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歲的張桂蘭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慢慢回憶起自己的人生——她埋葬父親的那個寒冷的早晨,丈夫穿著草鞋從戰場歸來時凍得通紅的臉,年幼的小兒子在貧瘠年代裏嗷嗷待哺的日子。
在監控的另一端,29歲的韓娜記錄著一段段從未聽過的故事。每天晚上七點,張桂蘭會出現在監控前,等待孫女下班,視頻通話。
最初,韓娜隻是把奶奶的故事記錄在手機裏,後來她覺得這些故事不該被遺忘,於是想將其整理成文字,做成一本家書。
這份還在連載的家書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廣泛共鳴,網友在評論區裏分享自己的經曆:“我很想念我的外婆,看到你的文字就想起她給我講的故事。”“我的姥姥1月離開了我,慶幸之前還能陪她度過最後一年。”“謝謝你,讓我想起了家人。”
在這些留言裏,韓娜意識到,家書不再是屬於她和奶奶的私人紀念,它寄托了一些人的思念,成為一種慰藉。而對於張桂蘭而言,在這個信息時代,她的世界寂靜而封閉。監控成了她與孫女的橋梁,而家書,則是她內心可以流淌的情感出口。
張桂蘭。圖/受訪者提供
以下是韓娜的講述。
【1】家書
起先因為我在天津工作,也意識到和奶奶一起相處的時間不太多了,就想著在家裝一個監控,每天通過監控多陪伴奶奶。不知不覺間,她就開始聊起一些過去的事。
奶奶在監控裏講述的第一個故事,是她有一個妹妹。
當時她妹妹還沒出生,父親就因為瘟疫去世,家裏窮,就把這個孩子送了人。這是奶奶最常說起的故事,也是她的遺憾。後來我就想能不能記錄下來,發在自媒體上,看能不能幫奶奶找到這個妹妹的下落。
但真正決定把奶奶的口述整理成家書的念頭,與爺爺的遺願有關。
我爺爺是個很勵誌的人,他曾被招兵去參加戰爭,在戰場上抬擔架,又在村裏當上了組長,帶著村民致富。爺爺說,在戰場上的時候,覺得或許回不去家了。奶奶和我說,爺爺回來的那天,正是小年。他腳底下穿著草鞋,臉凍得通紅。
我上小學時,爺爺可能已經知道自己時日不多,經常讓我去拿筆記錄他的過往。但那時我還小,什麽也不懂,也沒記下來什麽。後來,我覺得他是不想被人遺忘,也想給後輩留個念想。
韓娜的爺爺和奶奶。圖/受訪者提供
在家書裏,我體會了一遍他們過去的生活。一些在曆史教材裏的故事,他們都經曆過,包括太爺爺太奶奶這一輩,也都是從山東闖關東過來的。這種感覺像是兩個時代的人碰撞在了一起。
在奶奶的講述中,我很意外的是,爺爺奶奶是包辦婚姻。這麽多年,他們倆在我印象裏都沒有吵過架,紅過臉。我很感慨,他們結婚前都沒有見過麵,這些年兩個人還能這麽相互包容。
另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是,奶奶有個孫子出生後,他母親就去世了,他和我奶奶的小兒子年齡差不多。為了讓這個孫子不缺少母愛,奶奶就斷了自己兒子的奶水,來喂養孫子。
奶奶說的這些故事,有些是我回老家後她告訴我,有些是通過監控講述。我怕我記不住,就錄成視頻,把奶奶說的話整理成文字,再發在社交媒體上。
攝像頭就擺在奶奶的床邊。有時奶奶在敘述時,我怕她太動情,提到一些傷心過往會難過。可能奶奶也是經曆過風浪的人,大多數時候她的表情是淡然和釋懷的,但是提到父親去世,或者妹妹送人的事,還是會有些哽咽。
她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現在歲數大了,記性差,但是小時候發生的事曆曆在目,怎麽也忘不掉。
奶奶這輩子,隻做過農民,還有給生產隊做大鍋飯。但是我覺得她小小的身軀裏,隱藏著大智慧。她待人寬容,又很堅韌。雖然個子不到1米5,但是什麽事都不服輸。
她的思想也一點都不舊。比如我經常會被催婚,但是她從來不會為難我,而是理解我,她知道我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和現實問題。
這可能也與她自己的經曆有關,從奶奶的講述中,她的父親並不是一個負責任的人,所以她小時候會缺乏一些關愛。她理解我也需要這樣的愛,就會很疼我。
【2】辭職
我從小是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爺爺奶奶一直同我父母住在一起。他們雖然是經曆過舊社會的人,但沒有重男輕女的想法,對我特別寵愛,甚至有點偏愛。
讀書以前父母很忙,對我付出最多的就是奶奶。童年印象最深的是,那時候家門口有一棵楊樹,風一吹就有沙沙聲,我和奶奶坐在門口吃西瓜,如果餓了,她就會給我做最拿手的疙瘩湯。想起童年,回憶起來最多的畫麵,都是和奶奶相處的時光。
我老家在內蒙古通遼,那時為了獲得更好的教育,我要坐火車去外地上寄宿學校。小時候因為想家經常偷著哭。
要去上學時,他們怕父母給我的錢不夠,就偷偷給我錢。他們會關心我在學校怎麽樣,冷不冷,校服破沒破,拉鏈是不是好使,壞了就會給我縫。他們給我的愛,比我的父母還要細致。兒女給他們買的吃的,都會給我留著。後來我住寄宿學校,一星期回來一次,那次奶奶過生日,買了個蛋糕,她知道我愛吃,就給我留著。等我回家,那個蛋糕都已經長毛了。
爺爺去世後,我一直同奶奶住一個房間。我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正好我奶奶也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我的難過或者我需要的精神慰藉,她都能給我。她比所有人都理解我,也需要我。
韓娜和奶奶。圖/受訪者提供
奶奶的生活是比較孤獨的。每天的社交就是和我父母一起吃飯,和我、姑姑視頻聊天。因為視力不好,她幾乎不看電視,每天就是起床洗漱吃藥,在窗邊站一會兒,就去床上躺著。之前我還教她怎麽用手機聽小說,聽二人轉。
周圍像她這麽大的老年人,基本都去世了,她也沒有什麽朋友。之前有個和她特別好的同村奶奶也去世了,她當時很難過,經常和我說,這麽好的人,真可惜。
在監控裏,奶奶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躺在監控旁邊,拿著手機看時間,到點了就自言自語,該下班了,還沒下班呀。每天回去我通過監控能看到她在旁邊躺著,我就覺得很安心。剛買來監控的時候,她每天對著監控給我展示她在吃什麽東西。有時候我看她無聊就轉監控逗她,她就在那樂,特別可愛。
前幾天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我的心情和狀態都不太好,不想把這個負麵情緒帶給奶奶,怕她擔心,就沒給她打視頻。結果她因為我兩天沒發視頻,急得不行,自己嚐試給我打,但沒成功,後來她跑去我媽那屋,問我怎麽了。
現在奶奶的身體不如從前了,視力越來越差。現在我轉監控,她都看不見了。
2024年1月,是奶奶病得最重的一次。那時我還在天津上班,等下班回來一看監控裏沒人,我就慌了,給父母打電話才知道,那時候奶奶已經重度貧血,胃出血,肋骨好幾處骨折,我趕緊請假回家。
那次出院之後她特別舍不得我。我當時走得也很沉重,就想能盡量多陪幾年就陪幾年,別留遺憾。後來我辭職在沈陽找了一份工作,以前離家900多公裏,一年就能回去兩三次,現在離家200多公裏,基本上每個月能回1到2次。我回來之後,奶奶臉上的笑容明顯變多了。
【3】共鳴
其實我最初做這件事,主要是想彌補爺爺的遺憾,他曾有這方麵的期許。其次是奶奶的生活很枯燥,身體也不太好,經常說一些喪氣話。我就跟她說,網上有很多人喜歡你,我會把你的故事寫成書。她就會對生活抱有一些期待。
寫家書,也會給我帶來一些療愈,我原本是個比較悲觀的人。像我們這種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也幫襯不了多少,主要就是靠自己的努力。但是現在遇到的種種困難,和奶奶那時候比都不算什麽,我能釋懷和想開很多事。
通過分享奶奶的故事,我也得到了很多正麵的反饋。我會覺得我的生活也變得有意義,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做。
韓娜在小紅書上分享奶奶的故事。圖/小紅書
我從2023年3月開始記錄奶奶的視頻,一直到現在。一些網友會在我的評論區下麵分享他們自己的經曆,提起去世的家人,他們把對自己親人的思念寄托在我和奶奶的故事上。奶奶生病期間,很多網友都會私信我,關心她的病情,給我提供一些解決方案。有時候,我覺得我和他們也形成了情感連接。
我還建了一個粉絲群,那個群裏大多是學生,大學生和留學生比較多。因為當時我也是在外地工作,每年回家次數也少,所以他們也會有一些共鳴。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名初中生給我發私信,說她有一個弟弟,家裏重男輕女,她從來沒感受過爺爺奶奶的愛。我聽了之後很難過,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她帶來一些溫暖。
其實大多數網友還是比較善良的,他們一般不會惡意猜測,就隻是單純地喜歡奶奶。但有些人可能覺得我在過度消費奶奶,覺得我是在通過奶奶賺流量賺錢。其實我也能理解這些人也是出於對奶奶的關心。但我記錄奶奶的故事,不是想去迎合別人,主要是想留存一些關於奶奶的回憶,以後留個念想。
奶奶住院的時候,我就說,你得好好活著,還有好多粉絲喜歡你,等著你出院。她就問啥是粉絲,不知道粉絲是啥意思。她其實挺不理解,她覺得她有什麽,能讓這麽多人喜歡?她不覺得自己可愛。
之前我被央視采訪,講述奶奶的故事。我跟奶奶開玩笑說,現在你上電視了。然後她說,電視他們咋知道我的事,可能是村裏跟他們說了,我以前被評上過五好家庭。甚至到現在為止,她還覺得自己是因為五好家庭出名。
現在有出版社聯係我,希望我把爺爺奶奶的故事出一本書,目前還在籌備階段。
現在聊的家書的內容大多還在奶奶的童年和青年時期。我最近也在和伯伯們溝通,準備正月的時候,和他們一起幫奶奶回憶舊事,整理家書,他們也都非常支持我。這次過年回家,我打算把已經整理好的家書部分裝訂成冊,過年帶給奶奶,當作給她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