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泰國媒體周四消息,中國和泰國經過協商,即將在泰國境內設立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活動協調中心。中國網民對緬北電詐問題關注,助推中國政府采取行動,但電詐集團的巨大規模後麵的利益鏈是什麽?根據泰國媒體周四消息,中國和泰國經過協商,即將在泰國境內設立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活動協調中心。中國網民對緬北電詐問題關注,助推中國政府采取行動,但電詐集團的巨大規模後麵的利益鏈是什麽? https://t.co/yDCQf3tyVH
— 自由亞洲電台 (@RFA_Chinese) January 30, 2025
泰國警方上星期五公布說,一個泰中協調中心將設在位於曼穀的泰國國家警察總部,預計在下個月內開始運作。另據路透社報道,中國官方計劃在位於泰緬邊境隔著莫艾河與緬甸相望的湄索縣設立另外一個協調中心,以期共同打擊電詐和與電詐相關的綁架,販賣人口活動。
另據泰國民族報,中國公安部副部長劉忠義周一(27日)率領代表團前往曼穀北郊,會見泰國科技犯罪調查局官員時表示,在妙瓦底就有36個中國人經營的大型電信詐騙集團,雇傭超過10萬人進行詐騙活動。這些人中,大部分是中國公民或東南亞華人。泰國警方也曾發表相關數據說,每年約有7萬多中國公民或東南亞華人,被誘騙,綁架,販賣到緬甸.根據聯合國人權辦公室2023年8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東南亞有數十萬詐騙人員,僅在緬甸和柬埔寨就有12萬人左右。
近年來東南亞的電詐園泛濫,犯罪活動危害嚴重。此次中國公安部副部長訪問泰國,宣布與泰國合作建立協調中心,打擊東南亞地區尤其是緬甸境內猖獗的電詐犯罪活動。
網絡輿論迫使中國政府出手
緬北電詐問題在中國民間引發強烈反應。不少網民認為,中國官方的舉措與今年年初演員王星被誘騙落入電詐團夥陷阱後,女友嘉嘉上網求救,引爆網絡輿論有關,最終導致王星安全回家。
據新浪網1月16日報道,1 月 7 日,泰國警方宣布已找到失聯中國演員王星,此時距離星星失蹤過去不到 4 天,他就安全回家了。而就在這個信息傳到國內的同時,一個統計被困緬甸受害同胞的求救文檔,在多個家屬互助群內傳播。
他們用在線文檔統計被困人員信息,每一行需要填寫的內容包括受害人性別、年齡、失蹤時間、立案事由、簡要軌跡、當前位置、大致經過、進展、訴求等信息。
他們也把這次行動,叫做 ” 星星回家計劃 ” 。王星上網求救安全回家,給其他受害人啟發,中國另一電詐活動受害人楊澤琪也使用類似方式獲救。這些獲救成功案例,給其他受害人家屬希望,他們自發網上發聲,發起“星星回家計劃”。根據網站中國數字空間信息,微博用戶@稀薄20 發起的“星星回家計劃”文檔,在今年一月9號公布後,截止到1月11號晚間,已經有1500 多名受害者家屬上網登記信息。
據本台早先報道,在“星星回家計劃”的名單中,約93%為男性,平均年齡27歲,大多在15至45歲之間。許多人經濟困難,要麽負債累累,要麽靠打零工為生,也有一些因房地產業低迷而失業,成為易受害群體。此外,有一半的受害者家屬表示,他們無法向中國警方報案,因為當局告知他們,提交失蹤人口報告僅限於婦女和兒童。
不少網民認為,網絡輿論在打擊電詐犯罪方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媒體人,時事評論人士橫河告訴自由亞洲電台,“這個事情完全就是網絡的輿論,因為就是王星被綁架這件事情,按說起來的話本身並不是太重要,因為王星隻是一個演員,他並沒有特別的地方。之所以引起中國政府關注,他就是因為網絡,這件事情是民間先熱起來的。”但是橫河同時分析說,因為電詐犯罪背後的利益勢力,雖然中國和泰國官方高調采取行動,但是恐怕也隻是做做樣子而已。
緬甸電詐集團背後的利益鏈延伸到中國?
關於緬甸龐大電信詐騙集團背後的利益鏈,是否有中國國內的黑社會及團體的影子,受到網民的廣泛關注,網上有不少傳聞。王星獲救後,電詐犯罪猖獗及其深層原因也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
自由亞洲電台去年九月曾有報道社媒上的一段視頻,視頻中自稱叫佘智江的緬甸妙瓦底的大佬在泰國被抓。他說自己曾經是中國僑商聯合會前常務副會長和國安部前幹員。並稱是中國公民。他還稱受到中國政府迫害,現在被關在泰國監獄。他表示擔心被送到中國滅口,但是他說他自己絕對不會自殺。
時評人士蔡慎坤告訴自由亞洲電台說,電詐園使用中國的電訊係統,中國銀行轉賬收錢,非常容易。這些都說明有中國某些因素被卷入電詐犯罪的利益鏈。泰國科技犯罪調查局還提議,中方協助泰方追捕犯罪團夥頭目,阻止犯罪團夥把詐騙來的受害人的錢轉賬等。
另外,據中央社周四消息,中國公安部副部長劉忠義日前造訪泰國,討論共同合作打擊電詐問題。原定有61位民眾要從緬甸的KK 園釋放,其中一半以上是中國人。但泰國方麵,接到緬甸邊防部隊通知,會拖延釋放這批人。有網民猜測,這是否是電詐犯罪背後各方勢力正在博弈。
據本台早先報道,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劉勁鬆日前指出,這些跨境電信詐騙案件具有“黑社會、高科技、產業化、跨國境”等特征,但這些所謂的黑社會以及高科技操作,如何進行產業化跨國境作業,這其中究竟有沒有國內企業和集團的配合,仍然是各界關注的問題,而中國政府及有關部門尚未提供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