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同事來了,我要開始焦慮自己的飯碗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AI同事來了,我要開始焦慮自己的飯碗嗎?

OpenAI又發新品了,但這次不是語言模型,也不是更會聊天的新ChatGPT,而是一個全新的AI智能體。

當地時間1月23日,OpenAI發布Operator,這是一個可以上網為用戶執行任務的智能體。用OpenAI的話說就是:“一種能夠獨立為你工作的AI——你給它任務,它為你執行。”



也就是說,相比於以往的ChatGPT,Operator突破了對話框的界限。從前ChatGPT不管有多少花樣,本質上都是一個聊天機器人,通過對話給你出主意。而Operator則擺脫了束縛,可以直接“代勞”,替你做一些事。

用戶對此興奮不已,在OpenAI官宣該消息幾個小時前,有Pro用戶發現界麵出現了Operator選項,疑似是此前傳聞的智能體。在那之後,ChatGPT一度宕機,疑似是短時間湧入了大量用戶。

這種興奮在意料之中,畢竟一腳邁出對話框,可就完全是另一個層級的存在了。

不隻有OpenAI在研究這種產品。就在OpenAI發布Operator的幾乎同時,至少有兩個同類型的產品出現。

一個是Perplexity推出的安卓版助手,這個應用程序有多模態交互體驗和跨應用任務執行能力。

另一個是國內大模型公司智譜1月23日正式上線的電腦端智能體GLM-PC,時間上搶先OpenAI一步。顧名思義,這也是一個可以協助用戶完成各類電腦任務的智能體。

更早些時,微軟曾推出Copilot Actions,使用AI自動執行重複性任務。此外,在1月初,微軟的研究團隊推出了被稱為“大型行動模型(Large Action Model,簡稱LAM)”的AI技術。

AI能做得更多了,替代人類的可能性是不是也更高了?這是一種很直接的顧慮。

在發布Operator之前,OpenAI CEO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自己就說:“我們相信,到 2025 年,我們可能會看到第一批 AI 代理“加入勞動力隊伍”,並實質性地改變公司的產出。”

弗吉尼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安東·克裏內克(Anton Korinek)甚至認為:“任何隻能在電腦前完成的工作,在未來 24 個月內,都可以由人工智能代理完成。”

我們的第一批AI同事,已經被造出來了嗎?

A

先來看看OpenAI的新品Operator。

操作是簡單的——還是從對話框開始,用戶選擇可能會用到的網頁(如電商網頁、可以預訂餐位的本地生活網頁、旅行網頁等),然後以自然語言描述任務,Operator就會在瀏覽器“動起來”,開始幫忙執行。

例如,在直播中,OpenAI現場演示,在Operator中選中OpenTable,然後輸入“給我預訂一張今晚7點Beretta餐廳的桌子。”Operator就會開始執行,打開OpenTable的網頁,找到Beretta餐廳頁麵,選擇時間和就餐人數。



執行過程以小窗口形式在對話框中顯示,也可以選擇最大化,此時Operator會縮到側邊欄。這樣一來,用戶可以看到Operator在瀏覽器裏的所有行為,同時可以隨時在對話框中輸入新的指令。

如果在操作的時候,需要用戶登錄賬號、支付等,Operator會向用戶發起請求。此外,用戶自己也可以隨時接管。

從當地時間1月23日開始,位於美國的ChatGPT Pro用戶可以使用Operator的“研究預覽版”。奧特曼表示,這隻是暫時的:未來會逐步拓展到更多地區,預計幾個月之後,拓展到Plus用戶。

從實際反饋來看,Operator的使用感受頗為不錯。

知名AI博主、The Rundown AI的創始人Rowan Cheung在官宣之前就深度使用了一番,Operator的一些操作讓他感覺很驚喜。當Operator執行任務時,指令中提到的某個網頁打不開,它會自行找替代方法,選擇使用搜索引擎檢索;當任務比較複雜,Operator不斷和Cheung確認偏好等,但執行流程始終持續未中斷;Cheung想要得知的信息並不公開,Operator嚐試了各種方法之後,檢索到了一篇可靠的博文推薦給他;被“是否是人類”的驗證擋住的時候,Operator向Cheung發起確認。



也就是說,Operator在執行任務時,“自主性”較高,會做各種嚐試,並且連續性好,可以在過程中反複和用戶協同並最終完成目標。

缺點當然也存在,格雷格·伊森博格(Greg Isenberg)是矽穀小有名氣的連續創業者,在X上有42萬粉絲。他使用Operator之後總結,Operator有時會在執行複雜任務時卡住,並且目前有每天的使用次數限製。

平心而論,同樣的任務交給一個人類幫忙,可能絲滑程度比不上Operator。

了解了Operator的功能以及表現,就不難理解為什麽ChatGPT會被洶湧而來的流量“擠爆”了。在對話框中的ChatGPT已經掀起AI巨浪,也切實地給很多人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幫助,走出對話框,想象空間變得更加廣闊。

B

對Operator,OpenAI的定調也很高。

Operator推出之際,奧特曼在直播中表示,Operator的發布意味著OpenAI進入Level 3。OpenAI將AI到AGI(通用人工智能)的過程分為五個level(等級):聊天機器人Chatbots、推理者Reasoners、智能體Agents、創新者Innovators、組織Organizations。

而OpenAI的首席產品官Kevin Weil近期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說:“我認為 2025 年將是智能代理真正實現的一年,我們將從現在的狀態邁入一個新的階段。”



圖注:OpenAI首席產品官Kevin Weil(右)正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

正在促成“2025年智能體真正實現”的,不止有OpenAI,眾多AI廠商已經入局。

最明顯的一個信號,是Perplexity幾乎在同一時間推出了安卓版“Perplexity Assistant”,也是走出對話框、可以直接執行任務的工具。使用這個應用程序,用戶可以基於屏幕提問,或者用攝像頭讓其基於現實世界互動。除此之外,它也可以寫郵件、設置提醒、訂餐、叫車等。這涉及調用其他軟件,目前已經支持的第三方軟件有Spotify、YouTube、Uber等。

在國內,智譜也發布了電腦智能體GLM-PC,就在OpenAI發布Operator的前一天,與此同時還宣布了移動端AutoGLM的最新升級。在智譜開放日上,CEO張鵬現場演示,掏出手機說了幾句話,觀眾就收到了紅包。

往前稍加回溯,智能體已經頻繁被推出。

微軟有操作係統的加持,在深度集成的Copilot AI中展開各種嚐試。如去年10月,微軟一口氣推出10款AI代理,自主執行特定任務。穀歌則在去年12月官宣Project Mariner,和OpenAI的Operator很相似,也是一個可以代理控製瀏覽器的智能體。彼時,穀歌還同步推出了幫助探索複雜內容的Deep Research、幫助完成編碼任務的Jules。

早在2023年12月,比爾·蓋茨就已經做出了預言,發布名為《AI將徹底改變你使用計算機的方式(並顛覆軟件行業)》的文章。

如今,研究機構Gartner把AI代理列為2025年十大技術趨勢之一。“AI代理”一詞,成了科技界名流們掛在嘴邊的詞。

C

普通用戶們,在指示AI代理幫忙點了個外賣的同時,也一定會想到一個問題:AI都能直接執行任務了,離替代我工作還有多遠?

發布AI代理的公司其實也早已盯上了企業用戶(也就是打工人們的老板)。

奧特曼在本月初發表了一篇博文,其中寫道:“我們相信,到 2025 年,我們可能會看到第一批人工智能代理‘加入勞動力大軍’,並從根本上改變公司的產出。”

“並從根本上改變公司的產出”在企業主聽來是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在打工人聽來則是“失業”的腳步在靠近。

這是不難猜到的走向,困在對話框和個人用戶中的聊天機器人,也困在盈利難題中。奧特曼在一次采訪中就表示,目前給Plus用戶背後的成本超過每月20美元的訂閱費用,Pro用戶背後的成本也超過200美元。

一方麵,OpenAI們期待通過規模化效應削薄成本。這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且並非一蹴而就,OpenAI在擴大算力方麵的最新努力,是與甲骨文、軟銀合資建立星際之門公司,宣稱投入金額會達到5000億美元。

另一方麵,就是拓寬賽道,在“給用戶提供訂閱服務”之外尋求更廣闊的盈利天地。

微軟、Salesforce、ServiceNow、Workday等公司在去年都推出了AI代理,而且在宣傳時強調可以幫助企業在招聘員工、聯係潛在銷售線索、創建營銷和管理信息技術等方麵更加省心。

《華爾街日報》在近期的報道中,援引一些企業的技術高管稱,這意味著可以減少員工工作時長,甚至減少招聘新員工。

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到 2028 年,至少 15% 的日常業務決策將通過代理人工智能自主做出,而 2024 年這一比例為 0%。但到那時,25% 的企業違規行為也將與人工智能代理濫用有關。

實際上,已經有不少企業先“吃螃蟹”。

穆迪公司的很多研究工作,如行業比較或查看公司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等,過去是外包給美國之外人工成本相對較低的地區,但現在開始利用AI代理來完成。

eBay則使用AI代理來幫助編寫代碼和開展營銷活動,並計劃推出能幫用戶尋找商品、幫賣家展示商品的代理。

的確,目前的AI代理還需要在人類的協作下完成任務。但未來真的遠嗎?還記得3年前,我們還沒有ChatGPT、豆包、文心一言,Siri蠢得像人工智障,如今它們已經是很多人工作流中不可舍棄的一部分。

弗吉尼亞大學經濟學教授科裏內克在接受Axios采訪時表示,雖然仍然需要人類來監督人工智能的工作,但代理將在未來兩年內開始取代人類:“任何隻能在電腦前完成的工作,在未來 24 個月內,都可以由人工智能代理完成。”



圖源:AI製作

此外,他還透露:“從我與商業領袖的對話中得知,大多數雇用白領的大公司都在研究如何利用AI來實現自動化。”

甚至於,麥肯錫高級合夥人兼AI專家 Lareina Yee認為,公司必須想辦法調整運營以適應人工智能員工。將AI代理引入工作場所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而是人:“這不是一個技術戰略時刻,而是一個商業戰略時刻。”

打工人們能做的,恐怕隻有盡量趕上時代,熟悉最新的AI趨勢,盡量用其提高工作表現。很快,當我們在職場上談到一個人的“可替代性”高不高時,將不再是指被另一個人類替代。

查看評論(7)