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年夜飯拚著吃
聽筒Tech
2025-01-29 02:03:44
該省省,該花花。???????
自從年輕人掌控了年夜飯大權後,年夜飯的“花樣”,便越來越多。
在杭州工作和生活的95後林哥,今年過年雖沒有回老家,但過年的儀式一個也不能少。大年當晚,他和朋友一起拚單吃了頓高檔“年夜飯”。
早在小年前夕,林哥就谘詢了杭州這家飯店,如果點10個菜,共計7000元,其中服務費就將近900元。
實際上,林哥一直想去這家餐廳吃頓“儀式飯”,但苦於費用太高,一直未能成行。看到咋舌的費用,他隨即在個人社交平台發起一條“拚單”。
對於廚藝不精,又喜歡吃美食,且追求儀式感的林哥來說,“拚單吃年夜飯”是個不錯的選擇,“平時肯定不會吃,隻會在過年的時候消費,但還是會覺得太貴。有人拚單的話,既熱鬧又能節約費用。另外,年夜飯上和朋友聊天,話題一般都會比較輕鬆。”
和林哥一樣,時間進入1月中旬,坐標上海的“橘媽”就在社交平台發帖,打聽“有沒有在找2-4人年夜飯的小夥伴”。
橘媽的設定是,她想找著適合的小家庭,和他們一起吃年夜飯新年套餐。由於自己是小家庭,過年顯得有些清冷,“但也不太好意思打擾別人,於是就想不如發起拚單,找到和自己相同情況的人,吃一頓不太一樣的年夜飯。”
實際上,不僅僅是年夜飯,這個春節,在外過年的年輕人,還會拚單買年貨、拚單出去玩,可以說“吃逛玩”一條龍,成為名副其實的“過年搭子”。
對於“林哥們”來說,拚單過年,既能有效節約費用,讓自己開開心心過年;又能結伴組建成“過年氣氛組”,簡直是個“不要太好”的選擇。
-01-
拚年夜飯的年輕人
“省錢省事,吃上了心心念念的‘高檔飯’,還有過年氛圍,何樂而不為?”對於年夜飯拚著吃,林哥表示自己不僅不後悔,反而覺得“真香”。
林哥是和幾位朋友一起吃的年夜飯,包括兩位同樣不回家過年的同事,還有在社交平台新認識的人,“AA製下,一頓下來人均1000元出頭,我認為這個價格,是可以接受的。”
實際上,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林哥是個典型的“i人”,不擅社交,同樣也不熱衷“攢局”。但過年的儀式感已經深深刻入到林哥的基因中,他也想在新年組一個“氣氛組”。
此前,在瀏覽社交平台時,看到#女子預訂年夜飯找人拚單#
衝上熱搜,林哥也發起了類似拚單,“主要考慮,想找到和自己類似情況的人,熱熱鬧鬧過新年。再者,拚單最大程度解決了價格問題,對我這種預算不多的非常友好。”
圖:社交平台上關於“年夜飯拚單”的內容
來源:小紅書 《聽筒Tech》截圖
和林哥“一個人在外地過年”不同的是,“橘媽”代表的又是另外一類“小家庭”群體。
橘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家庭”,對於年夜飯,橘媽有自己的思考。
“一方麵,父母也有家庭,尤其在今年提出了獨立過年的需求。再者,自己組建了小家庭,也應該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橘媽感慨,“兩三人的年夜飯,終究有些清冷。”
但橘媽又不太好意思打擾別人,就在社交平台發布訊息,尋找其情況相同的家庭,一起拚單,吃個熱熱鬧鬧的年夜飯。
“因為有類似的背景和想法,說不定還能交到和自己三觀類似,又屬於同一個圈子的朋友。”對於拚單吃年夜飯,橘媽甚至有些期待。
還有旅行過年的人,他們也是拚單年夜飯的主力軍。
最近的社交平台,還刮起了一股“旅遊求飯搭子”之風。比如,坐標安徽的一博主,打算一家三口去廣州旅遊過年,他在2024年12月中旬就發出了年夜飯拚單令,邀請大家一起熱鬧過新年,並同時找廣大網友幫忙,推薦廣州高質量的年夜飯餐廳。
家住河北的網友,計劃1月27-29號在阿那亞過年。她在社交平台發出“除夕求搭子,拚年夜飯拚拍照”的帖子。隨後,就有網友跟帖評論,討論出行計劃和餐廳細節。
一些商家,也在這場年夜飯中躁動起來。
比如,雲南的某中西餐結合餐廳,1月10日在社交平台發布了“除夕夜飯搭子招募令”,其中的年夜飯拚桌長桌宴,招募20桌晚宴,10人開席,邀請大家一起組隊過年。
對此,網友反應迅速並擁護。1月20日,曉樓餐廳表示,“目前晚餐已經滿員,不過因為感興趣的夥伴很多,正在籌備招募出席午餐飯搭子,客戶如果感興趣可以聯係門店,招募滿10人就開席。”
1月12日,遠在大理洱海的某餐廳,也發布“春節合夥人,尋過年搭子”的招募令,邀請“漂泊在外、孤身過年的一起吃團圓飯”,打出的標簽是,“不管跟誰在一起,飯要好好吃,不回家,也可以不孤單。”
-02-
不僅拚年夜飯,還拚年貨
其實,不僅僅是拚單吃年夜飯,“年貨拚著買”,也是最近年輕人流行的過年方式。
“進了一個年貨拚單群,真的能省很多錢。”橘媽今年置辦年貨,在拚單群中體會到了“省錢達人”的快樂。
操持小家庭過年的橘媽,在上海的親戚朋友不多,置辦年貨的她有一個頭疼的問題,“家裏人不多,買多了浪費;不買又不合適,就很糾結。”
而且,橘媽發現,看上的東西,很多商家打出的都是“年貨加大碼包裝”,容量很大。比如堅果禮盒,一般都是混合的大包裝,但橘媽隻需要幾種;還比如車厘子這樣的高檔水果禮盒,價格高,還不好存儲,非常想“找個朋友,一起拚著買”。
靈機一動的橘媽,在社交平台發起了拚單群,沒想到有不少姐妹求入群。還有不少網友在橘媽的評論區發帖不同年貨拚單商品,包括零食糖果組合、水果禮盒等等。
橘媽感慨,“沒想到大家都有這方麵的痛點,看來需求都差不多。”而通過拚單下來,橘媽用能接受的價格,買到了自己需要又適合的年貨,“可以說,不要太香。”
圖:社交平台上關於“年貨拚單”的內容
來源:小紅書《聽筒Tech》截圖
這種“年貨拚著買”,不僅僅發生在線上,還已經慢慢滲入到線下,尤其是一些社區。
一家河北省承德當地媒體報道,臨近春節,一微信群裏“拚購”高檔年貨在小區居民興起。
據報道,在承德多個小區的業主微信群裏,時常能看到有人發起高檔年貨的拚購信息。
市民劉先生就是“拚購族”的一員,他表示,“那些高品質進口水果禮盒、名貴海鮮禮盒,一箱價格挺貴,自己家單獨購買一時也吃不完,在微信群裏和鄰居們一起拚購,大家能分攤費用,省下不少錢,而且量也剛好夠過年用。”
趙女士自發組織起市民拚購。她表示,“聯係好靠譜的商家,組織大家拚購,大家能以實惠的價格買到心儀的高檔年貨,要讓鄰裏之間的關係親近不少。”
實際上,不管是玩轉互聯網的年輕人,還是社區拚單份子,這種年貨拚單方式不僅讓大家切實享受到了實惠,還增添了過年的歡樂氛圍,可謂一舉兩得。
-03-
該省省,該花花
在“假期怎麽過”這件事情上,如今的年輕人似乎從來不用擔心無聊。
在“拚單吃年夜飯”、“拚單買年貨”興起之前,“假期,拚著玩”早已在年輕人群體中流行。
在北京工作的小美,每到周末都會組局,跟朋友拚團出去玩。劇本殺、足療、SPA…凡是平台上線的團購項目,小美幾乎都玩過。她曾表示,“別看我天天社交,實際上,我們因為拚團玩,花銷其實不高,出去一次花不到100塊錢。”
每一年,小美從買到返鄉火車票時,就會接到老家朋友和姐妹們的各種邀約,她表示,“以前過年總要陪爸媽拜年走親戚,現在除了拜年的時候露個麵,其他時間我都‘閃人’,春節行程可以說是滿滿當當。”
對於在外地過節的林哥和橘媽也表示,“組團年夜飯,如果聊得來,還可以成為新年假期的拍照搭子、出遊搭子,不用考慮人情世故和相處藝術之道,就是簡簡單單的假期純玩關係,覺得這也不失為一種‘減負過年’、‘鬆弛過年’。”
林哥甚至打趣,“有一句話說得好,‘人生若隻如初見’。第一次相識,結伴出遊,尤其是同頻的人,會對對方真誠又熱情,同時還會抱有更多的容忍和善意。”
但林哥也表示,拚單固然能省錢,但他也拒絕“沒苦硬吃”。就像在選擇年夜飯時,他考慮的是相對高檔的餐廳,追求一個過年的儀式感,主打一個“該省省,該花花”。
也就是說,用合理的方式和價格,享受高質量的生活,成為時下年輕人的消費追求。
《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2024)》也顯示,目前青年群體的消費行為呈現“大額消費品謹慎考慮”、“吃穿用玩反複考量”的特征,即對房子、車子和家裝類大額消費品關注度不高,但對吃玩相關的關注熱情持續升高,同時願意為能夠提供情緒價值的消費內容“下本錢”。
這種消費心潮正是林哥和橘媽的寫照。林哥解釋,“性價比高,有趣、好玩,與人交往沒有負擔,又能享受高質量的美食和生活,很顯然,這才是我想要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