力較大,有些神經衰弱,普通人聽不到甚至根本注意不到的輕微聲響,都會讓他整夜失眠。經過和房東的多方協調,我成功幫他退租,又經過多輪找尋,終於幫他找到了百分之百符合要求的房子。
另外一個我觀察到的趨勢則是,越來越多其他省份的人,選擇來成都發展,其中不乏很多北方人,比如我的連續幾個客戶,老家都是甘肅的,卻在成都落戶,成為“新成都人”。而越來越多從一線城市“撤退”的年輕人,也不斷湧入成都。
2024年9、10月份,一係列利好政策相繼出台。降首付、降利率、提升公積金貸款額度……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讓低迷已久的中介行業迎來了久違的“小陽春”。市場迅速回暖,成交量大幅攀升。我的一位同事,就在10月份這一個月,所掙的工資比他過去一整年還要多。同行臉上緊鎖的愁雲也逐漸煙消雲散,這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中介行業那句“剩者為王”絕非虛言。
而我也趕上了這波行情,最先成交的客戶,恰恰來自潛心做租房業務時的積累。客戶是一位律師,老家在山東。交流房產之餘,我很喜歡聽他聊經濟,聊產業,看得出他平時在這方麵做過很多研究,他說,成都房產最糟糕的時候要過去了。
這位律師之後,緊接著我又成交了一單,客戶是個二十幾歲的小夥子,前兩年剛從北京到成都發展,這次趁著降首付、降利率,趕緊在成都購入自己的房產,他喜歡成都,並且非常看好這裏的發展。
我覺得,一直以來我和他們的最大共識是,都堅定地看好成都這座城市的發展,我們背井離鄉地選擇這裏,並相信這裏會越來越好。
新的一年,希望市場行情越來越好,更希望在我的努力之下,能為女兒創造更好的條件。有客戶的信任與支持,我會堅定地走下去,繼續為更多人實現安家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