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小朋友們有沒有紅包收到手軟?杭州媽媽朱女士發現,跟往年相比,女兒今年更懂得珍惜,把長輩給的紅包一個個都藏到了枕頭底下。
“原來她不太懂紅包裏這疊錢是什麽概念,今年好像有點知道了。”當問女兒為什麽會有這種改變時,朱女士有點把不準是不是該高興,“她說前幾天,自己跟著奶奶去賣了廢品,發現拉了整整一車過去,才換了幾塊錢,最後隻能買一碗拌麵。”
女兒感歎,賺錢很高興,但是賺錢也很難。
通過賣廢品的方式認識到金錢,這讓朱女士有點糾結。
一次賺了7塊5
女兒發來語音:媽媽我愛上了賣廢品
朱女士的女兒元元今年上小學一年級,跟很多小朋友一樣,平時不太接觸人民幣,也不太懂金錢的概念。不過今年除夕夜,收到長輩給的大紅包之後,她打開一看,厚厚一疊百元大鈔,激動壞了,直說要藏到枕頭底下,用來實現自己的願望。
朱女士這才想起來,寒假這段時間,家裏收到了很多年貨的快遞。盒子一多,奶奶就折好放在門口。有一次,奶奶發現樓下超市旁邊就有一家小小的廢品收購站,想著家裏剛好有一輛露營車,可以把這些廢紙盒、過期報紙拿過去售賣。
因為寒假放假在家,賣廢紙板時,元元跟著一起去,還熱心地拉著露營車,一路幫忙從家裏拉到了收購站。
“整整一車,賣了7塊5毛錢。”那是元元第一次自己賺到錢,非常激動,高興地給媽媽發來了語音,“媽媽,我愛上了賣廢品,賺錢太開心了!”
為了獎勵元元,奶奶特地讓老板支付現金,並把7塊5毛錢的使用權交給了元元,讓她去隔壁的超市挑選禮物。元元選了一碗5塊錢的拌麵,很快就光盤了,吃得特別開心。
好像發現了“生財之道”,從那天以後,元元熱衷於整理家中的快遞盒子。幾天又累積了一堆,跟奶奶拉過去售賣,第二次賣了3塊5毛錢。她把之前剩下的2塊5毛錢,加上第二次賣出的3塊5毛錢,換成了一碗拌麵和一杯豆漿。
“其實通過這種方式認識到人民幣也是挺好的,但是她說愛上了賣廢品,這話聽著咋這麽別扭呢?”朱女士有點哭笑不得,“不過我也是蠻支持她這種做法的,至少知道賺錢不容易,而且家裏廢物也得到了更好地處理。”
數學老師點讚
這是認識人民幣的好途徑
聽到朱女士女兒的經曆,杭州市北塘河小學二年級數學老師莫筱暉忍不住點讚。
“很支持,這就是認識人民幣的過程,也是一年級下冊數學書本中的重要知識點。”莫老師說,能夠通過售賣廢紙板換錢,再購買想要的東西,就是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紙板賣好的錢,通常比較零散,這也為日後學習小數做準備。元角分之間的換算,也是數學考查的內容。”
另外往深了說,稱紙板的重量、用多長的繩子綁紙板,其實都涉及到數學問題。而整理紙板也跟勞動課相結合,需要孩子的動手能力、整理歸納能力,也培養了她的環保意識。
而從數學學習角度,莫老師非常建議孩子們可以在生活中學習,這樣對數學的理解和記憶會更加深刻。
生活中其實就有很多數學學習的場景。
比如春節期間讓孩子給客人分碗筷、分水果,這是數學中的“平均分”;讓孩子根據人數準備筷子,是一一對應;讓孩子看看時鍾,是學習時間的認知;讓孩子整理書本,是數數、分類的過程……
“家長可以多放手,讓孩子動手做一做,在實際生活中獲取學習數學的契機。”莫老師說,數學的學習,就是從生活中來,回歸到實際生活中去,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有老師給家長發來寒假提醒
要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係
在采訪中,不少小學數學老師都感歎,因為電子支付深入人心,現在的孩子,蠻少有機會能接觸到人民幣。很多孩子,對金錢的理解比較淺,春節紅包甚至成了不少孩子一年之中唯一接觸到人民幣的機會,導致他們對金錢大小的概念也缺乏。
有數學老師說,考試時有一道題目——一個文具盒要多少錢?5元、5角、5分,很多孩子是答錯的。“生活中接觸太少了,不知道一個物品的大概價值。”
寒假期間,也有數學老師給家長發去了提醒,可以帶孩子們多去體驗生活,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係。
“前段時間,深圳南山四年級數學統測卷火出圈,爭議很多,但其實也有一些啟示,讓我們去思考,教育(或考試)的未來趨勢。”有老師說,如今的試題更加關注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往教學基本三句題目讀完就能列出算式,但從南山的試卷中可以看出,不但題目閱讀量大,還要自行汲取有用信息,邊思考邊分析,然後歸納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另外,試題更加重視與生活實際的聯係。命題中許多數學問題都關注了生活實際,需要孩子們分析生活常識,解決實際問題。這在今年四五六年級的命卷中也體現得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